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21)
2023(15746)
2022(13318)
2021(12116)
2020(10246)
2019(23324)
2018(22753)
2017(43602)
2016(23692)
2015(26364)
2014(26226)
2013(25921)
2012(24772)
2011(22481)
2010(22861)
2009(21361)
2008(20688)
2007(18793)
2006(16476)
2005(15367)
作者
(70612)
(58979)
(58561)
(55844)
(37580)
(28364)
(26990)
(22842)
(22407)
(21056)
(20130)
(19893)
(18828)
(18748)
(18578)
(18305)
(17782)
(17293)
(17062)
(16991)
(14847)
(14601)
(14269)
(13429)
(13416)
(13272)
(13140)
(13117)
(12068)
(11968)
学科
(102667)
经济(102570)
(65158)
管理(63025)
(50703)
企业(50703)
方法(42467)
数学(37449)
数学方法(37090)
中国(34274)
(29594)
(28993)
金融(28991)
(27790)
银行(27737)
(27270)
地方(27103)
(26811)
业经(23304)
(21939)
农业(20612)
(20600)
(19199)
贸易(19183)
(18585)
(17601)
财务(17559)
财务管理(17513)
企业财务(16802)
技术(15085)
机构
学院(337849)
大学(337360)
(142568)
经济(139533)
管理(123470)
研究(122543)
理学(105076)
理学院(103796)
管理学(101965)
管理学院(101331)
中国(97962)
科学(75249)
(72844)
(67233)
(64894)
(63950)
研究所(57947)
中心(57789)
财经(52622)
(52452)
业大(52242)
农业(50972)
(47792)
北京(46297)
经济学(45030)
(44593)
师范(44077)
(43372)
(42283)
经济学院(40798)
基金
项目(221555)
科学(173337)
基金(159977)
研究(159881)
(141107)
国家(139875)
科学基金(118250)
社会(101502)
社会科(96427)
社会科学(96398)
(87196)
基金项目(83858)
自然(75755)
自然科(74043)
自然科学(74019)
(73490)
教育(72847)
自然科学基金(72769)
资助(66273)
编号(64433)
成果(53106)
(52437)
重点(50770)
(48948)
(46360)
课题(45001)
创新(43433)
科研(42806)
国家社会(42631)
发展(41676)
期刊
(158142)
经济(158142)
研究(102204)
中国(72576)
(59969)
学报(57144)
(52379)
科学(50597)
(46715)
金融(46715)
管理(44358)
大学(42780)
学学(40287)
农业(40092)
教育(36120)
技术(28270)
财经(26506)
经济研究(26068)
业经(25975)
(22818)
(21918)
问题(20940)
(16989)
技术经济(16920)
图书(16414)
(16389)
理论(16386)
统计(15913)
世界(15704)
商业(15203)
共检索到523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丁杰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2—2008年我国南方某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并使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对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值进行回归,在教育、外贸依存度和资本形成等要素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发现:以股票市值与贷款余额之比表示的金融结构,以贷款与存款之比表示的金融效率能够改善全要素生产率;而小银行的贷款占比却没有起到改善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基于1998—2014年期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及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进行测算以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之间的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检验金融发展与TFP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正增长,年均增速为1.6%。中国的TFP增长动力源泉为技术进步(2.2%)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0.6%)。金融发展和TFP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基于1998—2014年期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及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进行测算以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之间的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检验金融发展与TFP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正增长,年均增速为1.6%。中国的TFP增长动力源泉为技术进步(2.2%)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0.6%)。金融发展和TFP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即金融发展对TFP增长的影响取决于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发展之间的增长差异。当金融发展增速超过实体部门经济增速的54.5%时,金融发展抑制TFP的增长;当金融发展增速与实体部门经济增速之间的差异低于54.5%时,金融发展会促进TFP的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健  卫平  
本文以2000—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效率发展两个维度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以及中间渠道。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正增长且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无论是从金融规模发展角度还是从金融效率发展角度去分析,都证实了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融效率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地高于金融发展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且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通过引入衡量金融发展缺陷程度指标(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证实了中国金融发展体系效率低下。民间金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艳平  侯晓笛  
文章基于我国省级数据,对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地区实际有效汇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实际有效汇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平滑转变特征。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汇率升值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汇率升值则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我国多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汇率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多呈负向影响,同时我国中部地区汇率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负面效应比东西部地区更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基于1997-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分全国层面、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三个样本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及其中间渠道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这意味着,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从而推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芳  
文章在建立联系供给端两大要素(研发活动和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杜宾模型基础上,基于2002-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研发溢出和人力资本对TFP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以R&D间接效应衡量的研发溢出和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均对TFP增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人力资本对TFP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应积极构建区域创新合作体系,并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增强技术转化吸收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本文利用1980~2004年各省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分析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全样本数据还是沿海或内陆地区样本数据,都证实了我国出口对TFP增长存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但就整体效果而言,出口对我国TFP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可能和中国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出口对TFP的影响在沿海和内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沿海地区模型中,无论是技术溢出长短期效应还是整体效应都十分显著,且整体效应为正,即出口促进了TFP的增长;而内陆地区只有短期效应显著,且整体效应为负,即出口制约了TFP的增...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婷婷  付伟  陈静  
信息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资源地区走出"资源诅咒"困境意义重大,但一直被学界忽略。创造性地将信息化发展水平引入"资源诅咒"论述中,采用DEA—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3-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分析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在资源依赖与GTFP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导致资源依赖与GTFP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信息化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总是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即位于"资源诅咒"部分,而当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位于"资源祝福"部分;②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显著影响资源依赖与GTFP的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的要素,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能推迟或阻止"资源诅咒"的到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耕瑞  
本文采用我国2001~2015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相应的测算,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西部增长速度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最慢。进一步地,运用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探讨影响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因素。从全国层面来看,保险深度和证券化水平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银行贷款能力、居民储蓄能力和信贷结构却对其起抑制作用。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的影响作用基本是与全国保持一致的,而中部和西部却是与全国有所差异的。但值得肯定的是,银行方面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作用是较为突出的,要想提高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就必须对银行方面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守卫  
基于2005—2016年29个省(区、市)际的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影响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垄断程度较强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不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值,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从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层面,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因而,推进与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改革,进而调整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要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晶  陈启斐  
利用122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两个维度分析金融部门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显著促进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其提高,两者的净效应为正。在分组别研究中,高收入国家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促进技术进步,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技术进步;低收入国家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溢出效应都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晶  陈启斐  
利用122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两个维度分析金融部门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显著促进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其提高,两者的净效应为正。在分组别研究中,高收入国家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促进技术进步,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技术进步;低收入国家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溢出效应都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功翔  张兰婷  李伟军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分别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和金融集聚指数进行测度,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金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的TFP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银行业集聚对TFP增长的贡献大于证券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对TFP增长效应存在消极作用,其中,以中、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集聚促进TFP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