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9)
2023(10027)
2022(8317)
2021(7306)
2020(5809)
2019(12859)
2018(12439)
2017(23764)
2016(12230)
2015(13537)
2014(13535)
2013(13649)
2012(13174)
2011(12364)
2010(13036)
2009(12505)
2008(11387)
2007(10266)
2006(9693)
2005(9437)
作者
(35963)
(29917)
(29739)
(28373)
(19255)
(14231)
(13522)
(11570)
(11403)
(10767)
(10441)
(9891)
(9729)
(9703)
(9461)
(9385)
(8718)
(8695)
(8594)
(8046)
(7830)
(7265)
(7227)
(7024)
(6948)
(6806)
(6561)
(6437)
(6066)
(5969)
学科
(77772)
经济(77717)
(32128)
管理(31496)
中国(27277)
(26609)
金融(26609)
地方(26180)
(24336)
企业(24336)
(24012)
银行(24004)
(23469)
方法(19335)
数学(16785)
数学方法(16700)
(16596)
业经(16560)
地方经济(15474)
(14547)
(13585)
农业(12168)
(12137)
(11806)
(11218)
贸易(11203)
中国金融(11193)
(10737)
环境(10262)
(10158)
机构
学院(182575)
大学(179098)
(91656)
经济(89883)
研究(71843)
管理(63078)
中国(61279)
理学(51781)
理学院(51153)
管理学(50534)
管理学院(50188)
(41131)
(38723)
科学(38675)
(36511)
中心(32987)
研究所(32426)
财经(31498)
经济学(30402)
(28884)
(28374)
经济学院(27046)
(26852)
北京(25743)
(25369)
(24422)
师范(24214)
(23902)
财经大学(23121)
(22454)
基金
项目(107927)
科学(85108)
研究(83505)
基金(76730)
(65250)
国家(64644)
社会(55758)
科学基金(55069)
社会科(53167)
社会科学(53158)
(42989)
基金项目(39100)
教育(36335)
(34886)
编号(33183)
资助(31731)
(31189)
自然(30824)
自然科(30053)
自然科学(30049)
自然科学基金(29514)
成果(27747)
发展(26296)
(25865)
重点(24916)
课题(24536)
国家社会(23606)
(23378)
(22642)
(21787)
期刊
(116381)
经济(116381)
研究(66933)
中国(43066)
(36602)
金融(36602)
(30461)
(26609)
管理(26604)
科学(22369)
学报(22093)
经济研究(20136)
教育(18431)
大学(17608)
农业(17409)
业经(17389)
财经(16972)
技术(16724)
学学(16641)
(14820)
问题(14472)
国际(11638)
(11588)
世界(11351)
技术经济(10853)
商业(9479)
经济问题(9379)
经济管理(8942)
统计(8895)
现代(8891)
共检索到313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坤  
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金融发展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金融发展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国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来源。随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经济失衡的调整,同时还能促进危机后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复苏。与此同时,在强调并重视金融发展在失衡的调整与经济增长和复苏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够忽视各经济体存在具有显著差异的个体效应,特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个体效应,其中尤以中国的个体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已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了一些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理由。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理论根据,但它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它并没有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历史所证实。"全球经济再平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策陷阱和交易各方均输的后果。汇率只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并非惟一因素,更不是根本性机制。在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条件下,美国要实现长期对外贸易平衡是不可能的。对外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斌  吴频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二十国集团(G20)围绕再平衡的量化指标已进行了几轮角力。我们认为,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明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热议。笔者从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入手,说明汇率不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证明全球经济再平衡离不开汇率杠杆,但不完全取决于汇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璞  王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期发布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距"有力、均衡及可持续"的目标仍相去甚远,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产出缺口依然较大,内部及外部再平衡进展缓慢。为使中期经济恢复稳健增长,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将有所不同,前者必须持续改善其需求疲软的现状,而后者则要为外部融资环境可能出现的收紧做好充足的准备。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间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通过必要的联合行动,有效减少全球外部失衡以及内部扭曲,真正发挥提振市场信心和降低风险的重要作用。本刊节选该专题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翻译并发表,以供国内读者参考,作者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卫星  崔凡  范言慧  蒋涛  
为进一步促进对国内外经济金融重大问题的研究,回顾2014年的经济金融形势,探寻2015年中国及世界新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前景,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和《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联合承办的"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2014《国际金融研究》论坛(秋季)"于2014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进  尹兴中  
本文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出现六大重要的特色,包括流动性过剩,美元地位持续波动,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新兴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绿色主义推动绿色产业革命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综合这些分析,我们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所面临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将会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中国政策界和经济企业界以及学术界必须做好准备,加强研究,积极应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厚双  李艳秀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关注和竞相研究。本文在研究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点、原因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也就不能仅局限于对汇率或投资—储蓄缺口某一单因素的调节,而应当从结构性因素、供给政策和要素流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各国相互协作、各种政策相互结合,各国配合来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王颖  
在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再平衡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挑战和机遇。珠三角面临着原有低水平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竞争能力逐步降低的困境,但也意味着挖掘消费、推动非国有中小企业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持续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将推动珠三角进入脱胎换骨式的发展轨道。一是通过土地证券化全面提升农村居民财富水平并以此扩大消费需求甚至非国有投资需求;二是通过外向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自主创新;三是通过与外向型经济相结合的区域性外汇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此构筑面向境内外的金融中心地带,进而真正实现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构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丽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佩倩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本质是全球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果,回归平衡将是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这必将导致国际经济环境和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过去20年,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新国际分工体系,我国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未来国际分工的变化,我国开放型经济必须相应调整参与国际分工的定位,改变过去"大进大出"的发展路径和低成本竞争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正彦  
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约占GDP的3.15%,这一比重大幅度下降,已经低于德国等贸易顺差大国,这反映了中国实现贸易平衡的政策取向。金融危机后,中国不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而是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贸易的基本平衡。2010年,美国提出了所谓量化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方案,虽然争议比较多。但是,这也是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一个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涛  鲍晓  
当前全球经济再平衡一直是各大重要会议的核心议题。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将充斥着各国利益的博弈。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如何在寻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前提下,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贡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当前结构性失衡的三个表现,分别是供求的结构性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其中,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从吉林省的情况来看,近些年来,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积极加强政策指引和窗口指导,有效引领辖内金融结构提升金融管理和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