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3)
2023(16133)
2022(12917)
2021(11340)
2020(9258)
2019(20466)
2018(19980)
2017(38176)
2016(20167)
2015(22675)
2014(22772)
2013(22390)
2012(21042)
2011(19125)
2010(19902)
2009(19131)
2008(18090)
2007(16475)
2006(15234)
2005(14689)
作者
(59140)
(49429)
(49051)
(46901)
(31387)
(23282)
(22273)
(18891)
(18872)
(17639)
(17183)
(16378)
(16064)
(15943)
(15643)
(15341)
(14581)
(14179)
(14154)
(13793)
(12801)
(12046)
(12030)
(11318)
(11245)
(11208)
(11008)
(10875)
(9964)
(9684)
学科
(106834)
经济(106714)
管理(61574)
(59096)
(47748)
企业(47748)
中国(35827)
地方(31171)
方法(30111)
(28663)
金融(28661)
(27170)
银行(27149)
(26559)
业经(26319)
(26319)
数学(25385)
数学方法(25212)
(24499)
(24216)
农业(18368)
(18046)
地方经济(17597)
(17177)
产业(16970)
环境(16373)
(16145)
(15494)
贸易(15476)
(14897)
机构
学院(298088)
大学(294747)
(138263)
经济(135494)
研究(109819)
管理(107619)
理学(89787)
中国(89304)
理学院(88796)
管理学(87555)
管理学院(86988)
(65708)
(63138)
科学(60757)
(54982)
中心(50266)
财经(50133)
研究所(48814)
(48082)
(45595)
(45117)
经济学(44669)
北京(40694)
经济学院(39780)
(39260)
(38582)
(38373)
师范(38211)
业大(37932)
财经大学(36733)
基金
项目(185088)
科学(146682)
研究(141000)
基金(133149)
(113939)
国家(112960)
科学基金(97229)
社会(93694)
社会科(89106)
社会科学(89089)
(73932)
基金项目(68939)
教育(62684)
(60041)
自然(56928)
编号(56190)
自然科(55553)
自然科学(55542)
自然科学基金(54565)
资助(53345)
(46831)
成果(46724)
重点(42363)
课题(40741)
(40304)
国家社会(39837)
(39394)
(39258)
发展(38931)
(38318)
期刊
(171526)
经济(171526)
研究(101353)
中国(69557)
(51230)
(45764)
金融(45764)
管理(45173)
(45004)
学报(40189)
科学(39100)
大学(32042)
教育(31357)
学学(30257)
农业(29373)
经济研究(28056)
技术(27184)
业经(26801)
财经(26609)
(23152)
问题(22104)
(16744)
技术经济(16158)
世界(15659)
国际(15647)
(15000)
现代(14531)
商业(14194)
经济问题(14028)
理论(13571)
共检索到490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庭强   史嘉豪   刘梦   李泽煜   余乐安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分地区回归和FGLS方法,从金融发展视角,对产业智能化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产业智能化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发展水平、产业智能化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而二者的交互作用主要影响中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军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等,实证检验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异质性影响方面,产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与环境规制强度较弱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绿色低碳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赋能低碳经济发展。在空间效应方面,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在门槛效应方面,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郑丽   朱小能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阶段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并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明  陈诗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是我国经济的重心和活力所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定位与新目标,需要绿色金融全面、深度的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问题一是长江经济带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经济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生态治理的金融资源供给充足,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较多。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治理资金供给不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投入端和产出端考察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既能减少投入端能源消耗,又能减少产出端污染排放,从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在东部地区和财政缺口较小的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既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投入端、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又可通过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出和抑制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入而促进投入端绿色经济发展,但对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据此,应以市场化为方向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因城施策提高产业转移有效性,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韶华   王菲   张伟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模型、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间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是工业实现绿色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2)从分地区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就效应大小来看“中部>东部>西部”;(3)目前数字经济主要作用于工业资源利用和工业增长质量方面,对工业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尚不显著;(4)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门槛特征,当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正向效应会更为强劲;(5)数字经济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水平来对工业绿色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要因地制宜以人力资本、能源结构、市场化水平为路径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着力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以更好实现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维林  王艺斌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亟待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使用2011—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边际效应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数字鸿沟”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能力激发效应和公众认知能力提升效应三重机制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特征,实践上有助于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予的时代机遇,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打造创新、智慧、生态、美丽的新型城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  沈盈盈  李言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可能对地区绿色创新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在采用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量化分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先抑制后促进,整体呈现U型影响特征。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会给地区绿色创新造成一定负担;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赋能效应”才有所显现,开始有利于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考虑变量衡量误差、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问题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经由地区融资约束和政府环保重视度这两个渠道对绿色创新产生U型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推动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进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晓韵   潘爱民   袁永发  
产业智能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离不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撑。在当前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相较于数据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法基础设施建设是核心也是短板,故亟需加强,进而发挥其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算法基建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力再造、生产关系重构实现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创新发展。但由于存在科技创新资源支撑不足、算法技术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改革尚待深化等现实问题,需要从要素、制度、生态三个层面设计实践对策,即通过加强算法基建要素供给、加快算法基建制度供给、构筑算法基建生态共同体来使算法基建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旭光  何佳佳  左马华青  
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目的之一,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基于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数据,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分类标准和投入产出表“数字产业化调整系数”构建数字产业化指标,考察数字产业化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产业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且影响效应呈动态增强特征。经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影响效果存在企业层面和地区层面异质性,相对而言,国有性质、大型规模、市场化程度高、沿海地区的企业,数字产业化发展能够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正向影响。研究还表明,数字产业化发展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成本管理,间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芳  张菁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用模型,实证检验“双碳”目标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不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将碳排放纳入到两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后,流通产业发展的绿色赋能效应出现质的变化。第二,在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时,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显著;随着碳排放的增加,其绿色赋能效应表现为短期的衰减。文章最后提出要加强新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现代绿色流通的管理模式创新、重视现代流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促进流通企业的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星  李麦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在数字信息时代,数字经济是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先导力量,是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态势,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通过要素配置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效应及数字治理效应赋能经济绿色发展,但数字经济在驱动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存在数字核心技术薄弱、区域“数字鸿沟”现象明显、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受阻、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稀缺,以及数字治理能力较弱等现实制约。因此,应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投入,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战略和加强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数字治理体系,进而提升经济绿色发展的数字经济赋能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文富   彭枭   伊健武  
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基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中介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发展程度越高,该区域创新能力越强;绿色发展能够通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各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区域间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最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的边际贡献在于补充了绿色发展对于区域创新作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