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7)
2023(15524)
2022(13044)
2021(11852)
2020(9911)
2019(22581)
2018(21962)
2017(42323)
2016(22522)
2015(25281)
2014(24884)
2013(24783)
2012(23494)
2011(21259)
2010(21623)
2009(20465)
2008(19585)
2007(17487)
2006(15763)
2005(14929)
作者
(62283)
(51816)
(51670)
(49320)
(33344)
(24760)
(23540)
(20085)
(19951)
(18511)
(18045)
(17485)
(16762)
(16673)
(16525)
(16186)
(15250)
(15080)
(15059)
(14487)
(13330)
(12601)
(12416)
(11869)
(11782)
(11771)
(11566)
(11323)
(10363)
(10210)
学科
(105690)
经济(105562)
管理(65638)
(64501)
(50407)
企业(50407)
方法(41429)
中国(37490)
数学(37178)
数学方法(36963)
(29492)
金融(29490)
(29329)
(28472)
(28145)
银行(28124)
(27196)
地方(26815)
(25532)
业经(23285)
(21166)
贸易(21144)
(20569)
农业(19597)
(17396)
财务(17357)
财务管理(17317)
(16786)
企业财务(16576)
(15839)
机构
大学(319061)
学院(317583)
(148580)
经济(145909)
管理(118950)
研究(115396)
理学(100583)
理学院(99503)
管理学(98244)
管理学院(97635)
中国(96921)
(72745)
(68490)
科学(62440)
(56904)
财经(56148)
中心(53915)
(51100)
研究所(50626)
经济学(48552)
(48348)
(47897)
北京(44306)
经济学院(43817)
财经大学(41700)
(41366)
(40104)
业大(39999)
师范(39751)
(38716)
基金
项目(202135)
科学(161486)
研究(153190)
基金(149759)
(128657)
国家(127588)
科学基金(109962)
社会(102637)
社会科(97773)
社会科学(97758)
基金项目(77360)
(75851)
教育(69136)
自然(65660)
自然科(64161)
自然科学(64148)
(63781)
自然科学基金(63072)
资助(61943)
编号(60768)
成果(51232)
(48253)
(46863)
重点(45858)
国家社会(44448)
(42636)
(42482)
课题(42418)
教育部(41354)
发展(40017)
期刊
(167879)
经济(167879)
研究(106646)
中国(71714)
(56572)
(48936)
金融(48936)
管理(46787)
(45256)
学报(42899)
科学(42127)
大学(34604)
教育(32362)
学学(32320)
农业(29928)
财经(29333)
经济研究(28574)
技术(26211)
业经(25564)
(25255)
问题(22240)
(20179)
国际(18323)
世界(17890)
(16121)
技术经济(15922)
理论(15437)
统计(15094)
商业(13917)
现代(13888)
共检索到513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诚颖  徐向阳  陈锐  陈建青  
文章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贷款规模这一众所周知的金融变量并没有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性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各个源泉——资本存量、TFP和储蓄率——来实现的。稳健性检验也表明了贷款规模对我国GDP增长和TFP增长的负向影响这一结论的可靠性。综合分析可知,我们一致看好的金融手段并没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的金融制度安排已经影响到了TFP的积累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尚君  
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作用于FDI的机理,并利用中国1996~201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探讨了金融发展与FDI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存在集聚效应,并且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均显著地促进FDI流入,但是金融发展水平却与FDI成负相关,金融发展抑制了FDI流入。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金融体制缺陷造成的,即相对落后的金融体系未能实现信贷资金的最优配置,从而导致FDI作为弥补私人部门融资缺口而大量输入,而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私人部门融资困境,从而降低与国外投资者的合作动机,进而导致FDI的流出。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璟  陈继明  刘晓辉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F-H检验方法测算了中国总体和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间信贷资金流动性,并实证研究了区域间信贷资金流动性对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旨在缓解财政分权背景下"金融部门地方保护主义"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改善了中国信贷资金的区域间流动性。同时,区域间信贷资金流动性的提高有助于地区金融发展对人均实际GDP增长促进作用的发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辉煌  苏基溶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显示,FDI只是通过要素投入机制而并没有通过TFP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我国的金融发展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金融发展也并没有显著地提高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荣茂  张莉侠  孟令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曲线,即随着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先恶化,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质量又会逐渐改善。文章基于中国1991—2003年29个省级区域环境质量与人均GDP的数据,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等变量与人均GDP拟合方程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结果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人口密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影响,而工业发展对这三种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璟  张震  刘晓辉  
"去杠杆"是近年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已有研究较多关注过高的金融杠杆水平或"去杠杆"产生的影响,缺乏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本文选取1993—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显著降低了某一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二,宏观金融杠杆波动通过抑制某一地区研发投资强度,抑制了该地区的技术创新。在考虑了内生性、异常观测值、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后,本文的结论仍然成立。依据本文研究结论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去杠杆"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和把握"去杠杆"政策的力度和幅度,以降低宏观金融杠杆波动给技术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业斌  张建中  钟昌标  
通过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分解为"强度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分析金融抑制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抑制与工业减排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抑制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抑制提高了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而不利于工业减排。研究结论表明,提升中国工业减排的内在动力,有赖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尚君  
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作用于FDI的机理,并利用中国1996~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探讨了金融发展与FDI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存在集聚效应,且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本等均能显著地促进FDI流入。但金融发展抑制了FDI流入,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金融体制缺陷造成的。即相对落后的金融体系未能实现信贷资金的最优配置,从而导致FDI作为弥补私人部门融资缺口而大量输入,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私人部门融资困境的缓解,将降低与国外投资商的合作动机,最终导致FDI流出。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基于1997-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分全国层面、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三个样本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及其中间渠道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这意味着,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从而推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鞍钢  刘生龙  马振国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1)初始的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条件收敛的情形;(2)人力资本投资、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友才  王希  孙亚男  
为了探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质量水平的演进发展,本文利用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对四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存在着自我加强机制,这种自我加强机制在经济质量水平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对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对其贡献最大的变量依次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增长和经济质量水平;对于经济质量水平而言,对其贡献最大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小的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于TFP而言,经济质量水平对其贡献率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二者之和。从长期来看,经济质量水平和TFP对经济增长速度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增长。因此,通过提升经济质量水平和TFP增长率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奥博  蔡春春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消费抑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协整、模型效应和面板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抑制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发生外界冲击时消费抑制与经济增长之间传导响应的关系,考察了二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考虑到经济增长和各经济要素的内生性,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抑制正相关,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表明消费抑制通过投资影响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姚耀军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熊彼特增长模型,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长期经济增长。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中介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对银行信贷决策自主性程度的考虑,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被用来度量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专利保护水平以及证券化水平之后,本文发现金融中介发展对技术进步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解释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