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0)
- 2023(10504)
- 2022(8708)
- 2021(7752)
- 2020(6165)
- 2019(13898)
- 2018(13273)
- 2017(25411)
- 2016(13337)
- 2015(14739)
- 2014(14748)
- 2013(14699)
- 2012(14124)
- 2011(13105)
- 2010(13737)
- 2009(13165)
- 2008(12104)
- 2007(10953)
- 2006(10224)
- 2005(9963)
- 学科
- 济(80535)
- 经济(80480)
- 业(37791)
- 管理(37405)
- 企(29248)
- 企业(29248)
- 中国(28674)
- 融(27105)
- 金融(27105)
- 地方(26375)
- 银(24596)
- 银行(24587)
- 行(23981)
- 方法(21509)
- 数学(18703)
- 数学方法(18618)
- 农(17869)
- 业经(17240)
- 财(16612)
- 地方经济(15532)
- 制(15445)
- 农业(13312)
- 学(12353)
- 发(11886)
- 中国金融(11292)
- 贸(11005)
- 贸易(10989)
- 务(10982)
- 财务(10953)
- 财务管理(10938)
- 机构
- 学院(196061)
- 大学(192972)
- 济(96722)
- 经济(94851)
- 研究(74548)
- 管理(69551)
- 中国(63601)
- 理学(57508)
- 理学院(56858)
- 管理学(56197)
- 管理学院(55835)
- 财(44528)
- 京(41321)
- 科学(39820)
- 所(37511)
- 中心(34524)
- 财经(34279)
- 研究所(33272)
- 经济学(31923)
- 江(30910)
- 经(30895)
- 农(28674)
- 经济学院(28397)
- 北京(27338)
- 院(26388)
- 范(25763)
- 州(25601)
- 师范(25535)
- 财经大学(25260)
- 银(23242)
- 基金
- 项目(116761)
- 科学(92310)
- 研究(90124)
- 基金(83338)
- 家(70700)
- 国家(70059)
- 社会(60252)
- 科学基金(60164)
- 社会科(57385)
- 社会科学(57375)
- 省(46516)
- 基金项目(42905)
- 教育(40052)
- 划(37665)
- 编号(35990)
- 资助(34548)
- 自然(34221)
- 自然科(33379)
- 自然科学(33375)
- 自然科学基金(32782)
- 发(32447)
- 成果(30066)
- 发展(27232)
- 展(26791)
- 重点(26757)
- 课题(26408)
- 部(25536)
- 国家社会(25390)
- 创(24408)
- 性(23455)
- 期刊
- 济(120942)
- 经济(120942)
- 研究(70977)
- 中国(46040)
- 融(37995)
- 金融(37995)
- 财(33963)
- 管理(28631)
- 农(28059)
- 学报(23943)
- 科学(23853)
- 教育(20991)
- 经济研究(20854)
- 大学(19238)
- 财经(18696)
- 农业(18389)
- 业经(18183)
- 学学(18153)
- 技术(17947)
- 经(16229)
- 问题(15041)
- 世界(11516)
- 贸(11513)
- 技术经济(11436)
- 国际(11247)
- 商业(10011)
- 经济问题(9751)
- 统计(9560)
- 经济管理(9419)
- 现代(9413)
共检索到332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常建新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资本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2)资本错配显著降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本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3)资本错配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且各地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4)依赖增加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加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卓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积累的人力资本红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选取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错配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人力资本错配削弱了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错配程度越高,该削弱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错配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卓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积累的人力资本红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选取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错配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人力资本错配削弱了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错配程度越高,该削弱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错配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军 龙平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考量金融资源错配、房价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资源错配、房价上涨显著抑制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资源错配与房价的交互作用表明,房价上涨加重了金融资源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分样本检验发现,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要强于东部地区;东中部地区房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负向作用,但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同时,金融资源错配、房价上涨均会促进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引。本文利用2008-2019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区(未包括西藏)面板数据,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研究内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金融效率和缓解资本错配程度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即存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与缓解资本错配→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的传导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丽 尹妍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期,面对国际复杂局势与国内低迷的增长环境,亟需拓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新路径,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理清了数字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从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数字金融的测量方法完善、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数字金融对政府的影响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高质量发展 经济效应 生态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杰 李佳 王荣 李学敏
<正>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域广阔,总面积达118.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聚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生态基地和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内蒙古进行考察调研,五次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强调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内蒙古的经济社会明确“五大任务”的战略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文章从双管齐下普惠民生、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体制优化流程和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四个方面,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和异常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总行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辖区实际,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稳企业保就业的同时,全力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为江苏省夺取"双胜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龙训
<正>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强化“四个突出”,在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推动民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降价山东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年保持在50%以上,山东省有52家民企入围“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要求,在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松 周鑫悦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效应,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矛盾。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倒N形,具有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抑制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