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6)
2023(10535)
2022(8749)
2021(7742)
2020(6349)
2019(14346)
2018(13787)
2017(26721)
2016(14133)
2015(15516)
2014(15431)
2013(15445)
2012(14781)
2011(13448)
2010(14016)
2009(13155)
2008(11951)
2007(10810)
2006(9837)
2005(9276)
作者
(41941)
(34726)
(34530)
(32648)
(21803)
(16603)
(15697)
(13391)
(13377)
(12477)
(11850)
(11705)
(11061)
(11032)
(10908)
(10865)
(10241)
(10060)
(10049)
(9868)
(8929)
(8460)
(8416)
(7953)
(7871)
(7761)
(7644)
(7613)
(7088)
(6916)
学科
(69623)
经济(69579)
(39699)
管理(35112)
(30302)
企业(30302)
中国(27144)
(26218)
金融(26218)
地方(24196)
(24089)
银行(24057)
(23474)
方法(22127)
(20246)
数学(19209)
数学方法(19076)
业经(17910)
(15547)
(14809)
农业(14215)
产业(13184)
地方经济(13012)
(11704)
贸易(11689)
(11650)
(11598)
(11250)
中国金融(11207)
技术(10834)
机构
学院(202696)
大学(198300)
(90876)
经济(89073)
研究(75475)
管理(73486)
中国(62707)
理学(62037)
理学院(61273)
管理学(60374)
管理学院(59993)
科学(44449)
(42835)
(40540)
(38454)
(37194)
中心(35387)
研究所(34738)
(32226)
财经(31383)
业大(29692)
农业(28856)
经济学(28700)
(28319)
北京(27531)
(27385)
师范(27056)
(26959)
(26281)
经济学院(25902)
基金
项目(131093)
科学(103651)
研究(97713)
基金(93361)
(81096)
国家(80375)
科学基金(68554)
社会(63305)
社会科(60479)
社会科学(60467)
(54137)
基金项目(49416)
(44130)
教育(43349)
自然(41544)
自然科(40556)
自然科学(40549)
自然科学基金(39892)
编号(39054)
资助(37682)
(36079)
成果(31404)
重点(30407)
发展(29450)
(28976)
(28371)
课题(28371)
(28054)
创新(26554)
国家社会(26395)
期刊
(106924)
经济(106924)
研究(65406)
中国(46939)
(35788)
金融(35788)
(35521)
学报(30061)
(29303)
科学(28849)
管理(28276)
农业(23605)
大学(23128)
教育(22163)
学学(21957)
业经(19120)
技术(17746)
经济研究(17546)
财经(15848)
问题(14156)
(13882)
(12141)
商业(10652)
技术经济(10614)
(10225)
世界(9747)
科技(9696)
现代(9632)
国际(9621)
经济问题(9399)
共检索到326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卫东  石大千  
产业结构的变动源于要素的积累变化,而金融发展对要素积累具有明显作用。本文通过构建要素积累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要素积累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结论表明,金融发展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和各个产业资本和劳动的积累,对第一、二产业产生负向影响,且对第一产业的负向影响大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存在明显的"产业替代效应"。但是,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是要素的原始积累能力,金融发展只是起到推动作用。并且,金融作用的发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门槛效应",呈现出"U"型结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峥嵘  朱蕾  
本文从要素流动角度,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上实证检验了中国A股市场是否存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效推动了三次产业和工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市场流动性的高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负向效应,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该负向效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显著,并在创业板市场上最具成长性,而且行业内资本集中度越低、市场风险越高,越能激励行业内企业上市。本文据此在扩大股票市场规模、增强市场流动性、上市资源选择、创业板市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小东  刘长生  简玉峰  
传统的产业发展阶段理论不能有效地解释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同变迁模式。本文从政府支出规模、生产要素积累这一新的角度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世界上2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基本结论是,政府支出通过改变全要素生产率和各个产业的资本、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积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对第一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体系形成的决定因素是要素的原始积累能力,政府支出只对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实证检验结论为我国产业结构的独特性提供了有力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巩鑫  唐文琳  穆军  
文章利用1990—2016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系统GMM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要素积累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要素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金融发展对要素积累又具有显著作用。现阶段金融发展规模通过要素积累的中介作用,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通过要素积累却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  
企业积累金融化具有存量资源再配置和增量资源效应,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笔者构建三部门小国开放经济结构模型考察了企业积累金融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并利用美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积累金融化通过改变要素资源在金融业部门与非金融业部门之间、在不同的要素相对密集程度产业部门之间、在可贸易与不可贸易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以及企业积累金融化的资本形成效应和虚拟化效应,影响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和金融业部门之间的比例结构以及制造业内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之间的比例结构。本研究及结论深化了对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认识,能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空心化问题提供理论解释,对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应对中美结构性失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严太华  刘焕鹏  
基于2002—2009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使用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与自主研发对不同分位点知识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单纯的金融发展或自主研发对位于大部分分位点的知识积累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金融发展与自主研发的联合效应会对中高端分位点的知识积累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有利于自主研发对知识积累的影响;随着金融发展程度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对知识积累的主效应不断上升,而且不同分位点主效应的影响尺度存在差异,但是该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侯丁  郭彬  
以各要素集聚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研究了要素集聚、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呈非线性关系;在区域特有的要素集聚水平下,适度的金融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侯丁  郭彬  
以各要素集聚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研究了要素集聚、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呈非线性关系;在区域特有的要素集聚水平下,适度的金融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静  孟令杰  吴福象  
早期的增长核算文献认为地区收入差距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或人力资本在内的投入要素的差异造成的,而目前以 Hall 和 Jones(1999)等为代表的研究认为,投入要素的差距不可能是一个国家(地区)之所以穷的根本原因,而只能由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巨大差距来解释。本文借鉴较新的增长核算办法估计中国省份的 TFP,并计算了要素投入差异和 TFP 差异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度。测算结果证明 TFP 的差距也是解释中国地区差距最主要的根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永忠  
本文以资本外溢AK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金融发展、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作了一个文献综述。理论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转化为资本比率、改善投资配置效率和改变储蓄率等途径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并形成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和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的双重均衡。经验分析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金融发展与内生增长理论的预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淑庚   胡文涛   李辉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0—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能够克服解释变量与门限变量同时具有内生性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东、中、西部区域,人力资本积累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驱动作用。第二,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显著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双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低于最小门限值的低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当人力资本积累介于最小与最大门限值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转正但并不显著;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高于最大门限值的高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各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差异是造成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绩效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与方向取决于各自人力资本积累处于何种区制类型。本文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检  石大千  吴可  
通过将财政支出效率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财政支出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要素积累模型。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资本和劳动的积累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财政支出效率积累资本的效应大于积累劳动。同时,资本、劳动的产业效应明显大于财政支出效率积累要素的产业效应,表明一国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要素的原始积累,财政支出效率只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分地区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效率不仅具有要素积累作用,还引致了要素的流动,东西部地区要素从劳动密集型流向资本密集型,中部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建新  
本文采用动态分布方法研究了中国1952-2005年的省区劳均产出、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分布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改革前后的省区劳均产出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改革后多数地区的劳均产出向高收入收敛。研究还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物质资本积累不是影响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有上升的趋势,原因可能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虹  
承担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并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无疑是重中之重,文章以专业素质为切入点,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个维度分析在技术技能积累视域下教师专业素质的作用与培养途径,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杭静   牛梦琦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效率和公平双重目标平衡,须准确把握收入差距演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互动关系。库兹涅茨曲线和库兹涅茨事实对此总结了国际共性特征事实,但深入研究二者互动关系特别是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的文献还较少。本文首先使用跨国数据展示收入不平等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之后在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几乎理想需求系统,在理论上提出了收入不平等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通过消费结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发现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取决于不同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和人力资本的代际转移程度。本文使用中国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估计了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并基于估计结果通过数值模拟量化了收入分配演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本文政策含义是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改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共同富裕为重点,加快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结构升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政策着力点,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