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4)
2023(12093)
2022(10136)
2021(9032)
2020(7414)
2019(16667)
2018(16194)
2017(31030)
2016(16605)
2015(18462)
2014(18427)
2013(18299)
2012(17261)
2011(15622)
2010(16197)
2009(15477)
2008(14730)
2007(13363)
2006(12052)
2005(11478)
作者
(46990)
(38948)
(38825)
(36892)
(24824)
(18663)
(17695)
(15094)
(14879)
(14125)
(13562)
(13189)
(12655)
(12563)
(12438)
(12151)
(11466)
(11434)
(11327)
(10958)
(10039)
(9553)
(9402)
(8981)
(8945)
(8888)
(8800)
(8799)
(7874)
(7667)
学科
(72843)
经济(72731)
(51223)
管理(50814)
(40012)
企业(40012)
中国(29153)
(27776)
金融(27774)
(26019)
银行(26005)
(25574)
(25225)
方法(23004)
(22802)
地方(22376)
(21393)
数学(19808)
数学方法(19643)
业经(18647)
农业(16109)
(14116)
财务(14073)
财务管理(14039)
(13922)
企业财务(13464)
(12429)
贸易(12412)
(12025)
(11868)
机构
学院(235570)
大学(232669)
(104712)
经济(102529)
管理(85484)
研究(84369)
中国(71732)
理学(71423)
理学院(70642)
管理学(69663)
管理学院(69228)
(54816)
(49663)
科学(46612)
(42312)
财经(41162)
中心(39966)
(38015)
研究所(37306)
(37247)
(37163)
经济学(33758)
北京(32150)
(30454)
(30429)
财经大学(30412)
经济学院(30312)
(30217)
师范(30128)
业大(30090)
基金
项目(146906)
科学(116473)
研究(112334)
基金(106100)
(90690)
国家(89860)
科学基金(77331)
社会(73965)
社会科(70365)
社会科学(70354)
(58261)
基金项目(54928)
教育(50827)
(47860)
自然(45762)
编号(45265)
自然科(44678)
自然科学(44672)
自然科学基金(43863)
资助(43480)
成果(38178)
(37064)
重点(33519)
(33162)
课题(32993)
(32919)
国家社会(31240)
(31108)
发展(30508)
(30008)
期刊
(125355)
经济(125355)
研究(79932)
中国(56637)
(43629)
(41342)
金融(41342)
(36719)
管理(34607)
学报(31755)
科学(30752)
教育(26586)
大学(25570)
学学(24105)
农业(23820)
财经(21352)
业经(20725)
经济研究(20185)
技术(20078)
(18303)
问题(16045)
(12332)
理论(11766)
(11736)
国际(11458)
世界(11393)
技术经济(11099)
现代(10750)
商业(10589)
会计(10521)
共检索到388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伟  叶林祥  
金融发展对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间工资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这种工资差距存在双重影响:一方面,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改变劳动力的供求关系降低这种工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垄断性的国有部门可以通过抽取下游非国有部门的利润来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金融发展会强化这种利润抽取机制,进而扩大两部门间的工资差距。只要非国有部门的发展超过一定程度,金融发展的后一种影响就足以抵消前一种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希果  杨陈静  
本文就我国所有制结构变迁对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收入水平、经济货币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等变量的情况下,所有制结构变迁对非正规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收入水平、经济货币化程度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教育水平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呈负相关。其政策性启示是:在未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继续深化情况下应规范非正规金融,以实现其与所有制改革的协调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力军  崔茂中  
本文利用中国分省面板数据证明:银行虽然将大部分资金贷给了国有企业,但是通过所有制结构调整,主要包括合法的国有企业改制,和不合法的国有资产流失等形式的资金漏损,使得银行信贷资产从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民营企业手中,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拨改贷"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外部资金来源,银行贷款的偿还压力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制,而政府出于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需要也会催促国有企业加快改制。本文的结论为财政、外汇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为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次序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演变,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对收入分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居民收入普遍增加;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使居民收入差距全面拉开并逐渐扩大;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带来了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志刚  王皖君  
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存在一定的缺陷,并得出了存在明显分歧的结论。本文利用我国1986—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规模扩张、效率提升和结构完善等3个方面,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回归对金融发展与中国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986—2005年间,金融规模的扩张、经济增长扩大了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比率,而金融效率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升则缩小了城乡收入比率。本研究及其政策含义,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思贤  范荣利  
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刘思贤范荣利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选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多半取决于对所有制,特别是对公有制的认识程度。而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深入,又为人们认识上的提高提供了客观条件。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吉军  刘仲仪  
基于金融市场结构视角,本文分析国有银行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效率问题,以"囚徒困境"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国有与非国有金融之间的竞争策略,透视出它们之间合作与竞争机制的障碍所在。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积极探索国有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市场结构问题,寻找有效合作与竞争机制,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秩序,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吉军  刘仲仪  
基于金融市场结构视角,本文分析国有银行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效率问题,以"囚徒困境"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国有与非国有金融之间的竞争策略,透视出它们之间合作与竞争机制的障碍所在。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积极探索国有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市场结构问题,寻找有效合作与竞争机制,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秩序,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迅速,货币资金借贷规模呈现出扩张态势。我国所有制结构不断改革,不断提高了市场化机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从区域差异性分析来看,非公有制经济、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特点。在国内外有关所有制结构、非正规金融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构建模型,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所有制结构变迁与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势与差异性特征,呈现出从东到西减弱的发展特征,以动态面板模型、广义矩估计法实证认为所有制结构变迁对非正规金融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态势;收入水平、经济货币化对非正规金融发展作用积极,东部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货币化程度对非正规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晶  粟勤  
从金融包容这一崭新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归纳和进一步分析相关文献发现,金融深度和金融包容是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维度,单纯的深度发展并不能够保证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经济机会和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富人和穷人的不对等受益,加剧收入不平等。金融包容通过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金融普惠到长时间以来被排斥在金融之外的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从而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燕飞  刘寒波  吴金光  
在分析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选择1978~2009年相关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中金融发展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等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但影响效果各有不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努力消除农村金融抑制,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根本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舒化鲁  张佩德  
产权制度发展的方向──社会所有制舒化鲁,张佩德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解决借助已有物质手段进行生产,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运用已有的物质手段,这就是产权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产权制度,这与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国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学术界围绕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形成、现实意义和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学术界主要围绕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党管国有企业的现实意义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对策展开研究。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主要关注民营企业历史发展的成就、内部治理变革和外部环境建构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修华  
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则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竣鹤  黄小勇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论证,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是否为线性却一直存在着争议。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们的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都具有非线性的特征,金融发展是否能够优化收入分配取决于银行部门和股票市场发展所处的阶段。只有当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超过了门限水平,才能发挥缩小收入不公平的作用,在门限水平以下时,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将扩大收入不公平。因此,我国应该通过促进金融发展来优化收入分配,但达到金融发展门限水平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