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5)
- 2023(12628)
- 2022(9982)
- 2021(8684)
- 2020(6979)
- 2019(15384)
- 2018(15084)
- 2017(29123)
- 2016(15295)
- 2015(17029)
- 2014(17206)
- 2013(17027)
- 2012(15907)
- 2011(14575)
- 2010(15224)
- 2009(14592)
- 2008(13359)
- 2007(12124)
- 2006(11532)
- 2005(11225)
- 学科
- 济(88466)
- 经济(88390)
- 业(40738)
- 管理(38986)
- 中国(32245)
- 企(29768)
- 企业(29768)
- 地方(28844)
- 融(27025)
- 金融(27024)
- 银(25025)
- 银行(25007)
- 行(24360)
- 农(22793)
- 方法(22635)
- 业经(20337)
- 数学(19528)
- 数学方法(19429)
- 制(16929)
- 财(16675)
- 农业(16502)
- 地方经济(16115)
- 学(14658)
- 发(14578)
- 贸(12512)
- 贸易(12496)
- 产业(12162)
- 易(11981)
- 体(11882)
- 环境(11572)
- 机构
- 学院(222896)
- 大学(218987)
- 济(107167)
- 经济(105045)
- 研究(86311)
- 管理(77193)
- 中国(72123)
- 理学(63618)
- 理学院(62853)
- 管理学(61955)
- 管理学院(61536)
- 财(49054)
- 科学(47854)
- 京(47509)
- 所(43899)
- 中心(39696)
- 研究所(39053)
- 财经(37458)
- 江(36392)
- 农(36068)
- 经济学(35293)
- 经(33801)
- 经济学院(31413)
- 北京(31042)
- 院(30578)
- 范(30021)
- 师范(29731)
- 州(29491)
- 业大(27757)
- 财经大学(27402)
- 基金
- 项目(134869)
- 科学(106147)
- 研究(103165)
- 基金(95982)
- 家(82424)
- 国家(81670)
- 科学基金(69494)
- 社会(68578)
- 社会科(65179)
- 社会科学(65166)
- 省(53875)
- 基金项目(49245)
- 教育(45119)
- 划(43742)
- 编号(41469)
- 自然(39749)
- 资助(38927)
- 自然科(38788)
- 自然科学(38781)
- 自然科学基金(38088)
- 发(36915)
- 成果(34563)
- 重点(31059)
- 发展(30834)
- 展(30333)
- 课题(30286)
- 国家社会(29167)
- 部(28941)
- 创(27991)
- 性(26781)
- 期刊
- 济(135543)
- 经济(135543)
- 研究(79289)
- 中国(53508)
- 融(39927)
- 金融(39927)
- 财(36929)
- 农(36118)
- 管理(32069)
- 学报(29875)
- 科学(29165)
- 大学(23543)
- 教育(23532)
- 农业(23492)
- 经济研究(22935)
- 学学(22223)
- 业经(20965)
- 技术(20309)
- 财经(19858)
- 问题(17435)
- 经(17319)
- 贸(13014)
- 世界(12745)
- 国际(12607)
- 技术经济(12585)
- 业(11847)
- 经济问题(11171)
- 商业(11050)
- 现代(10991)
- 经济管理(10421)
共检索到378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显平 王锐
基于中国1978-2012年中国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数据,分析了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长期看,城镇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规模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没有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论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具有正向的响应,对金融发展效率具有负向的响应。从具体影响效应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水平的贡献率波动主要受自身波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并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性。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城镇化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弓 叶蜀君
新型城镇化在"十二五"中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要求以城市群为单位推进城镇化,最终实现"两横三纵"的城市群架构,通过连笔纵横,实现全国城镇化。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存在诸多失衡与失调,如人口转移与土地扩张不匹配、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迁移不同步、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发展失衡等。对上述不协调现象的探索,学者们多从空间、人口、产业城镇化进程的内部找原因。本文提供另外一个思路,由于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要素层面有千丝万缕的勾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所以,探讨三者的协调性有积极意义。据此,本文以中国21个城市群为研究样本,选取相关指标,建立经济增长、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勇 李振
本文基于143个国家1983~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城镇化率达到60%~63%时,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拐点;(2)在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杠杆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当金融杠杆位于合理水平时,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3)根据拐点区间的平均值和上限,并根据最近5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速推算,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可能在2019~2021年进入拐点区域。基于上述结论,中国应科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冠平 王资博
基于我国1978-2012年的数据分析可知,收入差距系统内部存在着自动稳定的机制,当遇到内生变量的冲击时,收入差距最终会稳定在初始水平上。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有持续不断的刺激机制,制定向农村倾斜的长期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实现城乡全方位平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教育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我国经济结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教育发展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建华 周晓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均证实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吉林省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其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快吉林省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发展。从1978~2013年吉林省非农人口比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来看,二者具有长期均衡稳定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利用VAR模型对吉林省2014~2020年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水平做出预测,并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图像考察二者的动态变动趋势,可使我们正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志伟
基于VAR模型,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1982~2004年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成因;金融发展规模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前者也是后者的Granger成因;金融发展效率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两者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协整检验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孙虹乔 朱琛
构建反映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1990年~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农村消费增长具有动态影响,从短期来看,城镇化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没有形成有效的正向拉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表明当前我国以城镇化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政策是可行的,它有助于当前巨大的供给能力通过城镇化而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有效对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消费 VAR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庶冰
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关系是学术界和实践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大为
文章基于跨度为三十五年的北京市年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北京市城镇化发展协调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如下结论: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市城镇化发展协调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在短期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明显。
关键词:
城镇化 协调性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元梁 肖卫东
本文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刻画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其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在采用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选择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亮 车磊 孙东琪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突变级数、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各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耦合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程度逐渐缩小,空间上"东—中—西"递减态势依旧。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集群化"与"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②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两者关联集聚程度有所减弱。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的地理近邻性特征明显,高高集聚区汇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鄂豫皖省际交接处等地区则是低低集聚区。③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投资水平、消费能力、财政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抑制其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建锋 曾冰 孔令池
城镇化、金融集聚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地区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差异显著,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与其经济增长效应呈正向相关关系,协同度越高,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分地区看,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协同增长效应好于中游,中游又优于上游。该研究不仅为城镇化、金融集聚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定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