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1)
- 2023(13094)
- 2022(10928)
- 2021(9913)
- 2020(8137)
- 2019(17869)
- 2018(17228)
- 2017(32216)
- 2016(16981)
- 2015(18598)
- 2014(17936)
- 2013(17554)
- 2012(16606)
- 2011(15108)
- 2010(15628)
- 2009(14601)
- 2008(13466)
- 2007(12355)
- 2006(11122)
- 2005(10383)
- 学科
- 济(73267)
- 经济(73200)
- 管理(53928)
- 业(53695)
- 企(43828)
- 企业(43828)
- 中国(29517)
- 融(26586)
- 金融(26585)
- 地方(25949)
- 银(24738)
- 银行(24717)
- 行(24105)
- 技术(22391)
- 方法(21989)
- 农(21008)
- 业经(19270)
- 财(19054)
- 数学(18181)
- 数学方法(18050)
- 制(16516)
- 农业(15324)
- 技术管理(14358)
- 地方经济(13676)
- 学(12261)
- 贸(12115)
- 贸易(12097)
- 发(12072)
- 理论(11896)
- 环境(11771)
- 机构
- 学院(235149)
- 大学(230625)
- 济(101057)
- 经济(98931)
- 管理(90844)
- 研究(83617)
- 理学(76915)
- 理学院(76040)
- 管理学(75062)
- 管理学院(74586)
- 中国(69338)
- 京(49287)
- 财(48224)
- 科学(48062)
- 所(41389)
- 中心(39955)
- 江(37705)
- 研究所(36980)
- 财经(36615)
- 农(35542)
- 经(33189)
- 范(32048)
- 师范(31743)
- 北京(31557)
- 经济学(30994)
- 州(30927)
- 院(30368)
- 业大(30129)
- 经济学院(27795)
- 农业(27057)
- 基金
- 项目(153610)
- 科学(123404)
- 研究(118417)
- 基金(109911)
- 家(94533)
- 国家(93685)
- 科学基金(81588)
- 社会(77134)
- 社会科(73369)
- 社会科学(73355)
- 省(62983)
- 基金项目(58258)
- 教育(53296)
- 划(51528)
- 自然(49085)
- 自然科(48027)
- 自然科学(48019)
- 编号(47933)
- 自然科学基金(47193)
- 资助(42647)
- 发(39699)
- 成果(38816)
- 创(38340)
- 重点(35003)
- 创新(34924)
- 课题(34400)
- 部(33252)
- 发展(32644)
- 国家社会(32100)
- 展(32095)
- 期刊
- 济(120173)
- 经济(120173)
- 研究(76391)
- 中国(58041)
- 融(37781)
- 金融(37781)
- 管理(37507)
- 财(36515)
- 农(33739)
- 科学(31358)
- 教育(31040)
- 学报(29992)
- 技术(23772)
- 大学(23630)
- 农业(22731)
- 学学(22078)
- 业经(20566)
- 经济研究(19365)
- 财经(18264)
- 经(15798)
- 问题(14439)
- 科技(14026)
- 技术经济(13596)
- 坛(12668)
- 论坛(12668)
- 业(12477)
- 商业(11484)
- 贸(11174)
- 图书(11089)
- 现代(10985)
共检索到380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显 吴非 廉胜南
本文基于1999~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地区金融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创新性地嵌入了地方政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区域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较之于银行业部门更为明显。进一步地,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引导金融资源以促进创新的有效程度;地方的绩效考核体系已逐步实现从对经济总量增长偏好向创新驱动的适应性调整,展现出了较强的创新活动结构性优化倾向。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有助于优化当前中国的金融资源导向,并在地方政府普遍影响区域经济(创新)活动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银行规模 资本市场 政府行为 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丘海雄 徐建牛
本文在回顾和分析技术创新研究的范式、集群技术创新的概念、分析模型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研究中国集群技术创新研究的“动态主体模型”,并以之描述、分析中国集群技术创新的起源、功能、效用、问题以及相关行动者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动因。我们发现我国的地方政府是集群技术创新的最主要行动者,其积极性和作用远甚于西方的地方政府。产业竞争加剧、市场失灵、社会缺位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客观需求。财政分权带来的制度激励则是其积极参与的主观动因。但是地方政府的角色是动态的,经历了“地方法团主义”、“后地方法团主义”的过程,并将演进为“后后地方法团主义”。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地方政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红玉 雷正 杨艳武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和长期经济增长水平,以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税收优惠和科技投入4个指标刻画了地方政府行为,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地区长期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通过工具变量法、滞后自变量、排除宏观因素系统性变化、更换度量指标、剔除直辖市样本等方式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非线性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存在最优技术创新水平。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在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的正向调节下,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而在技术引进的正向调节下,则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采用空间模型研究发现,本地区技术创新对邻接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平 蒋欢
与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后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在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外部监督等方面要逊色很多,因此未来不良资产的发源地很可能不是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且地方政府的干预将是不良资产产生的主因。在区域金融体系建设中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是促进区域金融健康发展、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区域金融 地方金融 金融资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立梅 肖卉 李晓娣
金融发展的内涵包括金融规模、银行业结构、金融生态环境3个主要方面,从这3个角度剖析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衡量各省份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基于因子分析结果,建立全国范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静态面板模型,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且发展水平为东部>中部>西部;(2)发展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促进技术创新;(3)股票市场的发展相比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更有利于技术创新;(4)银行业竞争程度越低越不利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5)信用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推动技术创新;(6)外资投入带来的技术外溢未能被当地企业"消化吸收",且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霖
本文力图把分析对象定位在地方政府与地方经济组织之间的制度供给———需求关系框架内,从当地企业对制度的需求入手,描述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方面的行为变迁,以解释地方经济发展动力的来源。并以台州市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为分析对象,阐述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在地方经济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化特征。
关键词:
制度供给 市场化 地方政府 股份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天喜 孙涛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创新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发展的成效。但创新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过程,成功的创新是一个可以延伸的过程。本文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0~2012)获奖项目为分析对象,探索长吉图发展战略下的地方政府创新的路径选择,寻求基于经验分析与行政创新延伸的有机结合。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创新应以效能、协调、合作、稳定和可持续为核心,从行政管理能力、经济规划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区域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寻求创新之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叶 邱磊 刘小兵
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2008—2016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专利申请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偏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财政支出偏向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超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2)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建设是财政支出偏向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可能渠道;(3)基于土地出让行为能放松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这一基本事实,进一步检验了土地出让在财政支出偏向与区域技术创新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土地出让行为减弱了财政支出偏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4)考虑空间因素可能给估计结果带来的影响,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财政支出偏向存在策略性互动行为,且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财政支出偏向的策略性互动行为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广斌 侯林岐
使用2005-2017年中国267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不同竞争模式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够显著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相比于"围绕增长而竞争",地方政府"围绕创新而竞争"的竞争模式更能够发挥财政分权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相比于中西部城市,东部城市"围绕创新而竞争"能够更好地发挥财政分权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相比于Ⅰ型和Ⅱ型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财政分权更能够显著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要素投人和创新制度环境可能是地方政府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渠道,即区域技术创新的提高需要依靠地方政府来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以及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市场化制度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慧
探究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在阐述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同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地方政府投资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2)地方政府投资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其中,当地方政府投资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分别是0.010和0.109;当开放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分别是0.186和0.852。得到政策启示如下:政府应继续在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创新性项目方面加大投资,但投资水平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应适当引资充分发挥外资的示范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尹希果 桑守田
使用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以地区的边际投资产出率作为衡量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指标,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地方政府财政干预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方政府财政干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后,金融发展促进了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直接干预经济,另一方面为弥补预算内财政支出的不足对金融机构进行干预,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在垂直创新的框架下,构建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双重作用机制模型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速度与金融服务效率正相关,与攫取效应负相关;创新项目代际幅度、创新抵达率、创新人员实际创新概率,这三个变量都能够通过提升创新价值来促进创新;最终产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竞争效应会抑制技术创新;区域人口增加可以通过劳动市场要素供给和产品市场需求拉动两个途径促进技术创新。另外,中国金融发展整体上促进了技术创新,但风险包容性不高,且存在结构性差异。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金融服务效率较高且金融市场势力也更强。因此,为推进中国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多渠道提升金融效率,优化金融结构,增强金融系统的风险包容性;另一方面也要推动市场改革,适度调控金融机构市场势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薛桥
本文认为,地方政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往往存在偏差,导致变异行为,如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地方政府要科学实施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着力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创新的环境,营造创新的氛围,通过激励性政策、引导性政策、保护性政策、协调性政策等,提供政策支持系统,从宏观上为区域创新创造制度上的条件,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方政府 公共政策 区域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厉敏萍 熊璋琳
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地方政府是本地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者、区域经济的协调者及市场运行的监管者。文章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在观念、制度、机制及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地方政府 协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豆晓利 王文剑
本文运用人均存贷款额、金融相关比率、变异系数对1978-2006年间中国省际以及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度量,并用α收敛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得出结论:该阶段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显著扩大,且不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究其原因,基于制度安排对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关键性影响,本文就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差异的内在关联性作了探讨,政策含义在于,地方政府应该为地区金融发展提供更多服务性功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