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35)
- 2023(20960)
- 2022(17866)
- 2021(16408)
- 2020(13867)
- 2019(31558)
- 2018(31050)
- 2017(59608)
- 2016(31848)
- 2015(35499)
- 2014(35066)
- 2013(34476)
- 2012(31885)
- 2011(28757)
- 2010(29207)
- 2009(27081)
- 2008(25600)
- 2007(22698)
- 2006(20131)
- 2005(18136)
- 学科
- 济(142506)
- 经济(142373)
- 管理(93120)
- 业(90602)
- 企(74707)
- 企业(74707)
- 方法(58292)
- 数学(50546)
- 数学方法(49934)
- 中国(41413)
- 农(35720)
- 财(33887)
- 地方(33727)
- 业经(31526)
- 融(30052)
- 金融(30050)
- 银(29079)
- 银行(29029)
- 行(27935)
- 学(27455)
- 制(26627)
- 农业(24832)
- 技术(23970)
- 贸(23498)
- 贸易(23477)
- 易(22672)
- 理论(22192)
- 务(21373)
- 财务(21291)
- 财务管理(21243)
- 机构
- 大学(444771)
- 学院(443970)
- 济(188315)
- 经济(184453)
- 管理(174909)
- 研究(152011)
- 理学(150331)
- 理学院(148711)
- 管理学(146136)
- 管理学院(145336)
- 中国(119467)
- 京(94883)
- 科学(90111)
- 财(86685)
- 所(75067)
- 中心(70334)
- 财经(68574)
- 农(67987)
- 研究所(67824)
- 江(66241)
- 业大(62573)
- 经(62332)
- 北京(60379)
- 范(58053)
- 经济学(57758)
- 师范(57509)
- 院(55339)
- 州(53874)
- 农业(52387)
- 经济学院(51780)
- 基金
- 项目(297340)
- 科学(235115)
- 研究(219637)
- 基金(215907)
- 家(187056)
- 国家(185459)
- 科学基金(160685)
- 社会(140364)
- 社会科(133255)
- 社会科学(133223)
- 省(116184)
- 基金项目(113561)
- 自然(102746)
- 教育(101045)
- 自然科(100446)
- 自然科学(100425)
- 自然科学基金(98653)
- 划(96960)
- 资助(89261)
- 编号(89204)
- 成果(72330)
- 重点(66430)
- 发(65971)
- 部(65461)
- 创(64106)
- 课题(61617)
- 创新(59411)
- 国家社会(58231)
- 教育部(56856)
- 科研(56315)
- 期刊
- 济(210587)
- 经济(210587)
- 研究(136844)
- 中国(91382)
- 管理(67484)
- 财(66434)
- 学报(65279)
- 农(61442)
- 科学(61383)
- 融(51776)
- 金融(51776)
- 大学(50824)
- 教育(50507)
- 学学(47647)
- 农业(41826)
- 技术(41189)
- 经济研究(34719)
- 财经(34140)
- 业经(33427)
- 经(29362)
- 问题(26494)
- 技术经济(23317)
- 图书(23043)
- 业(22023)
- 理论(21404)
- 统计(21377)
- 科技(21175)
- 贸(20469)
- 商业(20104)
- 策(19833)
共检索到678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扬 李云海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私募风投(PEVC)融资额/GDP3个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为门限变量且变量值超过门限值时,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强;以PEVC融资额/GDP为门限变量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U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当风险投资方向过度集中于虚拟经济时,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莎 王军
以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银行、证劵和保险3个行业的相关数据,选取普惠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3个维度的11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进一步分析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在震荡中有所提升,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之间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于人均收入和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维福 沈琦
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政府参与背景下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即处于倒"U"型右半部分;随着各类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财政支出与包容性金融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交叉效应,说明现阶段的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在财政支出下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弱化。据此,提出要适时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并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对政府支出的力度进行调整,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田祥宇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颖 宋翠玲
明确省际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中金融因素的促进作用是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检验方法研究我国省际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的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相关比率的系数大于中部地区。我国大部分省份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相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名义利率没有完全自由化,实际利率影响储蓄进而影响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效应没有显现。各省的自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各省的经济基础、技术、制度、文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珂
文章使用2006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分析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时滞,但越来越重要。在对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时,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将各地区划分成经济发展水平高、中等、和低三组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某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关,只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金融发展才会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门槛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金融发展 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娇 李刚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省域创新驱动能力的基础上,借助混合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了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驱动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还可以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进而间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我国各地区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整体偏低,其主因在于低水平的间接驱动效应。分地区来看,相较于西部地区来说,东部和中部地区获得了更多的驱动效应红利。部分省域创新驱动能力和创新驱动效应排名不相符合,但却说明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它不仅取决于某一种创新要素数量或质量,更受制于多重创新的综合发展及其与传统要素之间的融合程度。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基于1990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金融发展水平决定的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FDI通过其资本积累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有随时间而强化的趋势;金融发展具有放大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并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但目前来看这一影响还比较小;"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经历了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后,"金融抑制"现象已有所减轻,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
关键词:
金融发展 FDI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璐璐
基于2001~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影响对外贸易的不同融资渠道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渠道,对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具有明显互动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放大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银行信贷可能由于过多流向低效国企而削弱这种正向作用;融资渠道的相互作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在信贷依赖型地区,银行信贷与外商直接投资是相互替代关系,在外资依赖型地区,二者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金焱 张博
20世纪90年代以后,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民间金融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及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民间金融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间金融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民间金融主要通过第二产业影响经济增长,而对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发展并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民间金融主要通过对以工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整体的增长,其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将民间资本引向了中小企业,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民间金融 三次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群华
运用2002—2013年省际数据和面板数据估计技术,考察了金融深度和政府对金融系统的干预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深度对以专利表示的地区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这种影响对外观设计专利等小型创新的影响要比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等更为复杂的创新影响更大,但政府干预并未明显降低区域创新表现的资源分配效率。
关键词:
区域金融系统 FDI 创新专利 区域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屠年松 方玉
金融和科技同属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元素,而科技创新又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采用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份的科技创新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对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带动性,但是金融市场效率的功效尚未显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动科技创新水平的相关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屠年松 方玉
金融和科技同属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元素,而科技创新又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采用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份的科技创新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对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带动性,但是金融市场效率的功效尚未显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动科技创新水平的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