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3)
2023(11384)
2022(9412)
2021(8270)
2020(6600)
2019(14550)
2018(14120)
2017(26345)
2016(13786)
2015(14981)
2014(14471)
2013(14325)
2012(13596)
2011(12354)
2010(12783)
2009(11831)
2008(10698)
2007(9806)
2006(8937)
2005(8376)
作者
(38676)
(32065)
(31723)
(29849)
(20366)
(15245)
(14179)
(12439)
(12275)
(11454)
(11005)
(10798)
(10295)
(10248)
(10052)
(9862)
(9452)
(9318)
(9212)
(8963)
(8091)
(7864)
(7621)
(7423)
(7370)
(7275)
(7097)
(7090)
(6521)
(6391)
学科
(59280)
经济(59236)
(45066)
管理(44453)
(37246)
企业(37246)
中国(26732)
(26170)
金融(26170)
(24074)
银行(24050)
(23498)
地方(21590)
技术(18019)
(17060)
业经(16687)
方法(15355)
环境(14618)
(14146)
(13981)
技术管理(12947)
数学(12469)
数学方法(12353)
农业(12334)
(11358)
(11332)
中国金融(11160)
地方经济(11070)
(10169)
贸易(10151)
机构
学院(189149)
大学(184305)
(82334)
经济(80607)
管理(71141)
研究(68412)
理学(59586)
理学院(58930)
中国(58570)
管理学(58080)
管理学院(57719)
(39315)
科学(39258)
(38154)
(33741)
中心(32906)
(30807)
研究所(30172)
(29910)
财经(29013)
(26185)
(25559)
北京(25449)
经济学(25305)
(25116)
(24979)
业大(24895)
师范(24837)
农业(22681)
经济学院(22577)
基金
项目(121581)
科学(97358)
研究(93685)
基金(85972)
(73946)
国家(73233)
科学基金(63814)
社会(60624)
社会科(57742)
社会科学(57733)
(51698)
基金项目(45205)
(41644)
教育(41569)
自然(38292)
自然科(37462)
自然科学(37457)
编号(37121)
自然科学基金(36807)
(33706)
资助(33132)
(32358)
成果(29709)
创新(29265)
重点(27936)
发展(27752)
课题(27631)
(27260)
(25389)
国家社会(24972)
期刊
(99248)
经济(99248)
研究(62725)
中国(48426)
(35557)
金融(35557)
管理(30765)
(29239)
(28241)
科学(25537)
教育(24917)
学报(24703)
大学(19605)
农业(19347)
学学(18342)
技术(18113)
业经(17818)
经济研究(15817)
财经(14140)
(12310)
科技(11923)
问题(11850)
技术经济(10539)
(10526)
(9842)
论坛(9842)
商业(9495)
(9169)
现代(9023)
国际(8910)
共检索到313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李涛  兰伟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创新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内生增长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原因是,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技术水平越高,从而二氧化碳强度越低;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越多;上述两种作用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7—2012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信贷规模对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FDI规模对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金融市场融资规模、金融业的竞争、信贷资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运信  许婷  钟立新  
文章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实证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第一,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从金融总量来看,传统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新兴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倒U型关系;从金融结构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中小银行的行业占比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而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之比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金融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都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些结果说明,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推动金融总量增长,也要重视从不同维度优化金融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欣  刘明  
本文基于1990—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GMM)对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CO2)排放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人均CO2排放的整体影响并不显著,而这是不同发展特征的省市产生不同作用互相抵消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度均会影响金融发展对CO2排放的作用,收入水平由低到中的提升会强化正向影响,达到高收入水平则会变为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开放度提升,金融发展会降低CO2排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郡郡  刘成玉  刘玉萍  
基于1988-2007年的跨国非平衡面板数据,以不同的变量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代理变量,首先利用整体样本研究金融发展对CO2排放的整体影响,然后将样本按收入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分组,分析收入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变化对金融发展和CO2排放的关系的影响,最后利用实证估计结果计算CO2排放对金融发展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仅上市公司的市值占GDP的比重和私营部门的国内信贷占GDP的比重对人均CO2排放有影响;金融发展对CO2排放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有关,且收入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均会增加金融发展对CO2排放的负向影响;长期弹性不会改变弹性的符号,但长期弹性会放大金融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娟  魏玮  马松昌  
笔者在测算中国30个省1995年~201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该面板数据,分别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运用FE、混合OLS、D-GMM、S-GMM等多种估计方法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等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中国的现状符合EKC假说,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会弱化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基于中国1960—2010年的时序数据,结合环境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定量分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估计方程,采用ARDL法估计的结果表明,金融深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中国金融深化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降低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碳排放主要由收入、能源消耗和贸易开放度决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依托技术创新发挥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3种模式,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但在发展初期会带来碳排放增加,二者呈倒U型门槛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降低碳排放,但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而且,随着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愈发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综合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的减碳作用更强。数字经济时代,应依托技术创新的碳减排优势,加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与模仿改造,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俊杰  王海霞  张小力  
首先分析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基本情况,指出当前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然后从国家碳排放总量、人均CO2排放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国家累积碳排放和人均累积碳排放几个方面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国际水平进行了比较,并结合节能减排目标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何建武  李善同  
国内的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际压力、大国的责任与承诺,决定着我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手段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势在必行。然而国内目前控制污染排放的政策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缺乏利用市场的手段。中国国土辽阔,区域间的差异较大,但是针对污染控制影响的区域定量分析却少之又少。本文利用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全国各个地区施行统一的碳税对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二氧化碳减排以及地区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采用统一碳税的碳税政策,对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造成的福利损失比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大约要大1到2个百分点;碳排放强度越高的省份,其福利受损的程度越大;统一碳税政策既会带来地区整体福利的下降,同时也造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廖珍珍  茹少峰  
本文研究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建立了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通过采用2011—2018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的倒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显著,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维度显著,而在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维度不显著。进一步研究了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关系的形成机制,研究认为数字金融的网络外部性和边际产出具有递增性是导致这一关系的本质所在,即经济规模扩张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绿色技术创新引起的二氧化碳减排之间的叠加效应具有先增后减特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瑞锋  刘帅  
为了探索区域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金融发展不仅可以对二氧化碳排放起到直接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城镇化水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三条途径对二氧化碳排放起到间接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对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而且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两条途径间接对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通过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产生促进作用。(2)直接效应方面,金融发展可以对本地区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其中金融规模对本地区碳排放产生促进作用,金融效率对本地区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3)空间溢出效应方面,金融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均产生抑制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而衰减。(4)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民  姚宇  庆东瑞  
文章基于对脱钩研究和低碳脱钩指标构建的追述,在对Tapio模型评介基础上对其予以修正,构建了我国产业低碳发展的脱钩分析框架,并以山西建筑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杨俊  
结合Kaya恒等式和IPAT模型,确认了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首要因素,并将化石能源细分为17种(考虑了水泥生产),估算了1997~2010年各省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分别从省际、东中西部、八大经济区域视角,利用脱钩指数和CKC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与CO2排放并未实现脱钩;对于人均CO2排放量,大部分地区存在CKC,但基本上都未达到拐点,也就是处于上升阶段;对于CO2排放强度,大部分地区存在U形曲线;CKC在中国的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诗一  
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绿色增长核算。本文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甚至为负。但是,一些能耗和排放高的行业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的完全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媛媛  
基于我国2000—2019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从2000—2019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协整方程说明绿色经济、CO_2排放和清洁能源消费之间发现了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和绿色经济都是清洁能源使用的格兰杰原因,绿色经济与CO_2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二氧化碳排放对绿色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73%,其次是清洁能源对绿色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1.1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