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60)
2023(18304)
2022(15682)
2021(14540)
2020(12106)
2019(27911)
2018(27485)
2017(53023)
2016(28370)
2015(31852)
2014(31576)
2013(31205)
2012(28840)
2011(25890)
2010(26081)
2009(23890)
2008(22488)
2007(19647)
2006(17313)
2005(15309)
作者
(80729)
(67221)
(66580)
(63168)
(42757)
(32244)
(30384)
(26387)
(25742)
(23811)
(22830)
(22659)
(21260)
(21208)
(20879)
(20572)
(19902)
(19620)
(19281)
(19203)
(16702)
(16401)
(16221)
(15413)
(15165)
(14963)
(14888)
(14669)
(13569)
(13183)
学科
(117327)
经济(117207)
管理(80468)
(79056)
(64905)
企业(64905)
方法(51452)
数学(44857)
数学方法(44224)
中国(36765)
(31368)
(30164)
地方(29244)
(29045)
金融(29043)
(27755)
银行(27709)
业经(26739)
(26702)
(23917)
(22866)
农业(21543)
(21113)
贸易(21095)
(20367)
(19403)
理论(19377)
财务(19321)
财务管理(19284)
技术(18516)
机构
大学(395833)
学院(395345)
(160441)
经济(157008)
管理(156675)
理学(135709)
理学院(134215)
研究(133632)
管理学(131627)
管理学院(130920)
中国(104671)
(84109)
科学(81949)
(74296)
(66498)
(63617)
中心(62409)
研究所(60559)
财经(59568)
业大(58269)
(57548)
(54196)
北京(53314)
(52292)
师范(51744)
农业(49597)
(49028)
经济学(48675)
(47451)
财经大学(44578)
基金
项目(272387)
科学(214695)
研究(199097)
基金(197621)
(172048)
国家(170612)
科学基金(147160)
社会(125621)
社会科(119203)
社会科学(119174)
(106452)
基金项目(104456)
自然(95924)
自然科(93754)
自然科学(93735)
自然科学基金(92000)
教育(91809)
(89488)
资助(82323)
编号(80938)
成果(64801)
重点(60889)
(60676)
(60035)
(56664)
课题(55806)
创新(52864)
科研(52252)
教育部(51714)
国家社会(51636)
期刊
(172634)
经济(172634)
研究(117964)
中国(76872)
学报(60803)
管理(57506)
(57271)
科学(56547)
(55766)
大学(46667)
(46308)
金融(46308)
教育(44314)
学学(43901)
农业(39444)
技术(35202)
业经(29193)
财经(28392)
经济研究(28015)
(24284)
问题(22227)
(20103)
图书(20079)
理论(19105)
技术经济(18967)
科技(18719)
统计(18086)
商业(17832)
实践(17444)
(17444)
共检索到586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威  黄晓琪  陈继勇  
本文利用38国1981—2014年短面板数据,研究汇率渠道和资产收益率渠道是否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对一国外部失衡调节产生非线性效应及其差异。发现:银行贷存比指标、权益证券投资指标和金融开放水平指标的差异,使两类金融渠道均对外部失衡调节产生门限效应。而二者共同解释了中美金融渠道调节失衡效用不同的原因:在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下,汇率渠道对中美两国失衡调节发挥了相似正效应,但收益率渠道的效用却存在国别差异。因此中国需要深化以提高收益率渠道效用为目标的金融发展,维持现行汇率政策稳定,增加股权投资比重,在金融稳定前提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汉明  刘广瑞  
针对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和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的问题,本文在金融发展的制度背景下,以我国2007—2011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两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能减弱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丰富了金融发展与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文献,有助于理解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甜迪  
全球经济失衡是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双重失衡,经过危机的短暂调整,失衡还将在未来持续下去。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一方面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决定了金融失衡,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一国对储蓄的依赖度引发经常账户失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中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发现,差异的缩小有助于减缓经常账户盈余的迅速增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一国外部失衡调整的渠道主要包括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其中贸易渠道一直是外部调整的主渠道。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部失衡调整的金融渠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我国外部失衡调整渠道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美国大平稳时期的结束以及中国在近期成为新兴的不成熟的债权国,估值效应等金融调整渠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但究其根源仍在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以及中国特殊的对外资产偏向结构。因此,改革对美元过度依赖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逐步调整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结构是未来我国进行外部调整的主要方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朱华培  
本文引入两类分析一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模型:基于投资与储蓄关系的F-H条件模型和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利率平价条件模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选取美国、日本、巴西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以这两个模型作为实证模型分别研究这四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从实证分析的结果看,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仍然较低,其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管制程度较高,国内利率还无法与国际市场建立较强的关联性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季刚   张哲   汤努尔·哈力克  
产业融合的兴旺发展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持续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传统金融竞争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在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在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卉彤  刘靖  雷丹  
本文在分析城市新旧两类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1~2012年我国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科技金融的功能定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潘雅琼  
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构建动态面板回归分析模型,研究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从金融发展的新视角探讨影响经常项目失衡的各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机制。结合1986—2013年59个国家(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不会对全样本产生显著影响,而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效率却会影响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常项目。(2)对于发达国家(地区),减少政府预算赤字,提升劳动生产率,扩大贸易开放程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降低金融深化程度,将会缩减经常项目赤字。(3)对于发展中国家(地区),要改善其经常项目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珍增  陆建明  
本文以金融发展的跨国差异为基本前提,通过建立包含资本中间品生产的宏观经济框架,分析了金融发展在国际分工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不同分工模式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影响。根据模型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结论:第一,金融发展差异是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发展差异提高通过加大相对价格差异提高了贸易量,但贸易收支是平衡的;第二,给定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形态,一旦金融发展水平超过某一特定临界值,国家间的分工就会由传统的水平分工转化为产品内垂直分工,贸易不平衡随之产生并逐渐扩大。利用分行业贸易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后认为模型具有合理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青  陆茸  
本文在对主要经济体外部失衡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量化了金融调整渠道和贸易调整渠道对外部失衡调整的重要性,并基于PVAR的估计结果验证了一国低于趋势水平的负向外部失衡需要未来净出口增长上升或预期未来更高的净外部资产收益率来进行弥补。方差分解结果表明,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在外部失衡调整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前者解释了约46.23%外部失衡指标的动态变化,后者则为53.77%,金融调整渠道作为一种新型调整渠道对外部失衡动态调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未预期的估值损失比例较大,外部头寸的估值损失随着未预期风险事件的增加而加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达  赵勇  
本文以美国和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为基础,从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的角度对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方式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美经济失衡是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中美两国在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它既反映了实体经济领域国际分工的格局,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虚拟经济领域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散职能的较大差异。在此背景下,中国单方面的政策调整,不仅效果有限,而且这种调整的思路也不符合当今全球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威  黄晓琪  郭小波  
本文基于Hansen提出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构造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的短期外部失衡指标基础上,利用G20国家面板数据从国家间金融异质性视角检验了金融渠道调节外部失衡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代表金融市场结构差异的国内私营部门银行信贷/GDP、权益证券组合投资净流入/GDP和银行贷存比指标,及代表金融干预水平差异的总储备资产/GDP指标,会使金融渠道调节失衡产生门限效应,而代表金融开放度的指标在短期内门限效应不显著。这也是导致中美两国金融渠道调节失衡效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中国应通过调整金融市场结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威  黄晓琪  郭小波  
本文基于Hansen提出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构造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的短期外部失衡指标基础上,利用G20国家面板数据从国家间金融异质性视角检验了金融渠道调节外部失衡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代表金融市场结构差异的国内私营部门银行信贷/GDP、权益证券组合投资净流入/GDP和银行贷存比指标,及代表金融干预水平差异的总储备资产/GDP指标,会使金融渠道调节失衡产生门限效应,而代表金融开放度的指标在短期内门限效应不显著。这也是导致中美两国金融渠道调节失衡效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中国应通过调整金融市场结构、降低对银行间接融资依赖、提升对外投资收益率、在保证充足调控能力基础上适当减少官方储备等,提升金融渠道调节外部失衡效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娜  肖楠  
在异质性企业模型与贸易伙伴啄食顺序假说的基础上,研究金融发展差异对贸易区域性失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降低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在微观上促进贸易落后地区的企业实现贸易伙伴的多元化,进而在宏观上缓和贸易区域失衡的现状。并利用2002—2014年中国省域出口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于区域贸易失衡的缓解作用。因此,为推进我国区域贸易的协调发展,政府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金融与贸易之间的协调机制,推动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伟  李树生  胡斌  
利用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VEC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得到以下结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普惠特别是农村金融普惠程度的提高对降低城乡收入比,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状况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金融服务范围维度在现阶段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更能起到主导效应。要改善目前城乡收入分配失衡的状况,必须促进具有普惠金融内涵的金融发展,尤其要创建农村普惠性金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