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6)
2023(8941)
2022(7352)
2021(6482)
2020(5236)
2019(11686)
2018(11189)
2017(21550)
2016(11091)
2015(12351)
2014(12352)
2013(12331)
2012(11800)
2011(10870)
2010(11412)
2009(10804)
2008(9718)
2007(8893)
2006(8189)
2005(7858)
作者
(32171)
(26626)
(26528)
(24986)
(16680)
(12661)
(12030)
(10320)
(10228)
(9654)
(9039)
(8829)
(8557)
(8416)
(8339)
(8328)
(7803)
(7660)
(7615)
(7444)
(6894)
(6428)
(6426)
(6129)
(6128)
(6063)
(5916)
(5834)
(5434)
(5344)
学科
(57282)
经济(57241)
(33449)
管理(28129)
(25705)
金融(25703)
中国(25197)
(24513)
企业(24513)
(23402)
银行(23387)
地方(23043)
(22867)
(17741)
业经(15887)
方法(14619)
(13082)
农业(13080)
地方经济(12523)
产业(12426)
数学(12235)
(12195)
数学方法(12173)
中国金融(11072)
(10574)
(9925)
贸易(9910)
技术(9591)
(9523)
(8671)
机构
学院(160237)
大学(155033)
(74159)
经济(72665)
研究(59752)
管理(58142)
中国(51748)
理学(48344)
理学院(47793)
管理学(47203)
管理学院(46904)
(33820)
(33439)
科学(32945)
(29936)
中心(28634)
研究所(26678)
财经(25803)
(25614)
(25536)
经济学(23584)
(23168)
北京(21951)
(21849)
(21702)
师范(21496)
(21291)
经济学院(21222)
(20473)
业大(20097)
基金
项目(99653)
科学(79080)
研究(78028)
基金(69877)
(59327)
国家(58755)
社会(50962)
科学基金(50513)
社会科(48661)
社会科学(48654)
(41511)
基金项目(36530)
教育(33473)
(33175)
编号(32125)
(29833)
自然(28575)
资助(27907)
自然科(27888)
自然科学(27886)
自然科学基金(27382)
成果(26061)
发展(25064)
(24622)
课题(23202)
重点(22798)
(22079)
国家社会(21175)
(20938)
创新(20650)
期刊
(91302)
经济(91302)
研究(54769)
中国(38933)
(33403)
金融(33403)
(26138)
(24181)
管理(23442)
科学(20167)
学报(19343)
教育(17915)
农业(17142)
业经(17065)
大学(15439)
经济研究(14962)
技术(14556)
学学(14547)
财经(12951)
问题(11956)
(11358)
商业(9097)
(8820)
(8551)
国际(8503)
技术经济(8448)
世界(8278)
经济问题(8091)
现代(8003)
(7879)
共检索到268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史恩义  王娜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而承接地金融发展又是影响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扩展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并利用中西部17个省市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在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作用下,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且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依然大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仍应加快金融发展,提高承接地的吸收消化能力,促进金融与产业的有效融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阿不都艾尼·阿吾提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必行。经济在区域之间梯度型变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其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我国各地区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因此当前的产业转移不像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规律性。从东、中部产业转移和承接现状分析看中西部承接具有内步性、长期性,应作为中西部发展的次要战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耿选珍  
首先以河南省为例利用物流需求系数,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剖析了中西部地区当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物流业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拾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推进产业转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是转出区的推力、目标区的拉力与接纳能力及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并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在区域层面,要根据中西部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对接"策略,在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承接"策略,并寻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产业转移的最佳模式和合理路径;在企业层面,要对不同转移状态、不同转移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左健  韩楠  
本文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制造业选择与比较优势角度解释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并利用2004~2012年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选择背离了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导致中西部的制造业企业缺乏竞争力,进而造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以此为基础阐述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劲松  
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西部地区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在阐述产业转移与生态循环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提出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置于重要地位,采取更新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培育生态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完善发展相关服务体系、创新生态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加快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观念转化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进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涛  伏玉林  
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延续了东部继续靠引进技术、从事附加值较低产业的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服务业需求较低,进一步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核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低端产业对东部的竞争基础,促使东部通过技术开发向附加值更高产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需求,长期将为中西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课题组  孔德昌  张鹏  刘献良  
目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演变和要素成本上升,东部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比较优势,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设施、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都不断优化,承接相关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维海  
当前产业集群日益成为提升产业与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打造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及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则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巨大推动力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目前,促进东部发达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区域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减轻中西部地区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源转换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要求,是优化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加快东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琳  窦炜  潘雅琼  
文章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来测算和评估自1999年我国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各产业之间的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绝对优势依然明显,甚至还有所扩大,东中西部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所扩大,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娜曼  
文章基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运用客观的熵值赋权法为影响因素赋权加总得到不同区域的产业转移综合指数与差异,再通过影响因素与综合指数暗含的投入---产出关系构造出DEA产业转移绩效值进行排序;并集合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因子筛选出对产业转移具有因果关系的敏感性指标,并以其实现对三个区域的产业转移对象进行产业转移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国才  
当前中西部地区受"三农"问题拖累,东部地区则受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困扰,且两者互为影响、相互加强。统筹解决两大区域发展难题的现实且有效途径,是积极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及其承接。东部以产业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中西部则以承接产业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要求构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将中西部地区打造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中央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应加强引导和调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国才  汪时珍  
中西部"三农"问题与东部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因而,将这两大区域发展难题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寻求统筹解决两大区域发展难题之道,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