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0)
2023(18874)
2022(15780)
2021(14675)
2020(12504)
2019(28812)
2018(28269)
2017(53713)
2016(28877)
2015(32774)
2014(32730)
2013(32654)
2012(30286)
2011(27330)
2010(27766)
2009(26488)
2008(26151)
2007(23348)
2006(20511)
2005(18986)
作者
(82984)
(69303)
(69082)
(65571)
(44566)
(33447)
(31718)
(26882)
(26552)
(24937)
(23545)
(23509)
(22196)
(21914)
(21566)
(21518)
(20575)
(20562)
(20210)
(19977)
(17235)
(17034)
(17001)
(16000)
(15651)
(15645)
(15637)
(15420)
(13928)
(13804)
学科
(133649)
经济(133521)
(109493)
管理(97335)
(97227)
企业(97227)
方法(59717)
数学(49837)
数学方法(49317)
(41946)
中国(38192)
(37354)
业经(36395)
(30776)
财务(30713)
财务管理(30657)
(30146)
金融(30143)
地方(29377)
企业财务(29153)
(28708)
(28634)
银行(28601)
(27524)
农业(26216)
(23915)
贸易(23894)
(23116)
技术(22242)
理论(21604)
机构
学院(419027)
大学(414226)
(179927)
经济(176387)
管理(167404)
理学(142916)
理学院(141468)
管理学(139344)
管理学院(138548)
研究(136561)
中国(113161)
(87004)
(86783)
科学(79192)
(68455)
(68313)
财经(68131)
中心(65376)
(64462)
(61794)
研究所(61082)
业大(57994)
北京(55048)
经济学(54515)
农业(53345)
(51793)
(50675)
财经大学(50372)
师范(50152)
经济学院(49207)
基金
项目(267113)
科学(212545)
研究(196489)
基金(195510)
(168058)
国家(166568)
科学基金(145713)
社会(126253)
社会科(119962)
社会科学(119932)
(105379)
基金项目(102968)
自然(94052)
自然科(91958)
自然科学(91936)
教育(90696)
自然科学基金(90356)
(87448)
资助(81153)
编号(79787)
成果(63779)
(60169)
重点(59811)
(59661)
(57775)
课题(54588)
创新(53427)
国家社会(51996)
教育部(51792)
科研(51448)
期刊
(202904)
经济(202904)
研究(124575)
中国(84539)
(73668)
管理(66851)
(62622)
学报(57950)
科学(56156)
(53411)
金融(53411)
大学(45045)
学学(42653)
农业(42101)
技术(39791)
教育(39625)
财经(34998)
业经(34129)
经济研究(31856)
(30054)
问题(26230)
(25008)
技术经济(23427)
(22262)
财会(21518)
统计(21223)
商业(20055)
理论(19992)
世界(19912)
国际(19796)
共检索到647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翟光宇  王瑶  
针对金融发展通过何种渠道作用于企业研发投入的问题,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以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回归及Bootstrap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两类代理成本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发展与两类代理成本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两类代理成本都能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第一类代理成本产生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别,但第二类代理成本产生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中;第三,两类代理成本均能在金融发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两类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仅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显著。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微观基础,而且对于重新审视公司治理机制在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与服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汉明  刘广瑞  
针对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和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的问题,本文在金融发展的制度背景下,以我国2007—2011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两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能减弱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丰富了金融发展与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文献,有助于理解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严若森  叶云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倩倩  李小健  
本文选取2011~2016年110家农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两类代理成本的视角讨论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显著提升公司绩效,抑制第二类代理成本,但对第一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第二类代理成本在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不具有显著性,得出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有2.875%是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传导机制来实现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辉  胡波  
笔者借助公司内部治理框架,运用2001—200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代理成本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存在其他变量时,独立董事制度、高管层持股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情况对审计定价存在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制度、高管层持股对于公司内部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加快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内部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羽堃  
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政策效应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机制证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税负水平以及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三条路径来抑制企业金融化。从中介效应的影响程度来看,融资约束缓解的影响最大,企业税负水平降低次之,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的影响最小。从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成立时间较长或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中比较突出。相关成果丰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兴华   吴晟婕  
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促进技术创新、改善资源错配和抑制过度投资是数字金融发展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在融资约束较大企业、高科技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适当的金融监管能够引导数字金融正外部性的发挥,助力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数字金融监管力度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慧婷  何玉润  王茂林  
本文研究了市场化改革动态特征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提高改革速度会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改革过快则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市场化改革速度还有待提高,个别东部地区稍显过快。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存在产权优势和代理问题,非国有企业对改革速度更为敏感。进一步,本文发现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的倒U型关系在高新技术行业更为显著,尤其对非国有企业而言。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同时对于如何结合地区、产权以及行业的发展特征优化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梅清  张成培  
本文利用165家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对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年龄对研发投入与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显示,当不考虑企业年龄因素时,研发投入与绩效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考虑企业年龄因素后,发现年龄可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且年龄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对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还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发挥积极作用的年限需6.67年,提升企业价值的年限需9.14年。因此,研发实质反映的是企业的组织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浩亮  黄苏华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制约企业的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在缓解融资方的融资压力的同时,可以减弱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浩亮  黄苏华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制约企业的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在缓解融资方的融资压力的同时,可以减弱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景胜  邓汉  
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完成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文章利用我国2009年中小板制造类公司数据,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机构投资人持股等因素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高、制衡度高、债务融资能够降低代理成本,而管理者持股未能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嘉扬  
实体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动机通常表现为资金储备和市场套利。本文构建不同持有动机下的计量模型,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14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法,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高低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与研发创新之间呈现一种替代关系,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资金储备动机的"促进效应"并不存在;实质上,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是市场套利行为,是对于金融行业高回报率的逐利结果。从各类分项资产看,与交易类金融资产相比,流动性较弱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大;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较大的套利动机,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最为不利。
[期刊] 改革  [作者] 解维敏  唐清泉  
企业研发(R&D)投入是一项高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战略行为,但高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并不意味着研发投入总是以失败告终,研发投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督管理等制度因素。从企业绩效角度考察企业R&D投入效率,以及考察制度环境和所有权安排对企业R&D投入绩效的影响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和合适的所有权安排有助于提高企业R&D投入的绩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上市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加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路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避免“脱实向虚”,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