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0)
- 2023(13872)
- 2022(11508)
- 2021(10392)
- 2020(8854)
- 2019(19816)
- 2018(19531)
- 2017(38349)
- 2016(20019)
- 2015(21876)
- 2014(21712)
- 2013(21706)
- 2012(19726)
- 2011(17485)
- 2010(18037)
- 2009(17755)
- 2008(16978)
- 2007(15844)
- 2006(14270)
- 2005(13121)
- 学科
- 业(96850)
- 济(87567)
- 经济(87429)
- 企(79381)
- 企业(79381)
- 管理(75171)
- 农(46525)
- 方法(34400)
- 财(34242)
- 业经(32268)
- 农业(31214)
- 中国(27978)
- 融(27180)
- 金融(27178)
- 数学(26335)
- 数学方法(26211)
- 制(26100)
- 银(25827)
- 银行(25816)
- 行(24961)
- 务(21910)
- 财务(21884)
- 财务管理(21852)
- 企业财务(20741)
- 技术(20653)
- 体(18781)
- 地方(17773)
- 策(16831)
- 理论(15574)
- 体制(15362)
- 机构
- 学院(286266)
- 大学(277620)
- 济(131656)
- 经济(129323)
- 管理(118978)
- 理学(101674)
- 理学院(100888)
- 管理学(99884)
- 管理学院(99362)
- 研究(88038)
- 中国(78751)
- 财(64889)
- 京(55797)
- 农(54261)
- 财经(49989)
- 科学(46158)
- 江(45394)
- 经(45307)
- 中心(43594)
- 所(42058)
- 农业(40871)
- 业大(40599)
- 经济学(40295)
- 研究所(36897)
- 经济学院(36522)
- 财经大学(36504)
- 州(35350)
- 北京(34386)
- 经济管理(34296)
- 商学(33400)
- 基金
- 项目(180655)
- 科学(146266)
- 研究(140077)
- 基金(134055)
- 家(112991)
- 国家(111837)
- 科学基金(99605)
- 社会(94989)
- 社会科(89992)
- 社会科学(89974)
- 省(72245)
- 基金项目(71140)
- 教育(61615)
- 自然(59745)
- 自然科(58441)
- 自然科学(58431)
- 自然科学基金(57523)
- 划(57042)
- 编号(56708)
- 资助(52477)
- 成果(45283)
- 创(44112)
- 制(42260)
- 部(41195)
- 业(40294)
- 创新(40266)
- 国家社会(40062)
- 发(39869)
- 重点(39315)
- 课题(37540)
- 期刊
- 济(155936)
- 经济(155936)
- 研究(87821)
- 中国(61662)
- 农(57181)
- 财(53977)
- 管理(48607)
- 融(44059)
- 金融(44059)
- 农业(37713)
- 科学(35989)
- 学报(33626)
- 业经(30644)
- 大学(28570)
- 学学(27499)
- 技术(26091)
- 财经(25731)
- 经济研究(23169)
- 教育(22200)
- 经(22181)
- 问题(20391)
- 业(19919)
- 技术经济(17247)
- 世界(15780)
- 农村(15716)
- 村(15716)
- 现代(14718)
- 财会(14465)
- 农业经济(14301)
- 商业(14123)
共检索到449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梓榆 温涛
农户经营特征变迁与金融转轨在时间上的交错,使得中国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受到农村金融供给的深刻制约。基于此,采用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对金融双轨制下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正规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存在明显的收入导向,对中、高收入农户促进作用显著;非正规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则具有较好的普惠性,对中、低收入农户提升作用明显;两类金融供给因供给能力、运营特征不同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启示在于:应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供给侧的有效协同,进而增强农村金融的普惠功能,降低正规金融门槛并从政策层面鼓励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让金融更好促进农户创业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纪洋 谭语嫣 黄益平
中国经济具有金融双轨制的特点——同时存在正规和非正规两个金融市场,且存在价格和数量管制的双重扭曲。价格管制压低正规利率,使资金供不应求,数量管制应对正规市场的失衡,让部分企业优先融资,将其他企业挤到非正规市场。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需考虑双轨特点,既要减少价格扭曲,又要改变数量扭曲。本文构建了双轨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佐以数值模拟,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不同金融市场具有异质性效果,将提高正规市场的融资成本约3.01—3.69个百分点,降低非正规融资成本约0.85—1.19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单纯的价格改革反而会全面推高利率,只有辅以数量改革,才能降低非正规利率,因此要同步推进数量改革与价格改革。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市场 信贷配给 利率市场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喜梅
"三农"问题的解决,资金瓶颈是关键。但原有政府主导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在原有农村金融体系旁边,发展一种具有活力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这种双轨制改革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它的发展基础应该是农村二、三产业,新的小型金融机构要与农村经济主体密切合作,协调发展,同时,国家也要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关键词:
双轨制 农村小型金融 改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蕾 蔡雪雄 古洋洋
基于CFPS 2016微观调查数据,将OLS和收入分位数法相结合,分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增收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和两类资金是否区分使用对农户收入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农户无法根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特性有区别地进行投资,正规金融对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始终大于非正规金融,同时使用两种来源资金的增收合力并未达到最大,但随着资本产出弹性的增大,资金间抑制效应会减小。为此,在乡村振兴阶段,应积极引导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合理配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资金。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户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文 黄季熴
粮食的定购价格和数量是否影响粮食供给 ,学术界对此存在着相互对立的观点。本项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本文利用边际理论、局部调整模型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了双轨制度下三种不同的供给反应模型。实证分析表明 ,定购数量和定购价格都对粮食产出产生显著影响 ,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粮食市场 定购政策 农户 供给反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雁兵
我国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是未来"财富金融"和"消费金融"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分析民间金融内生性和风险性探讨了其内在脆弱性,并通过借鉴欧美日民间金融成功模式和我国曾经实行的"价格双轨制"分析了"金融双轨制"的可行性和价值性,为民间金融阳光化模式提供借鉴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勇 李政军 龚六堂
本文将利率双轨制引入带融资溢价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福利最大化为标准,分析了利率双轨制的效率、利率双轨制的改革以及与利率双轨制相配套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发现,利率双轨制的效率不仅与金融市场的扭曲程度直接相关,更取决于产品市场的扭曲程度。政府应该不断降低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扭曲,直到利率双轨制不再有效率时,再一举取消双轨制才是福利损失最小的。在短期,利率双轨制决定了货币政策主要通过管制利率渠道来传导。溢价比稳态提高时管制利率对溢价偏离做正向反应和溢价比稳态降低时管制利率对溢价偏离做轻微负向反应的相机反应规则,优于单一反应规则。
关键词:
利率双轨制 货币政策 投资的需求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毓盛 曾澍基 陈文鸿
在很多实行中央计划的国家中,农产品价格被用作抽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工业增长的政策工具。这样的制度下,农业生产者被迫把粮食及其它作物依照订得很低的计划价格售给国家。中国推行经济改革之前,基本上采取了这种策略。不过,大多数分析家都认为,1978年以后的农业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遵循着扩大市场作用及下放决策权力的经济改革原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师乐 黄祖辉 徐欣南
数字技术革命在激发数字红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不平等的机制,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能否为农户提供非农创业的机会进而实现包容性增长,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大样本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农户非农创业的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农户能够利用数字金融提供的非农创业机会促进自身发展,但面临较高的“禀赋鸿沟”;(2)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土地转出,提高正规信贷可得性,提升数字平台嵌入度等多种路径促进农户非农创业;(3)数字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具有多面性,“数字鸿沟”的存在让数字金融对于非农创业的促进更加偏向高数字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农户,但是从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数字金融的出现降低了已有的非农创业门槛,能够有效弥合既有“禀赋鸿沟”。文章从提高数字金融包容性和农户数字资本水平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安希伋 柯炳生
农民的收入问题,是农业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中,长期以来一向特别突出强调的是农产品的生产,是产品目标显著地优先于其它目标一包括收入目标。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食品的消费水平很低,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国内的食品供给能力很低,而由于外汇有限又难于大规模进口农产品。近几年来,尤其是1990年以来,随着农产品生产的不断增长,食物的供给情况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尽管现在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乔漳
农户融资是社会融资的薄弱环节,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农村金融改革、农户融资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联系机制。首先,从动态博弈视角分析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策略选择,揭示农村金融改革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的作用机理。然后,运用索罗模型分析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首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广西田东县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分别对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户融资可得性、农户融资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改革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农户信用信息体系,从而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而农户融资便利性提升有助于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升农户的资本投入水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楚
书价应实行“双轨制”广州大学法律系邮编:510091张楚对于那些学生教材、科技推广读物、通用工具书、盲人专用书等,应作社会科教必需品来对待,政府可采取最高限价措施予以调控。而对其他非科教必需书籍,则完全实行市场浮动价。这便是笔者提议的“双轨制”。它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超愚
一、作为价格形成机制转换的实现形式 1.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形式的再选择,目的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相对于传统集权模式,就是经济运行市场化过程。价格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改革的市场取向要求价格形成的市场化即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应转换。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和不平衡工作环境中进行的;其中某些问题具有暂时不可知性,经济主体需要学习而适应的一定过程,改革实践包含有试错性质,改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汉杰 温涛 韩佳丽
基于深度贫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实证考察了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有效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这一增收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精英农户"的增收效应远高于"贫困农户";(2)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贫困农户"群体当中。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益富"特征。因此,必须提高深度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投入的精准性,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夯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增收的基础性条件。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农村金融 收入增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京
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是影响WTO现代化改革未来走向的核心传统议题。现有WTO体制采取"双轨制"严格区分农业补贴和非农业补贴,通过《农业协议》确立了一套独立于《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独特农业补贴规则体系。"双轨制"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迈出了农业贸易自由化的第一步,但是也带来了WTO补贴监管体制的不一致,"和平条款"更是加剧了WTO补贴规则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对农业补贴争端解决实践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基于对WTO补贴制度的历史与法律分析,建议未来的改革应实现两套补贴制度的融合。从短期来看,争端解决机构应努力澄清《农业协议》和《补贴协议》存在的概念差异,以便在WTO未来谈判中讨论监管融合问题;从长远来看,未来改革应避免规则的简单一体化,采用"灵活性规定"逐步推进补贴制度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