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3)
- 2023(12228)
- 2022(10725)
- 2021(10013)
- 2020(8479)
- 2019(19851)
- 2018(19419)
- 2017(37946)
- 2016(20044)
- 2015(22337)
- 2014(22104)
- 2013(22077)
- 2012(20044)
- 2011(17986)
- 2010(17951)
- 2009(16808)
- 2008(15223)
- 2007(13142)
- 2006(11624)
- 2005(10291)
- 学科
- 济(79024)
- 经济(78945)
- 管理(56407)
- 业(54764)
- 企(46807)
- 企业(46807)
- 方法(37330)
- 数学(32556)
- 数学方法(32142)
- 融(26797)
- 金融(26796)
- 中国(26176)
- 银(24624)
- 银行(24588)
- 行(23766)
- 财(21124)
- 农(19584)
- 地方(18126)
- 业经(17935)
- 学(16675)
- 制(16335)
- 务(14427)
- 财务(14358)
- 理论(14337)
- 财务管理(14336)
- 贸(13818)
- 贸易(13803)
- 企业财务(13710)
- 易(13414)
- 农业(13313)
- 机构
- 大学(275346)
- 学院(272747)
- 管理(111259)
- 济(109617)
- 经济(107186)
- 理学(96800)
- 理学院(95783)
- 管理学(94057)
- 管理学院(93585)
- 研究(89938)
- 中国(72658)
- 京(58397)
- 科学(55128)
- 财(50200)
- 所(44088)
- 中心(42800)
- 农(41130)
- 财经(40746)
- 研究所(40295)
- 业大(40188)
- 江(38069)
- 经(37129)
- 北京(37097)
- 范(35020)
- 师范(34713)
- 经济学(33054)
- 院(32892)
- 州(32147)
- 农业(32143)
- 财经大学(30699)
- 基金
- 项目(191279)
- 科学(150499)
- 研究(140360)
- 基金(139523)
- 家(120732)
- 国家(119761)
- 科学基金(103565)
- 社会(88077)
- 社会科(83643)
- 社会科学(83620)
- 基金项目(74518)
- 省(74392)
- 自然(67638)
- 自然科(66089)
- 自然科学(66077)
- 自然科学基金(64841)
- 教育(63694)
- 划(62263)
- 资助(57899)
- 编号(57245)
- 成果(45988)
- 重点(42460)
- 部(41834)
- 发(40504)
- 创(40052)
- 课题(38859)
- 创新(37298)
- 科研(36672)
- 教育部(36228)
- 项目编号(36039)
- 期刊
- 济(114163)
- 经济(114163)
- 研究(81916)
- 中国(50825)
- 学报(42190)
- 管理(40444)
- 科学(38990)
- 财(37028)
- 农(36930)
- 融(36160)
- 金融(36160)
- 大学(32219)
- 学学(30175)
- 教育(29358)
- 农业(25404)
- 技术(23411)
- 财经(19430)
- 经济研究(18616)
- 业经(18187)
- 经(16462)
- 理论(15615)
- 图书(14897)
- 实践(14561)
- 践(14561)
- 问题(14361)
- 科技(13295)
- 技术经济(13290)
- 业(12914)
- 现代(12234)
- 版(11518)
共检索到400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守东 王妍
本文依据有代表性的金融指标的结构化特点,构建具有时效性的金融压力指数以识别中国金融体系的压力性;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MS-VAR)研究中国金融体系压力的区制特征,并利用Granger线性与非线性因果检验分析金融压力与工业一致合成指数的增长关系。研究表明,2008年以来,中国金融压力较高;中国金融压力从高区制状态返回到低区制状态需要较长时间;金融压力指数对一致合成指数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影响,反之却不成立。对金融压力指数进行预测表明,中国金融系统压力在2011年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工业一致合成指数下半年将逐步回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国祥 李波
本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15年9月30日银行、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相关指标的日度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首次构建了日度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CFSI),该指数不仅可以准确测度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压力情况,为实时监测金融风险提供量化工具,还能用于研究金融压力对宏观经济的动态传导效应,为政策制定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金融压力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通过对CFSI建立MS-VAR模型发现,我国金融压力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样本区间内CFSI大多时间处于平稳下降区制,而处于上升区制的时间段则与国内外的一些重大金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国祥 李波
本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15年9月30日银行、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相关指标的日度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首次构建了日度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CFSI),该指数不仅可以准确测度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压力情况,为实时监测金融风险提供量化工具,还能用于研究金融压力对宏观经济的动态传导效应,为政策制定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金融压力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通过对CFSI建立MS-VAR模型发现,我国金融压力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样本区间内CFSI大多时间处于平稳下降区制,而处于上升区制的时间段则与国内外的一些重大金融压力事件相吻合,说明CFSI的走势能够准确地反映我国的金融压力情况。随后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CFSI、CPI、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月度数据,首次建立TVP-VAR模型研究了CFSI对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的动态传导效应。模型通过了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1)CFSI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以负向为主,并且不同区制下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CFSI在上升区制内对CPI负向影响的强度较高,在平稳下降区制内负向影响的强度较低。(2)CFSI在不同区制内对经济增长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CFSI在上升区制内对经济增长负向影响的强度较高,在平稳下降区制内负向影响的强度较低。(3)CFSI在不同区制内对利率水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CFSI在平稳下降区制内对利率会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短期内影响较强,中长期内影响不断减弱;而在上升区制内,CFSI短期会对利率产生正向影响,中长期内则转变为持续的负向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忠阳 许悦
本文基于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货币、债券、股票和外汇市场涵盖的12项金融压力基础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各指标间交叉相关性矩阵,为我国构建了周度金融压力指数(FSI),并利用TVAR模型基于FSI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了门限和区制分析。结果表明,FSI的走势与样本区间内系统性事件发生情况基本吻合,且其当前数值与门限值比较可以用于判断未来第7个月的经济所处区制。区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压力区制出现较少,经济运行总体较为稳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陶可 李志斌
本文利用1994年1月3日到2011年5月4日上证指数和美元指数数据,发现阶段一(1994年—2004年)上证指数和美元指数走势基本一致,而阶段二(2005年至今)两者走势相反。计量分析表明:阶段一中上证指数和美元指数并不存在协整关系,而阶段二中两者存在协整关系;从均值溢出看,阶段一中美元指数与上证指数基本不存在相互影响,阶段二中两者则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上证指数对美元指数的影响更强;从波动溢出看,阶段一中美元指数对上证指数波动存在较强影响,阶段二中上证指数对美元指数波动影响显著。从上证指数与美元指数联动的传导渠道看,人民币汇率只能解释次贷危机前美元指数与上证指数关系。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基本可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爱华 刘玲
本文将动态模型平均思想纳入时变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而从金融脆弱性、金融体系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形势等方面构建动态变化的金融压力指数(FSI)体系,并探索了金融压力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反应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它因子模型,本文同时考虑参数时变、变量动态选择和模型维度时变的TVP-FA-VAR-DMA模型不仅能够提高FSI预测模型参数估计的效率,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中国金融压力情况和金融特殊事件;通过马尔科夫模型识别出我国金融压力具有明显的三区制转移特征,样本区间内FSI大多时间处于金融平稳时期,并且金融失衡时期与国内外重大特殊事件较为吻合;通过时变参数模型经验分析发现了金融压力的上升对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短期负向传导效应,对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冲击均表现为由强到弱的短期负向效应,对投资水平的负向冲击效应呈递增趋势。此外还发现在重大金融事件发生的高风险时期,金融压力的上升会对宏观经济的负向冲击更为强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强 李佳弥 敦帅
科技评价政策对于激发科创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生态环境和构建开放的科技发展道路具有深远意义。为了客观评价中国科技评价政策,提升未来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完备性以及科学性,本文以中国在2016年初到2020年末出台的国家科技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3.10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明确政策重要内容,并结合文本分析结果构建包含10个一级变量、44个二级变量的PMC指数模型,对科技评价政策展开量化评价。研究发现:国家科技评价政策对象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方案具体而详尽,政策彼此之间逻辑联系紧密,但仍存在整体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预测性质、激励功能欠缺等问题。最后,基于结论对未来科技评价政策设计与实施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新辉
作为一个评价者间一致性指数,均差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多水平研究的群组内一致性评价中。文章首先介绍了均差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接着概述了均差指数的统计显著性和实践显著性检验方法,最后阐述均差指数在多水平研究实践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小平 刘小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维持金融体系稳定、预防金融危机对于一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地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是基本前提。本文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金融压力指数(FSI),并从银行、房地产、股票市场和外部金融市场综合测度我国面临的金融压力。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在2008年末达到了金融压力指数的较大值,处于需要关注的金融压力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较为严重;从2012年开始,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达到较高水平,并且抖动较为严重,2012年2月和2013年2月的金融风险指数分别达到0.6747和0.6910,说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较为严峻,要谨防风险的意外冲击。整体来看,该方法的测度结果较好地吻合了我国的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百芳 隋立秋 刘晓彦
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资产结构优化的路径依赖和动态不一致。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路径依赖于预期的资产结构和产品市场竞争策略。长期来看,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依赖路径是不稳定的。资本合约驱动的变化,转化因子的变化和管理者对均衡收益率的认知变化,共同导致了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动态不一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步斌 何文举
选取中国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银行部门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九个重要因素指标,构建具有时效性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FSI);同时,基于Granger线性因果检验结果,构建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指数(SPMI)带有解释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分析FSI与SPMI的关系及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压力对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FSI每增加1个单位,SPMI长期将下降0.6305个单位。构建的金融压力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金融机构在不同时期所承受的压力,并揭示我国所面临金融压力的大小和预测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克达
金融压力指数作为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能够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因此,指数的构建应具备科学性和高频特征。本文利用包含银行、股票、债券和外汇等市场信息的日度数据,使用等方差权重、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三种方法分别构建中、美、德、日金融压力指数,通过事件分析和MS-DR模型验证指数的准确性和普适性;进一步使用TVP-VAR模型分析了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合成的指数更加理想,能够有效识别重大金融压力事件,可用来实时监测各国金融风险状况;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对经济增长、利率、通货膨胀等核心宏观变量具有明显的冲击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新超 姜景 陈悦
对人工智能政策文本,特别是从人工智能专项政策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体系提供决策支持。为此,以中美两国在顶层设计、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共74份人工智能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中国51份、美国23份),通过文本挖掘方法识别出两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关注重点,用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模型建立人工智能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PMC指数值和PMC曲面图,对两国各6份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总体上,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政策表现较好,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具有一定价值导向性和前瞻性;政策制定设计较为合理、政策协同性较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注重对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政策领域和效力级别方面则重视程度较低。同时发现两国在政策对象、政策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化显著:美国的政策扎根于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和基础研究投资等方面,在政策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比中国更完善,但政策对象覆盖程度不够广;中国的政策对象兼顾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涉及国家、产业和企业等层面,但在伦理规范、合作发展、核心技术优势等方面存在缺陷。基于此,进一步从保障措施、政策内容与政策领域3个方面提出完善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发展对策,强调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整体优化路径应为“保障措施→政策内容→政策领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胜会
稳定通胀预期,控制物价水平,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传统而言,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是一致的,但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意识到取得价格稳定的同时并不能保证金融稳定。在此背景下,本文考察了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从"一致"走向"不一致"背后的经济金融背景、原因及其对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深刻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解决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