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4)
2023(14697)
2022(12637)
2021(12011)
2020(9990)
2019(22736)
2018(22372)
2017(43532)
2016(23193)
2015(25849)
2014(25254)
2013(24745)
2012(22495)
2011(19926)
2010(19975)
2009(18864)
2008(17245)
2007(14831)
2006(12879)
2005(11223)
作者
(62949)
(51617)
(51566)
(48741)
(32861)
(24764)
(23563)
(20200)
(19797)
(18415)
(17763)
(17303)
(16194)
(16039)
(15980)
(15699)
(15399)
(15330)
(14901)
(14625)
(12545)
(12508)
(12499)
(11742)
(11696)
(11455)
(11431)
(11393)
(10349)
(10013)
学科
(82733)
经济(82629)
管理(67873)
(67535)
(56507)
企业(56507)
方法(38790)
数学(33362)
数学方法(32998)
中国(29651)
(29280)
金融(29278)
(28467)
银行(28434)
(27337)
(26336)
(22245)
(21202)
业经(20573)
(18521)
财务(18454)
财务管理(18412)
地方(18108)
企业财务(17561)
(16671)
理论(16156)
(15870)
贸易(15854)
(15445)
农业(15072)
机构
学院(309246)
大学(308846)
管理(125613)
(120873)
经济(118078)
理学(108358)
理学院(107259)
管理学(105474)
管理学院(104935)
研究(96821)
中国(83048)
(64331)
(60054)
科学(58405)
财经(48021)
中心(47241)
(46647)
(44577)
(43773)
(43699)
业大(43653)
研究所(42424)
北京(40560)
(38907)
师范(38570)
(36884)
经济学(36533)
财经大学(36195)
(35501)
农业(34877)
基金
项目(213387)
科学(168000)
研究(159396)
基金(154838)
(133077)
国家(131933)
科学基金(114638)
社会(100027)
社会科(94740)
社会科学(94720)
(83272)
基金项目(82472)
自然(74196)
教育(72892)
自然科(72490)
自然科学(72476)
自然科学基金(71158)
(69619)
编号(66395)
资助(63538)
成果(53233)
重点(47125)
(46852)
(45026)
(44671)
课题(44524)
项目编号(41881)
创新(41874)
科研(40933)
教育部(40880)
期刊
(127918)
经济(127918)
研究(93605)
中国(57280)
(45990)
(45592)
金融(45592)
学报(45260)
管理(44773)
科学(41634)
(40458)
大学(34902)
教育(33039)
学学(32949)
农业(27646)
技术(25286)
财经(22777)
业经(21630)
经济研究(20646)
(19243)
理论(16981)
实践(15785)
(15785)
问题(15720)
图书(15371)
现代(14062)
科技(14061)
(13855)
技术经济(13754)
财会(13734)
共检索到453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阚景阳  
在本次金融危机过程中,受不同风险文化的影响,欧美金融集团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最终结局迥异。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背景,结合我国金融业务综合化经营的实际情况和产融结合加快的大趋势,分析金融危机以来欧美金融集团风险控制成败两方面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欧美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控与监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颖  
相对于别的产业偿付能力所带来的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保险监督体系对于保险产业乃至于金融市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后,保险监管当局开始反思现有的保险监管模式,并开始将眼光投向概率模型和压力测试。本文试图了解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来考察这两种模型对保险监督的适用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冷煜  
任何一次危机的爆发都是风险释放的过程,研究危机更重要的是关注风险的积累过程。因此,分析危机前的风险积累过程,查找危机产生的原因,对防范和化解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新近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延伸到对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监管最新演进趋势的借鉴,论述我国保险监管组织架构的未来展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自力  
此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诱因来自于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和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严重缺失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中心华尔街危如累卵。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剩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郑伟  
偿付能力监管是各国监管改革的重点,也是全球监管关注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拉开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机推动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引发了人们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具体到金融保险领域,国际社会反思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政府是否对金融市场过于放任?政府应当如何对金融市场实施监管?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当下政策的评判,更关系到对未来模式的选择。从保险监管的角度看,存在如下需要反思的问题:第一,要思考政府与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康雷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然而信用评级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程,分析金融危机对信用评级的冲击及问题,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方向及最新动态,最后研究了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闲  
设立金融危机应急小组、及时调研危机对保险业的潜在影响、引导保险企业设立防范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支撑德国保险业健康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定富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监会始终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风险,把应对金融危机当作对当前保险业发展、监管和防范风险的一次全面考验,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经过一个阶段的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徐  游春  
现代经济从某种角度看是信用经济。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质就是一种信用危机。而在这次危机中,保险业也遭受重创,这严重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信心。保险交易以信用为基础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对保险机构和保险行业的信心是保险交易达成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保险交易基本属性的理论探讨,运用不完全信息下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动态贝叶斯博弈分析,论证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支持型的保险监管制度安排对于克服保险交易障碍、推动市场交易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兵  何乐  
面对不断恶化的危机局面,欧元区各国一边采取大规模干预措施稳定市场信心,一边提出改革全球金融体系主张以谋求全球金融主导权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金融市场一直处于压力之下,但总体上并未出现大幅动荡。然而,以今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倒闭事件为导火索,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龙  许明朝  
在过去数十年里,数量金融革命产生的模型在为金融机构提供衡量和控制风险工具的同时,也使许多国家的监管者将防控金融风险之重任托付给金融机构的模型,新巴塞尔协议还将规制资本的确定以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实行"外包"。这场金融危机宣告了这些风险模型的失败。究其原因,这些模型存在着设计缺陷和实施缺陷。风险模型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作为模型基础的假设存在缺陷,风险模型在进行预测时做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假设。此外,人们在实施这些模型时也存在误差,如输入风险模型的信息有误等。故对风险模型做出的预测宜作为风险管理的参考,而不宜作为圭臬,金融监管机关更不宜以此推脱监管责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洪昌  
政府在金融危机防范和救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和吸收器,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合理性决定着危机处置的有效性。因此,政府应坚持及时性、针对性和匹配性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化解金融危机。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具有较为普遍的演进规律与进程,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亦有共性,鉴于此,本文基于金融危机中德美政府监管视角,梳理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政策措施,并对政策措施予以思考,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借鉴,以利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Wong Chae Sing  万俊杰  
2008年以来,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风险管理的缺失被认为是其中原因之一。一直以来,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市场、信用和营运风险。对于银行机构来说,这些风险实际上已经在巴塞尔新协议中作了规范,而且都单独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但管理层对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的流动性风险,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银行利润取决于资产和负债平衡之后的剩余。资产、负债管理与实时风险监控的相互分离,再一次验证了采取整体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王元  
一、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创新健全的金融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迄今为止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联盛  何德旭  
对于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升级,住房抵押贷款标准放松、金融产品过度证券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到位、货币当局的货币放松和监管放松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渎职等是重要的动因。许多相关研究揭示了美国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指出金融监管这一最后堡垒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金融风险有机可乘。文章主要讨论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监管的匹配,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的要求,以及美国新金融危机中的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的错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