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2)
- 2023(15102)
- 2022(13039)
- 2021(12467)
- 2020(10364)
- 2019(23690)
- 2018(23243)
- 2017(45524)
- 2016(24313)
- 2015(27275)
- 2014(26892)
- 2013(26382)
- 2012(24130)
- 2011(21440)
- 2010(21606)
- 2009(20484)
- 2008(19220)
- 2007(16880)
- 2006(14894)
- 2005(13502)
- 学科
- 济(87845)
- 经济(87731)
- 管理(69906)
- 业(69646)
- 企(57916)
- 企业(57916)
- 方法(40219)
- 银(35404)
- 银行(35257)
- 数学(34387)
- 数学方法(33948)
- 行(33581)
- 融(31984)
- 金融(31982)
- 中国(31579)
- 财(27188)
- 制(26927)
- 农(24225)
- 业经(21654)
- 地方(19198)
- 务(18810)
- 财务(18737)
- 财务管理(18695)
- 学(17796)
- 企业财务(17765)
- 理论(17296)
- 贸(17287)
- 贸易(17269)
- 易(16704)
- 农业(16251)
- 机构
- 学院(329232)
- 大学(328969)
- 管理(131809)
- 济(129360)
- 经济(126285)
- 理学(112431)
- 理学院(111280)
- 管理学(109405)
- 管理学院(108823)
- 研究(105026)
- 中国(93868)
- 京(69458)
- 财(65342)
- 科学(62691)
- 财经(51647)
- 所(51544)
- 中心(51484)
- 农(49511)
- 江(48587)
- 经(46792)
- 研究所(46453)
- 业大(45589)
- 北京(44345)
- 范(41982)
- 师范(41639)
- 州(41153)
- 经济学(39122)
- 农业(38680)
- 财经大学(38677)
- 院(37875)
- 基金
- 项目(219521)
- 科学(172345)
- 研究(164598)
- 基金(158692)
- 家(135933)
- 国家(134738)
- 科学基金(116751)
- 社会(102801)
- 社会科(97318)
- 社会科学(97294)
- 省(85608)
- 基金项目(84199)
- 教育(75399)
- 自然(75275)
- 自然科(73520)
- 自然科学(73506)
- 自然科学基金(72156)
- 划(71563)
- 编号(68879)
- 资助(65806)
- 成果(56034)
- 重点(48511)
- 部(48198)
- 课题(46496)
- 发(46095)
- 创(46076)
- 项目编号(43260)
- 创新(42846)
- 教育部(42069)
- 科研(41995)
- 期刊
- 济(142000)
- 经济(142000)
- 研究(105247)
- 中国(63483)
- 融(58178)
- 金融(58178)
- 财(50355)
- 管理(47525)
- 学报(47438)
- 农(45407)
- 科学(43854)
- 大学(36497)
- 教育(36295)
- 学学(34290)
- 农业(29378)
- 技术(26788)
- 财经(25221)
- 业经(24028)
- 经济研究(22319)
- 经(21321)
- 理论(18902)
- 问题(17906)
- 实践(17447)
- 践(17447)
- 图书(16902)
- 现代(15020)
- 技术经济(14808)
- 商业(14744)
- 科技(14502)
- 财会(14276)
共检索到501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张艳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诱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进行全面的声誉危机公关以及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声誉风险 危机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新广 刘义成
美国次贷危机源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信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背后透露的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对金融风险的忽视。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会影响中国经济,加上国内经济自身存在下行调整要求,这些将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业务创新风险。对此,我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风险意识,完善内控体制机制,防患金融风险于未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金融监管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新广 刘义成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银行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应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关键词:
声誉风险 银行收费 交易选择 定价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子良 侯志茹 曹硕
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已向实体经济渗透,也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业务,使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角——商业银行面临新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创新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构建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物流金融 经营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强 冯超
本文采用夏普市场模型对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21日的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两极分化和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高居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额外资本要求、限制高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务和妥善处理"大而不倒"问题等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系统性风险 β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梅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管理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概括起来就是在刺激经济的政策和目标之下,信贷的过度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最终导致危机的恶化。在这整个过程中贯穿的是,包括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在内,各方都严重的忽视了风险管理因素。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银仓
本文认为,国际金融业的过度创新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能成为反对我国金融创新的理由,推进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我国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与内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制、政策制度设计、外部市场环境和监管模式密切相关,因而实现盈利模式转型也要多管齐下,形成联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转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璐
本文回顾了声誉理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指出声誉机制对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的审慎经营提供了一种激励,分析了银行声誉减轻银行违规动机的作用,提出银行风险评级是一种重要的声誉机制,可以促进银行自律和自发降低金融风险。我国监管当局应结合银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国银行业现实经营状况,充分借鉴CAMELS评级等较为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其他国家银行风险评级经验,对现有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银行风险评级系统。
关键词:
声誉 风险评级 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飞
金融危机暴露出外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对此欧美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调整。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视角,分析了外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并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建议: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商业银行人事管理体制、改良商业银行薪酬体系、提升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竞 张静
本文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其不同于以往的新原因、新特点及其向国内经济传导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长期性研究课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晨
为了应对由美国次级房贷诱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危机,美国政府投巨资购买商业银行股份,使商业银行国有化。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商业银行就此会走向国有化。文章通过对美国政府这一作法的利弊分析,提出了美国商业银行不会将国有化进行到底的观点。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美国 商业银行 国有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红侠
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被认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巴塞尔协议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由此遭到了金融界的质疑。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后,简要介绍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框架,并对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防范作用及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