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1)
- 2023(10155)
- 2022(8518)
- 2021(7686)
- 2020(6400)
- 2019(13862)
- 2018(13483)
- 2017(25852)
- 2016(13565)
- 2015(14854)
- 2014(14227)
- 2013(13577)
- 2012(12134)
- 2011(10708)
- 2010(11107)
- 2009(11038)
- 2008(9916)
- 2007(8806)
- 2006(7767)
- 2005(7290)
- 学科
- 管理(46179)
- 济(45265)
- 经济(45179)
- 业(42768)
- 企(37895)
- 企业(37895)
- 融(26716)
- 金融(26713)
- 银(24363)
- 银行(24354)
- 行(23577)
- 财(20541)
- 中国(20377)
- 制(19135)
- 方法(16092)
- 务(14393)
- 财务(14362)
- 财务管理(14336)
- 企业财务(13692)
- 农(13523)
- 数学(13502)
- 业经(13367)
- 数学方法(13348)
- 体(12696)
- 中国金融(11069)
- 体制(11026)
- 地方(10213)
- 贸(9470)
- 贸易(9458)
- 易(9272)
- 机构
- 学院(179506)
- 大学(175412)
- 济(74231)
- 经济(72585)
- 管理(66146)
- 研究(56421)
- 理学(55980)
- 理学院(55464)
- 管理学(54582)
- 管理学院(54255)
- 中国(51435)
- 财(40980)
- 京(35338)
- 财经(31342)
- 科学(30401)
- 中心(28605)
- 经(28245)
- 江(27527)
- 所(26805)
- 农(24344)
- 经济学(23967)
- 研究所(23523)
- 财经大学(23335)
- 州(22609)
- 业大(22311)
- 北京(21827)
- 经济学院(21542)
- 银(21187)
- 范(21149)
- 师范(20926)
- 基金
- 项目(115347)
- 科学(91513)
- 研究(88865)
- 基金(83877)
- 家(71071)
- 国家(70449)
- 科学基金(61691)
- 社会(58218)
- 社会科(55333)
- 社会科学(55324)
- 省(45999)
- 基金项目(43715)
- 教育(40950)
- 自然(37295)
- 划(37294)
- 编号(36879)
- 自然科(36449)
- 自然科学(36441)
- 自然科学基金(35773)
- 资助(33426)
- 成果(30448)
- 制(28341)
- 重点(26098)
- 课题(25509)
- 创(25458)
- 部(25433)
- 发(24861)
- 国家社会(24325)
- 性(24231)
- 创新(23872)
共检索到281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华 童超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种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如对企业以援助,但受助企业的董事及高管仍享有高额薪酬。为限制高薪董事的报酬,许多国家与地区以立法模式对董事薪酬予以限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基于公司社会责任之理念,为加强对公司利益相关人的保护,衡平董事、公司及利益相关人之利益,应建立董事薪酬公开机制,通过立法确立在接受政府补助达到一定数额以上的企业,政府可以限制董事经理之报酬或为必要处理及限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锦萍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再次暴露出目前监管机制存在的缺陷。金融行业对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实时性高,传统的审计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其监管的要求,实时保证是解决其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衍生金融工具实施实时保证的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审计频率,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和发展为实时保证提供了可行的实现环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爱国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对会计尤其是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会计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元凶"。对这样的"罪名"会计界当然不能接受。但是,对这次危机所暴露出来的"会计问题"进行反思,则是既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雷东辉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成为争议的话题。解决好这一争议关系到金融机构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更好实施。公允价值能为利益相关人决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但它也有可靠性弱、不确定性大的缺点,尤其在投资者恐慌状态下,公允价值需要大量的判断和假设。因此应重点对非理性市场下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完善,加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同时应明确金融机构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部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债流动性 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绩新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就中俄两国来说,石油合作对于两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俄罗斯能源战略及其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新格局的分析,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新的石油合作战略联盟,以更好地加强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俄石油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结构调整 经济周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白雪原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由于和经济具有较强的同向变动属性,受到了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的样本并购企业绩效表现不佳,但2009年开始因享受政策红利,并购的财富创造能力有所恢复。后危机时期,并购市场应当改变原有面貌,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制,丰富并购及其融资形式,深化市场化改革,以其本应具有的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并购 并购绩效 影响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忠 徐琛
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资产的虚拟化两方面讨论了公允价值产生的必然性,同时也从多个方面剖析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了"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效应"逻辑基础,讨论了公允价值的问题,从披露层面、会计层面、监管层面和从业人员层面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顺周期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于永生
公允价值会计因被指责具有"顺周期效应"而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本文论述了顺周期效应的根源,即财务报告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关联性和次贷产品的复杂性;剖析了当前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实质,即金融工具是否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文章揭示了金融机构欲在金融工具领域废止公允价值会计、更广泛地应用摊余成本的动机,并在阐述美国金融工具计量实务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将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确定为金融工具会计长期目标"的正确性。文章还论述了识别非活跃市场和强迫交易的途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明华 王林超
相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中国经济相对平稳,是国际资本流入的首选国,但是受金融危机的纵深影响,中国出现了资本流入减少、回流增加的逆转现象。国际市场利率、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和国内资本市场变动都成为资本流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证明,国内外利差和汇率的预期变动是国际资本追求短期投机收益的影响因素。这种不确定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存在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流动 市场利差 预期汇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鹏 杨丽华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规避信用风险,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创新结算方式尤其重要,因此,本文在对各种传统结算方式的风险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推出结算方式的创新机理,尝试性地提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的结算模式和风险买断的结算方式,并分别从政府、银行、贸易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结算方式 风险买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强 张宝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声誉机制 评级质量 声誉溢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韵君 孟祺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以致命的打击,中国作为全球化的一员也难以独善其身。然而,金融危机在给中国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我国制造业主要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轨道之上,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弱。金融危机在给中国外向型制造业带来危机,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同时,也给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如何趋利避害,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难得机遇实现中国制造业加速升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机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谊 刘军 皮天雷
本文基于当前欧债危机的现实背景,首先界定了金融危机传染的特定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金融危机具有基本因素传染、一体化传染、羊群行为传染与机构传染等传染逻辑;进而进一步指出贸易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投资者行为改变传染机制和共同冲击传染机制是金融危机传染的主要机制;最后,在分析当前欧债危机传染的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欧债危机传染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欧债危机 金融危机 传染 逻辑与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