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36)
- 2023(19928)
- 2022(16958)
- 2021(15737)
- 2020(13259)
- 2019(30153)
- 2018(29558)
- 2017(55705)
- 2016(30143)
- 2015(34299)
- 2014(34090)
- 2013(33809)
- 2012(31737)
- 2011(29111)
- 2010(29702)
- 2009(28059)
- 2008(27337)
- 2007(24363)
- 2006(21829)
- 2005(20297)
- 学科
- 济(140189)
- 经济(140052)
- 管理(79396)
- 业(76745)
- 企(60494)
- 企业(60494)
- 方法(54737)
- 数学(48135)
- 数学方法(47396)
- 中国(43557)
- 农(36528)
- 地方(34372)
- 财(31005)
- 融(30733)
- 金融(30730)
- 银(29723)
- 银行(29669)
- 学(29352)
- 业经(29207)
- 行(28709)
- 制(26994)
- 贸(26222)
- 贸易(26200)
- 易(25372)
- 农业(24787)
- 理论(20557)
- 环境(19924)
- 和(19240)
- 地方经济(18613)
- 发(18076)
- 机构
- 学院(437493)
- 大学(437185)
- 济(187010)
- 经济(183055)
- 研究(161863)
- 管理(158081)
- 理学(133940)
- 理学院(132241)
- 管理学(129638)
- 管理学院(128831)
- 中国(127880)
- 科学(98911)
- 京(95390)
- 财(84984)
- 所(84758)
- 农(77259)
- 研究所(76685)
- 中心(73476)
- 江(67507)
- 财经(66392)
- 业大(63833)
- 北京(61491)
- 农业(60697)
- 经(60025)
- 范(59230)
- 经济学(58749)
- 师范(58581)
- 院(57985)
- 州(54395)
- 经济学院(52630)
- 基金
- 项目(282103)
- 科学(220147)
- 研究(204119)
- 基金(202882)
- 家(178764)
- 国家(177325)
- 科学基金(149340)
- 社会(129022)
- 社会科(122253)
- 社会科学(122220)
- 省(109839)
- 基金项目(104951)
- 自然(95416)
- 教育(94014)
- 划(93292)
- 自然科(93206)
- 自然科学(93178)
- 自然科学基金(91481)
- 资助(85540)
- 编号(82137)
- 成果(68329)
- 发(65350)
- 重点(65122)
- 部(62033)
- 课题(58841)
- 创(58050)
- 创新(54513)
- 科研(54056)
- 国家社会(53867)
- 教育部(52619)
- 期刊
- 济(215981)
- 经济(215981)
- 研究(136190)
- 中国(95540)
- 农(71432)
- 学报(71249)
- 科学(65344)
- 财(64769)
- 管理(60365)
- 大学(53386)
- 融(53103)
- 金融(53103)
- 学学(50154)
- 教育(49777)
- 农业(48269)
- 技术(38866)
- 经济研究(35920)
- 财经(33504)
- 业经(33289)
- 经(29031)
- 问题(27707)
- 业(26785)
- 贸(24318)
- 统计(23264)
- 国际(22600)
- 技术经济(22334)
- 世界(22079)
- 策(20683)
- 版(20671)
- 图书(20492)
共检索到687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伟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三大经济区域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特征中,对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发展经济学理论与新的工业化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长期以来主导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主导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做出分析。进而对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出口导向 进口替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军山 王金定 李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倾斜,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这一区域的迅速集聚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本文在对两个三角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的基础上,具体从地理区位结构、积累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人口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考察两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指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邹卫星 周立群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珠三角可分为三个阶段,环渤海可分为四个阶段;区域一体化不可逆转并正在加速;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最快,然后是珠三角和环渤海;要推动区域一体化,适应市场要求、正确理论指导和政府宏观引导三者不可或缺;一体化进程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基础设施一体化最易实施也进展最快,产业结构一体化最难以协调;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目标模式还没有出现。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长三角 珠三角 环渤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米运生 易秋霖
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地处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相继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但珠三角仍然保持一种相对优势。这种区域差异是源于全球的数量效应还是质量效应?本文比较分析表明,三大区域之间的TFP存在显著差异;TFP经济增长的贡献,从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基于贸易、投资和金融维度,本文以面板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全球化对区域TFP差异的影响。主要发现是:在区域整体层面上,全球化促进了TFP的提高;但在区域内,全球化对三大区域TFP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无统计意义。全球化对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数量效应实现的,质量效应尚未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质性因素。外贸和FDI增长方式的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日红 单克强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①(以下简称"二洲一海")经济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该区域居民富裕水平明显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的状况,提出了商业银行要优先支持二洲一海区域,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优化客户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金融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求光 李洪英
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和面板数据,就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R&D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R&D投入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地效应;②随着R&D投入逐年递增,三大经济区的R&D技术效率水平整体上都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③三个不同经济区之间内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区域经济也在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R&D 技术效率 区域差异 SFA方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洋
本文利用空间panel data模型和空间矩阵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对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在1990—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三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从研究方法上弥补了已有的文献中"缺乏对于空间panel data模型的应用"以及"缺乏对于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模型的设定与甄别"的不足。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在1990—1998年间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情况,"产业发展战略向着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方向进行调整",是实现区域内部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原因。同时,本文指出,三大区域各城市...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永庆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南、浙北为两翼,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因此,深刻分析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于相关省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上海 长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荣荣
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该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长三角的发展重点及定位进行论述,指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 现状与特点 发展战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子玉 卢海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长三角地区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体化发展更趋紧密;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三大需求关系更趋协调等。当然,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也存在着其特有的矛盾,但这也是长三角在融合、发展中所必然产生的问题。展望"十二五"的发展,长三角将为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 “十二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伟 周迎迎 杨新华
在非危机时期,区域扩张的动力主要是突破资源瓶颈、对经济腹地的需求、扩展市场空间及寻找投资场所等。而在危机时期,区域的扩张具有通过加强区域间合作、扩大区域范围来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强经济区域抗风险能力的动机。从这个角度来讲,区域扩张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冲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危机的产物。由于外部金融危机是通过贸易、金融以及心理预期这几个渠道实现跨区域扩散的,那么在区域外部冲击下,经济区加强与外部区域联系的愿望更加强烈,希望通过与区外的合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恢复市场信心,从而使区域的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就区域扩张方式而言,由于在危机压力下,经济水平比较接近的地区也会加强联系,互相融合...
关键词:
区域扩张 影响机制 长三角扩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 蒋伏心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与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外向型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对全国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与辐射功能。进入21世纪后,两个三角洲都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调整。回顾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理论文献,在经济体制、增长方式、工业化路径等方面深化认识,对促进两个三角洲健康发展是极有意义的。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皮建才 殷军 杨雳
为了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差异性进行考察,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双重企业经营目标的古诺模型,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了比较制度分析,弄清楚了在什么情况下长三角地区更占优势,在什么情况下珠三角地区更占优势。具体来说,由于市场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相对珠三角地区的"赶超效应"。如果市场工资水平低于由企业的非利润目标权重和两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共同决定的临界值,那么珠三角地区更有优势;如果市场工资水平等于这个临界值,那么两个地区不分上下;如果市场工资水平高于这个临界值,那么长三角地区
关键词:
区域发展模式 双重目标 比较制度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甘星 甘伟
科技金融效率是评价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2006—2014年三大经济圈十省市的科技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北京、广东科技金融一直处于技术有效,即达到了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最佳状态。上海、天津科技金融投入则处于技术相对有效,其他六省市始终处于明显非技术有效状态。本文进一步剖析了这十省市科技金融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并从政府、企业、金融市场、高技术产业、人才等五方面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技术创新 DE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