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5)
2023(14507)
2022(12562)
2021(11968)
2020(10083)
2019(23202)
2018(23032)
2017(45176)
2016(24051)
2015(27128)
2014(26881)
2013(26650)
2012(24427)
2011(21972)
2010(22179)
2009(21061)
2008(19787)
2007(17413)
2006(15709)
2005(14158)
作者
(68401)
(56041)
(56007)
(53060)
(35513)
(26796)
(25653)
(21796)
(21476)
(20195)
(19170)
(18784)
(17750)
(17542)
(17501)
(17092)
(16580)
(16579)
(16126)
(16023)
(14023)
(13657)
(13565)
(12800)
(12716)
(12621)
(12601)
(12565)
(11324)
(10931)
学科
(89648)
经济(89547)
管理(66850)
(64849)
(53923)
企业(53923)
方法(41455)
数学(35996)
数学方法(35624)
(35022)
银行(34875)
(33260)
中国(31878)
(31806)
金融(31804)
(26103)
(25342)
(24343)
业经(20837)
地方(18950)
(18695)
贸易(18676)
(18097)
(18064)
(16710)
财务(16641)
财务管理(16611)
农业(16220)
理论(16127)
企业财务(15746)
机构
大学(333514)
学院(333145)
(132779)
管理(131134)
经济(129663)
理学(112227)
理学院(111068)
管理学(109243)
管理学院(108663)
研究(108444)
中国(95109)
(71010)
(65106)
科学(64921)
(53920)
中心(52510)
(52304)
财经(51920)
研究所(48781)
(48550)
业大(47286)
(46993)
北京(45463)
(42519)
师范(42144)
农业(41196)
(41181)
经济学(40274)
(38995)
财经大学(38830)
基金
项目(219703)
科学(171475)
研究(163690)
基金(158154)
(136073)
国家(134905)
科学基金(115748)
社会(101423)
社会科(96120)
社会科学(96094)
(85781)
基金项目(84109)
教育(75019)
自然(74570)
自然科(72792)
自然科学(72776)
(71806)
自然科学基金(71432)
编号(68842)
资助(65821)
成果(56111)
重点(48734)
(48389)
(46709)
课题(46454)
(45821)
项目编号(43067)
创新(42699)
科研(42038)
教育部(41801)
期刊
(145364)
经济(145364)
研究(105834)
中国(61996)
(58882)
金融(58882)
学报(49277)
(48207)
管理(47659)
(47480)
科学(45246)
大学(37456)
教育(35844)
学学(35235)
农业(30676)
技术(27168)
财经(25219)
业经(24680)
经济研究(23752)
(21316)
理论(19691)
问题(18868)
实践(18229)
(18229)
图书(17197)
商业(16021)
(15539)
现代(15420)
技术经济(15155)
科技(14956)
共检索到50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娟  何惠珍  
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曾一度低迷,那么怎样发挥银行信贷的资金链功能并保证经济迅速走出低迷,就势必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文章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银行信贷所凸显的一系列顺周期隐患的基础上,从"逆周期"的角度对银行信贷路径选择展开探讨,认为:只有增加逆周期资本缓冲、提高资本充足率,才能达到银行信贷控制监管的预期目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武次冰  
采用2004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2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季度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约束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传导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周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同时研究也证明了资本约束下低资本水平银行的顺周期性明显要高于高资本水平银行,严格的资本约束具有逆周期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宇  
信贷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固有特征。由于资本监管体系的存在,银行信贷的周期性波动幅度会有所加大,进而也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加剧。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巴塞尔协议提高了银行监管资本要求,并主张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通过建立监管资本约束下的银行信贷最优选择行为模型分析表明:缓冲资本的大小与银行信贷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紧密相关,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会增强经济波动条件下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银仓  
本文认为,国际金融业的过度创新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能成为反对我国金融创新的理由,推进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我国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与内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制、政策制度设计、外部市场环境和监管模式密切相关,因而实现盈利模式转型也要多管齐下,形成联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高宇  吴治民  杨鸿  
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经济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经营业绩是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管理效率是指在获得经营业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中国商业银行正逐步面向市场化,由原来国家包办一切,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积极发展以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绩效评价体系在测量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发展战略、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嘉萍  
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出发,对导致会计准则顺周期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其顺周期的产生原因,并结合主要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的应对措施,提出了逆操作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连军  
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经营环境恶化,银行信贷萎缩,在政府施加的指令性贷款和自身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双重任务约束下,银行道德风险增加,贷款资金投放背离政府救市意图。文章在一个双重任务约束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危机中政府干预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根据任务之间的关联度对银行的激励行为做出拓展性解释。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干预没有造成不良贷款的上升,但对信贷规模的扩张存在明显影响,长期将造成银行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潜在风险的上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邹新  程实  
本文以经济周期为切入点,对美国实体经济近百余年的周期演化历史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短、中、长三条周期弧线出现"相切"现象,并改变了周期"稳定性增强"的长期演化特征;预计NBER将于2010年下半年判定2009年6~10月中的一个月为本次经济收缩阶段的波谷;这个拐点之后,美国经济将同时进入新的短、中、长周期的扩张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结构要素深度调整,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和渐进的过程,伴随着短周期向中、长周期的过渡,复苏将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整体特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子良  侯志茹  曹硕  
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已向实体经济渗透,也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业务,使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角——商业银行面临新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创新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构建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梅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管理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概括起来就是在刺激经济的政策和目标之下,信贷的过度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最终导致危机的恶化。在这整个过程中贯穿的是,包括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在内,各方都严重的忽视了风险管理因素。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萍萍  纪建悦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金融危机前后的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并未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危机后银行业整体效率有所提高,但最近一年银行效率有下降的趋势,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辛兵海  陶江  
基于2001年至2009年我国148家金融机构的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期间中资银行与在华外资银行之间的信贷行为差异,以及影响信贷行为差异的因素。结论发现,与中资银行相比,在华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信贷收缩更多;相对于其他类型银行而言,国有控股银行在危机期间表现出更强的逆周期性;在华外资银行在集团中的重要性越弱,其信贷收缩程度越强;与其它在华外资银行相比,母行位于美国的外资银行,其信贷收缩效应更强烈;母行的资本储备、流动性和融资能力差异,解释了在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信贷行为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晨  
为了应对由美国次级房贷诱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危机,美国政府投巨资购买商业银行股份,使商业银行国有化。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商业银行就此会走向国有化。文章通过对美国政府这一作法的利弊分析,提出了美国商业银行不会将国有化进行到底的观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萍  
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教训之后,着重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维达  于一  陈宝东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美国5大投行首当其冲,最终分别以收购、破产或转型宣告了华尔街时代的终结。商业银行同样受到严重冲击,欧美主要商业银行均出现巨亏。尽管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欧美商业银行所谓"完善"的、被我国商业银行广泛借鉴和学习的治理结构显然也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从我国现实出发,审慎地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