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0)
2023(14010)
2022(12110)
2021(11432)
2020(9524)
2019(21757)
2018(21465)
2017(41709)
2016(22174)
2015(24888)
2014(24348)
2013(23976)
2012(21785)
2011(19359)
2010(19489)
2009(18289)
2008(16789)
2007(14359)
2006(12481)
2005(10943)
作者
(60857)
(50126)
(49940)
(47260)
(31880)
(23955)
(22862)
(19562)
(19124)
(17753)
(17209)
(16607)
(15753)
(15612)
(15403)
(15222)
(14879)
(14769)
(14377)
(14196)
(12287)
(12220)
(11995)
(11411)
(11390)
(11148)
(11102)
(11083)
(10012)
(9824)
学科
(82480)
经济(82387)
管理(62728)
(61498)
(52121)
企业(52121)
方法(38299)
数学(32740)
数学方法(32375)
(28729)
金融(28727)
中国(28253)
(26268)
银行(26234)
(25319)
(24368)
(22037)
业经(19581)
地方(18191)
(18178)
(17152)
(16915)
贸易(16901)
(16667)
财务(16601)
财务管理(16578)
(16467)
理论(16248)
企业财务(15808)
农业(15257)
机构
大学(301416)
学院(301183)
管理(120265)
(119404)
经济(116737)
理学(104183)
理学院(103112)
管理学(101359)
管理学院(100845)
研究(97800)
中国(79273)
(63259)
科学(58992)
(55928)
(47778)
中心(46366)
财经(45204)
(44016)
研究所(43647)
业大(42953)
(41680)
(41092)
北京(40077)
(39192)
师范(38856)
经济学(36014)
(35703)
(35452)
农业(34423)
财经大学(33961)
基金
项目(207334)
科学(162698)
研究(154599)
基金(150006)
(129133)
国家(128027)
科学基金(110629)
社会(96607)
社会科(91587)
社会科学(91564)
(80800)
基金项目(79854)
自然(71290)
教育(70803)
自然科(69626)
自然科学(69611)
自然科学基金(68333)
(67683)
编号(64501)
资助(61860)
成果(52137)
重点(46010)
(45282)
(44040)
(43565)
课题(43543)
项目编号(40532)
创新(40511)
科研(39616)
教育部(39409)
期刊
(127003)
经济(127003)
研究(89841)
中国(53729)
学报(44824)
管理(42544)
(41652)
科学(41423)
(40754)
金融(40754)
(39977)
大学(34365)
教育(33587)
学学(32316)
农业(27695)
技术(24698)
财经(21476)
业经(20979)
经济研究(20904)
(18218)
问题(16152)
理论(15976)
图书(15684)
实践(14798)
(14798)
科技(13973)
(13697)
现代(13645)
(13584)
国际(13463)
共检索到43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喻平  黄晗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国际资本流动在全球舞台上的活动日益活跃,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流动状况,明确其异常流动原因,对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促进金融体系完善有重要意义。本文搜集了金融危机前后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私人投资等数据,通过对其趋势、浮动范围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得到了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各形式在流量及流向方面均出现异常状况的结论,并结合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对异常流动的原因进行说明和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明华  王林超  
相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中国经济相对平稳,是国际资本流入的首选国,但是受金融危机的纵深影响,中国出现了资本流入减少、回流增加的逆转现象。国际市场利率、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和国内资本市场变动都成为资本流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证明,国内外利差和汇率的预期变动是国际资本追求短期投机收益的影响因素。这种不确定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存在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绩新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就中俄两国来说,石油合作对于两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俄罗斯能源战略及其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新格局的分析,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新的石油合作战略联盟,以更好地加强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鹏  杨丽华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规避信用风险,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创新结算方式尤其重要,因此,本文在对各种传统结算方式的风险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推出结算方式的创新机理,尝试性地提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的结算模式和风险买断的结算方式,并分别从政府、银行、贸易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彭科  
本文以金融脆弱性理论为基础,从银行、存款人、借款人视角说明了银行具有内在脆弱性。由于我国存在的高市场集中度、高政府隐形担保导致了银行脆弱性的表现主要以局部银行危机的形式出现,并且"脆弱+冲击"是其主要的实现途径。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稳定存款人心理预期为着力点,从纠正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错位救助、构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隐性担保、引入市场约束激励银行审慎经营三个方面,明确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激励兼容的局部银行危机处理策略,是构建局部银行危机向系统性银行危机转变的阻断机制的必要现实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锦萍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再次暴露出目前监管机制存在的缺陷。金融行业对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实时性高,传统的审计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其监管的要求,实时保证是解决其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衍生金融工具实施实时保证的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审计频率,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和发展为实时保证提供了可行的实现环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雷东辉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成为争议的话题。解决好这一争议关系到金融机构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更好实施。公允价值能为利益相关人决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但它也有可靠性弱、不确定性大的缺点,尤其在投资者恐慌状态下,公允价值需要大量的判断和假设。因此应重点对非理性市场下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完善,加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同时应明确金融机构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部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白雪原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由于和经济具有较强的同向变动属性,受到了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的样本并购企业绩效表现不佳,但2009年开始因享受政策红利,并购的财富创造能力有所恢复。后危机时期,并购市场应当改变原有面貌,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制,丰富并购及其融资形式,深化市场化改革,以其本应具有的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于永生  
公允价值会计因被指责具有"顺周期效应"而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本文论述了顺周期效应的根源,即财务报告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关联性和次贷产品的复杂性;剖析了当前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实质,即金融工具是否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文章揭示了金融机构欲在金融工具领域废止公允价值会计、更广泛地应用摊余成本的动机,并在阐述美国金融工具计量实务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将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确定为金融工具会计长期目标"的正确性。文章还论述了识别非活跃市场和强迫交易的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乃幸  杨朝军  
通过超发货币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往往可以引发新的流动性危机与金融危机。文章研究了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供了相应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斯蒂芬·格伦菲勒  洪维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鸿  封丹华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此次金融危机的流动性特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紧缩可以迅速相互逆转,不仅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间扩散,还通过国际贸易、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国际传导和扩散,给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本文深入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流动性从过剩到紧缩从美国向其他国家的传导渠道和机制,并从全球视角,对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金融市场流动性逆转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中国银行业对新资本协议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应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探索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