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3)
- 2023(13061)
- 2022(11407)
- 2021(10908)
- 2020(9167)
- 2019(21555)
- 2018(21352)
- 2017(41867)
- 2016(22591)
- 2015(25699)
- 2014(25726)
- 2013(25382)
- 2012(23112)
- 2011(20597)
- 2010(21335)
- 2009(19961)
- 2008(18399)
- 2007(16000)
- 2006(14160)
- 2005(12606)
- 学科
- 济(88447)
- 经济(88343)
- 管理(65329)
- 业(63355)
- 企(53972)
- 企业(53972)
- 方法(43303)
- 数学(37987)
- 数学方法(37258)
- 中国(28638)
- 融(27768)
- 金融(27767)
- 银(26291)
- 银行(26258)
- 行(25273)
- 财(23800)
- 农(23245)
- 业经(20123)
- 地方(19251)
- 制(19117)
- 学(18462)
- 理论(17296)
- 务(16300)
- 财务(16217)
- 财务管理(16183)
- 农业(15667)
- 贸(15569)
- 贸易(15554)
- 企业财务(15382)
- 易(15141)
- 机构
- 学院(315007)
- 大学(314177)
- 管理(126918)
- 济(122205)
- 经济(119330)
- 理学(109695)
- 理学院(108539)
- 管理学(106235)
- 管理学院(105689)
- 研究(101117)
- 中国(82185)
- 京(66998)
- 科学(63158)
- 财(57133)
- 所(50829)
- 农(48444)
- 中心(48293)
- 业大(46337)
- 研究所(46121)
- 财经(45814)
- 江(45389)
- 北京(42909)
- 经(41465)
- 范(40824)
- 师范(40472)
- 州(38331)
- 农业(37718)
- 院(36481)
- 经济学(36036)
- 财经大学(34176)
- 基金
- 项目(213523)
- 科学(167249)
- 研究(156703)
- 基金(153542)
- 家(132869)
- 国家(131734)
- 科学基金(113784)
- 社会(96125)
- 社会科(91129)
- 社会科学(91100)
- 省(84530)
- 基金项目(81287)
- 自然(75275)
- 自然科(73588)
- 自然科学(73575)
- 教育(72899)
- 自然科学基金(72179)
- 划(70690)
- 资助(65339)
- 编号(65213)
- 成果(52861)
- 重点(47664)
- 部(46360)
- 发(45018)
- 课题(44918)
- 创(44511)
- 创新(41366)
- 科研(40897)
- 项目编号(40421)
- 大学(40130)
- 期刊
- 济(131310)
- 经济(131310)
- 研究(93049)
- 中国(59141)
- 学报(47566)
- 管理(46499)
- 农(44195)
- 科学(43968)
- 财(42917)
- 融(40637)
- 金融(40637)
- 教育(36989)
- 大学(36285)
- 学学(34078)
- 农业(30139)
- 技术(28836)
- 财经(21812)
- 业经(21699)
- 经济研究(20561)
- 经(18490)
- 问题(16863)
- 理论(16789)
- 图书(16775)
- 技术经济(15489)
- 实践(15453)
- 践(15453)
- 统计(15101)
- 业(15060)
- 科技(14807)
- 现代(13998)
共检索到463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登武 孙伟利
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发现这些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缺陷:即脱离了危机前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同时把政府在经济恶化后的经济政策外生于模型之外,从而导致了危机理论只能解释危机而无法形成正确的预测。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市场缺陷在宏观经济恶化条件下的放大,是不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现代金融条件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频次和危害性。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预测 经济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松兰
本文认为金融危机预测的关键在于切实有效的测算模型,并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信号接近模型,对该模型理论做出简要释义,进而以亚洲金融危机重灾区韩国届时有关指标为数据,对信号接近模型及应用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预测 信号接近模型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文 林娜
金融危机(FinancialCrisis)对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进入90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更是愈演愈烈: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的利率机制(ERM)受到冲击,导致英镑和意大利里拉退出平价网体系;1994—1995年,以墨西哥为首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谭福梅
本文尝试利用金融危机预警的标准方法—KLR信号分析法对银行危机预警进行探讨,阐述了银行危机预警的KLR信号法模型,并利用KLR信号法模型对美国等15个国家1974—2007年的银行危机进行了实证检验。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信号法模型能预测到这次危机吗?为了对模型的预警绩效进行全面评估,本文进行了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样本内检验表明,信号法模型对银行危机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样本外检验表明,在次贷危机前预警指标发出了明显的信号。当然,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结论的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关键词:
银行危机 早期预警系统 KLR信号分析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堪 于鸣
文章采用非参数-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美国与国际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事件宣告效应监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与中、韩、日之间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与香港市场间不存在显著危机传染效应,因香港市场成为美国市场的替代市场受到投资者青睐;与英国市场传染效应不显著,相关性增加是由于经济来往密切引起,而非金融危机传染导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辉
文章通过放松传统VaR模型无摩擦市场的假设,基于GARCH模型来估计中间价格和价差的波动性,构建条件异方差La-VaR模型,并利用模型对亚洲金融危机中泰铢汇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是金融危机的预警指标。最后,本文对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风险的变化模式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关键词:
La-VaR GARCH 流动性风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建平 高宇
美国次贷危机的逐步恶化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并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此冲击以及内在高通胀压力的影响,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逐渐凸显。本文利用国际主流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KLR模型对新兴市场国家现阶段的金融危机做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KLR模型的预警绩效较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预警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危机进行了预警分析,认为现阶段新兴市场国家尚未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但部分国家已出现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的趋势,其自身体系的脆弱性导致未来发生危机的概率较高。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太辉 张晓朴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与美国此次金融危机表明,人口老龄化、信贷扩张和房地产泡沫"齐碰头"通常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本文在这一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信贷因素嵌入传统的"人口-资产泡沫模型",构建了分析上述三因素"齐碰头"影响金融稳定的"人口-信贷-房价模型"(DCP模型)。该模型表明,人口数量增加、抚养率下降会通过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增加房地产居住性需求,推动房地产"基础价格"的上涨;信贷扩张则会在此基础上加大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导致房地产"泡沫价格"不断膨胀,最终冲击金融体系的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淑芹 王玉凤 肖宏伟
美国频繁对外作战导致其财政赤字不断恶化,从战争的视角探析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根源,有利于揭示出"美元霸权"的真正动机。在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考虑到美元的中心地位,文章引入一国货币为国际储备货币,构建了具有微观基础的两国一般均衡模型,系统考察了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财政冲击对世界实际利率和全球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巨额战争开支引致的财政恶化推高了世界利率,当利率上升超出稳定区间所要求的界限时,便会刺破泡沫,诱发危机。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是本轮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而潜藏在战争背后的"美元霸权"才是本轮危机的实质根源。为应对"美元霸权",中国应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占云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考察和反思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仍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参照经典地图学绝对物理空间的构建思想,通过对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标的分解和再合成,构建了金融危机传染的经济政治制度空间,继而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金融危机传染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空间相互影响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在地理空间和经济制度空间中均表现出了空间依赖性,而基于经济制度空间的依赖性比地理空间更为显著和强烈,由此验证了金融危机的净传染效应,即国家间经济、政治制度等的相似性较地理空间上的临近性更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传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飞
当前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风险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有必要研究建立适用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以更有效地应对金融风险。印度是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且在经济金融领域和中国有较多相似性,研究印度金融危机预警,对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印度数据构建了货币危机预警模型,对货币危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当前宏观数据,利用模型预测印度在未来若干年内发生货币危机的概率。Logit模型分析表明,净储蓄/GDP下降、人均GDP下降、外债/GDP升高、出口/GDP下降,会导致印度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增加。进一步利用Logit模型预测表明印度从2020年起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将逐年上升。尽管如此,若应对措施及时有效,货币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依然较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玉臣 王宇洋
资产价格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过程具有必然性和非对称性特征,金融危机的形成就是资产泡沫积累后的快速回归均值的过程,即资产泡沫快速破裂现象。本文以股票市场为例,使用ANST-GARCH模型对世界几个最主要股票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这些股价指数都存在着显著的非对称回归现象,利空消息冲击下的均值回归速度要比利好信息冲击下的均值回归速度快,即负的回归快于正的回归。金融危机正是这种非对称均值回归的特殊表现形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英华 江劲风 倪青山
建立科学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不同于现有的以预警指标体系为基础的预警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以信息溢出网络为基础的图神经网络(GNNs)预警模型。首先运用Elastic-Net-VAR模型构建我国各行业间的三种信息(风险、波动率和收益率)溢出网络,然后分别运用门控图神经网络(GGNN)和图同构网络(GIN)建立以信息溢出网络为输入变量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包括双信号预警模型和三信号预警模型)。最后综合对比了GNNs模型和其他5种模型的预警性能。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溢出网络和波动率溢出网络对危机事件的敏感程度强于收益率溢出网络。工业、可选消费和材料行业居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是主要的系统重要性行业,金融行业更易受到实体行业风险溢出的影响,实体行业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上游供给方对下游需求方产生风险溢出。在双信号预警模型中,基于风险溢出网络的GGNN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具有最优的预警性能;在三信号预警模型中,基于风险溢出网络的GIN模型具有最优的预警性能。本文的研究为监管部门科学防范金融危机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工具。
关键词:
金融危机预警 图神经网络 信息溢出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