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3)
- 2023(7861)
- 2022(6457)
- 2021(5934)
- 2020(5102)
- 2019(11075)
- 2018(10477)
- 2017(20391)
- 2016(10958)
- 2015(12106)
- 2014(11978)
- 2013(11914)
- 2012(11311)
- 2011(10406)
- 2010(10778)
- 2009(10686)
- 2008(9652)
- 2007(8831)
- 2006(7952)
- 2005(7572)
- 学科
- 济(41010)
- 经济(40956)
- 业(31973)
- 管理(30459)
- 企(27125)
- 企业(27125)
- 融(26615)
- 金融(26614)
- 银(23933)
- 银行(23906)
- 行(23223)
- 中国(19155)
- 方法(17090)
- 财(15008)
- 数学(14323)
- 数学方法(14124)
- 制(13595)
- 学(12393)
- 中国金融(11204)
- 农(10610)
- 务(10489)
- 财务(10462)
- 财务管理(10435)
- 企业财务(10125)
- 业经(9936)
- 地方(9398)
- 理论(8981)
- 体(8318)
- 贸(8110)
- 贸易(8099)
- 机构
- 大学(162133)
- 学院(159459)
- 济(64173)
- 经济(62696)
- 研究(59991)
- 管理(52871)
- 中国(52236)
- 理学(44264)
- 理学院(43689)
- 管理学(42724)
- 管理学院(42454)
- 科学(37764)
- 京(35400)
- 财(33388)
- 农(32768)
- 所(32557)
- 研究所(29504)
- 中心(28752)
- 财经(26121)
- 农业(25945)
- 业大(25686)
- 江(25523)
- 经(23739)
- 北京(22736)
- 院(21463)
- 经济学(21196)
- 州(21189)
- 范(20817)
- 师范(20477)
- 银(20346)
- 基金
- 项目(102344)
- 科学(78885)
- 基金(74382)
- 研究(70395)
- 家(67417)
- 国家(66856)
- 科学基金(55077)
- 社会(44365)
- 社会科(42155)
- 社会科学(42139)
- 省(39757)
- 基金项目(37928)
- 自然(36555)
- 自然科(35727)
- 自然科学(35710)
- 自然科学基金(35110)
- 划(34326)
- 教育(31922)
- 资助(31907)
- 编号(26236)
- 重点(24293)
- 成果(23006)
- 部(22364)
- 发(22170)
- 创(21271)
- 性(20474)
- 科研(20315)
- 计划(20115)
- 创新(20001)
- 课题(19776)
共检索到257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良芳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这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根源和特点,批驳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中国储蓄率高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的谬论,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雇用劳动制度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癌症";对中国如何防治金融经济危机提出了六点看法与建议,特别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防范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建议全党要掀起一个学习《资本论》的热潮,以提高防治金融经济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根源 防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良芳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次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必然性、根源和特点进行了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有力地批驳了美国财政部长宣传的:"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的谬论,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癌症";并相应对我国如何防治金融经济危机提出了六点看法与建议,特别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能防范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建议全党要掀起一个学习《资本论》的热潮,以提高全党防治金融经济危机的能力,供探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石凯
通过运用统计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可证明中国的出口增长、贸易顺差增加和外汇储备扩张都不能说明中国在“追求重商主义”。实质上,以消除贸易逆差为目标,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才是真正的“新重商主义”。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 新重商主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林娟
伯南克和保尔森认为,以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储蓄快速增长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这个看法包含多个难以成立的论点。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快速储蓄增长不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它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也不完全是经常账户顺差的结果,中美贸易平衡关系不具有对称性。从根本上说,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增长及其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是国际资金回流当地的一种表现。美国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主要由当地因素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体系风险控制功能的弱化,以美国持续性大规模经常账户逆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在可见的未来很可能继续存在。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失衡 外汇储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毅霖
当前对主流经济学的科学哲学解读以波普尔的情境分析为代表。金融危机既宣告了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存在问题,也表明了波普尔哲学解读的困境。情境分析方法的危机根源在于误解了经济现象的本质,导致过分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上的类似性。实现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和波普尔情境分析的超越,必须直面真实的经济现象———不仅关注简单现象,更要分析复杂现象。完善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使经济学研究抛弃"庸俗",重新找回"人"及其"意义",从而为经济学的范式转换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情境分析 理性原则 证伪 金融危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民 边卫红
2008年以来,持续1年多的美国次债危机进一步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在危机中借鉴历史经验与创新并举,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行动。时至今日,政府救市规模和直接介入的程度还在不断加大,金融危机仍在继续,经济衰退还在蔓延,各国政府也还在救市和刺激经济的政策中艰难抉择。我们认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政府的决策充满了矛盾和失误。由于准备不足,政府在仓促应战中出现决策瑕疵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对危机的性质和规模都严重低估,缺乏全局和宏观的视野,对救市措施缺乏整体的框架和指导,这不仅对救市的效果产生影响,也为未来埋下隐患。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危机救助 政府的两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光溪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盖凯程
:国际金融危机折射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逻辑困惑和现实悖论,危机使其核心理论要素广遭质疑和批评。"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在于其致力于形式逻辑的日益精致化,却无法满足于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检验,深层原因在于其先天哲学基础导向的"现象经济学"倾向、单纬度的科学实证主义标准以及数学演绎方法的形而上学。范式危机,预示着"主流"经济学进一步演化的转换方向,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照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分析和描述世界。
关键词:
范式危机 主流经济学 形而上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魏丽华
我国制造业一直以低成本、低技术含量、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演变,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其生存危机。因此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剖析了其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推动其集群升级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升级 制造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晓红
实体经济是基础,能促使虚拟经济提高资本形成与运营;虚拟经济是资源,可帮助实体经济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虚拟经济应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目的。我国现有的虚拟经济总体远超实体经济,过度的虚拟经济将造成严重的泡沫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才能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我国需要更加完善实体经济结构,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严范虚拟经济泡沫风险,全力推进金融开放力度,以此达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耦合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新华
一国国际收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本文通过对东亚部分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发现这些国家存在某些相似的特性。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尽管与这些国家有很大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引起警觉的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王露璐
本文主要对巴塞尔协议指引下的资本监管模式在这场危机中的负面作用进行理论研究的梳理,并提出我们的观点。尽管巴塞尔协议在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上功不可没,但是我们认为,该协议倡导的以资本充足率为导向的金融监管却出现了三个未曾预料的负面效应,即"监管套利效应"、"信贷紧缩效应"和"亲经济周期效应"。它们在客观上参与酿成这场特殊的金融危机,并推动了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转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协议进行反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孙咏梅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现出了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同的特点,这种新特点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运行形式上显示出的差别。从危机的根源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资本主义用以缓和生产相对过剩的金融创新和暂时促进需求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对于危机不同以往的特点,我们应制定相关的策略,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抑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书桂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主要源于美国政府的住宅商品化政策,美国政府不断刺激经济促使房价上涨以满足消费者支付能力的不足,最终导致美国经济的严重失衡。中国由于土地财政指向普通住宅,次贷问题比美国更严重,更容易爆发次贷危机。鉴于宏观调控能力的不足,中国对次贷危机应该治理甚于预防。中国应该以次贷危机为契机,刺破普通住宅的价格泡沫,将土地财政转向优质住宅,彻底规范中国的住宅市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住宅商品化 土地财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