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2)
- 2023(9114)
- 2022(7422)
- 2021(6737)
- 2020(5254)
- 2019(11685)
- 2018(11029)
- 2017(20751)
- 2016(11035)
- 2015(12221)
- 2014(12155)
- 2013(12215)
- 2012(11946)
- 2011(10922)
- 2010(11689)
- 2009(11031)
- 2008(9916)
- 2007(8970)
- 2006(8243)
- 2005(7958)
- 学科
- 济(48814)
- 经济(48762)
- 业(29232)
- 管理(26699)
- 融(26472)
- 金融(26472)
- 中国(24726)
- 银(23857)
- 银行(23843)
- 行(23323)
- 企(21840)
- 企业(21840)
- 地方(19858)
- 农(15556)
- 制(14147)
- 业经(13589)
- 财(11885)
- 农业(11272)
- 方法(11119)
- 中国金融(11102)
- 发(10106)
- 地方经济(10075)
- 数学(9157)
- 数学方法(9073)
- 教育(8880)
- 贸(8576)
- 贸易(8561)
- 易(8240)
- 度(8199)
- 制度(8195)
- 机构
- 学院(155617)
- 大学(154228)
- 济(66431)
- 经济(64647)
- 研究(61848)
- 管理(52989)
- 中国(52918)
- 理学(43125)
- 理学院(42560)
- 管理学(41917)
- 管理学院(41621)
- 京(34412)
- 科学(33961)
- 财(32424)
- 所(31083)
- 中心(29100)
- 研究所(27653)
- 农(26538)
- 江(25727)
- 财经(24215)
- 范(23388)
- 师范(23162)
- 北京(22904)
- 院(22447)
- 州(21814)
- 经(21804)
- 银(21306)
- 经济学(20732)
- 银行(20474)
- 农业(20236)
- 基金
- 项目(94075)
- 研究(74824)
- 科学(73221)
- 基金(64330)
- 家(54808)
- 国家(54206)
- 社会(46671)
- 科学基金(45646)
- 社会科(44289)
- 社会科学(44283)
- 省(38784)
- 教育(34133)
- 基金项目(32731)
- 划(31807)
- 编号(31784)
- 发(27535)
- 成果(27215)
- 资助(26012)
- 自然(25641)
- 自然科(25000)
- 自然科学(24994)
- 自然科学基金(24522)
- 课题(23807)
- 发展(22797)
- 展(22374)
- 重点(21900)
- 创(20448)
- 部(20021)
- 年(19712)
- 性(19647)
共检索到271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昊青
社会消费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而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却又必然消解社会消费能力,这是导致包括此次金融危机在内的经济危机的根源。西方社会在"市场正义"价值观的主导下,不通过"分配正义"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以化解危机,而是通过"消费道德"和"信用过度"鼓动和放纵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来创造和提高"虚拟消费能力"以缓解矛盾,这既是导致战后以来自由市场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秘密,也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该文认为,秉持"分配正义"、适度消费观和恰当监管是化解市场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能力 分配正义 道德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陶增骥
一、国际投机资本兴风作浪是金融危机最主要的根源金融危机的产生固然与有关国家经济工作的失误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国际上有一批数量庞大的短期资本,流入到金融投机活动,它在国际间频繁流动,以追逐利率差额或汇率变动的收益为目的,其结果是金融风险不断升级,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捷
本次金融危机是发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过剩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全球化带来了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全球扩张,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和全球生产过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利用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财富效应,盲目发展金融与房地产业,同时从新型工业化国家攫取储蓄的债务经济模式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酿成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和祸及全球的泡沫经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陶增骥
一年多的东亚金融危机,近来又扩展到俄罗斯,并对拉美地区构成威胁。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美国开始是隔岸观火,现在也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克林顿承认,美国不可能永远是繁荣的绿洲。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成为中流砥柱,为举世所瞩目。但是也应看到,这场危机远未过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光溪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季小江 孟华兴 刘洪生
现代经济学始终是在理性化、数学化的逻辑思维框架下展开的。与此不同的是,美国学者阿克洛夫和希勒2009年出版的《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一书则是从个体诸多非理性行为的视角阐释2008年金融危机根源的。这具有三方面的启示意义:一是要深入细致地挖掘凯恩斯曾提出的"动物精神"一词的学术内涵及其被遮蔽的原因;二是通过金融危机充分理解动物精神理论的新发展;三是应全面理解国外有关非理性经济学的最新前沿,尤其是其中新兴的行为经济学值得中国理论经济学界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光溪 苏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巧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剖析资本逻辑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立,资本逻辑不仅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而且是资本主义性质世界出现的一切主要矛盾——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经济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破除资本逻辑于整个社会运行的高度统一性,探究限制与发展资本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的途径,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良性可持续。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逻辑 良性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武
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中央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由于我国当前金融杠杆率已经相对较高,对金融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家治理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从过往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预防重大金融风险,笔者从三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寻求共性,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濛 宋科
东亚金融危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根植于东亚各国发展模式的内生因素,又有来源于全球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的外生因素。外债负担过重、银行风险集聚、金融自由化无序、金融和政治腐败等是东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一是东亚各国高投资的"同质性"增长模式导致债务规模和不合理的债务结构,特别是大量基于投机和套利的短期资本涌入,使其暴露于巨大的风险当中。二是在"盲目"的投资冲动下,东亚各国的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恶化,风险迅速向银行体系集聚,连锁式的信用恐慌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三是东亚各国资本项目过早开放、利率管制过于放松以及金融监管长期滞后,表明金融自由化与本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程度严重不匹配,无法有...
关键词:
东亚金融危机 典型事实 成因逻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松奇
"十年一危机"这似乎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共识。屈指算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今年恰好是美国次贷危机十年,明年是2008全球金融海啸十年的时间节点,"十年一危机"的魔咒到底会否应验?的确让人有些心惊肉跳,寝食难安。放眼世界,环顾左右,哪个国家有可能成为下一场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呢?很多人立马会想到中国,因为近几年来国际国内有关中国经济金融的各种负面评价颇多,例如,最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松奇
"十年一危机"这似乎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共识。屈指算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今年恰好是美国次贷危机十年,明年是2008全球金融海啸十年的时间节点,"十年一危机"的魔咒到底会否应验?的确让人有些心惊肉跳,寝食难安。放眼世界,环顾左右,哪个国家有可能成为下一场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呢?很多人立马会想到中国,因为近几年来国际国内有关中国经济金融的各种负面评价颇多,例如,最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若痴 卫兴华
对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从技术层面或运行层面或监管层面去解释,有的从体制层面或制度层面去解释,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从深层次的根源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其根源依然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抵制和消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其次要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再次要减少我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最后要防止金融与经济危机危害的继续扩大,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有效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满红智
自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美国经济深受重创,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大幅降息、增加流动性、巨额注资等多种救市方式,均无法扭转次贷危机的继续深化,最终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从美国政府资助摩根大通290亿美元收购贝尔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