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7)
2023(7931)
2022(6599)
2021(5803)
2020(4964)
2019(10928)
2018(10406)
2017(20569)
2016(10731)
2015(12221)
2014(12386)
2013(12478)
2012(12123)
2011(11153)
2010(12106)
2009(12023)
2008(10902)
2007(10013)
2006(9682)
2005(9409)
作者
(31777)
(26308)
(26104)
(25404)
(16787)
(12499)
(11934)
(10116)
(9818)
(9681)
(9235)
(8710)
(8587)
(8547)
(8296)
(8287)
(7708)
(7586)
(7481)
(6996)
(6991)
(6407)
(6248)
(6173)
(6012)
(5965)
(5826)
(5634)
(5457)
(5165)
学科
(68058)
经济(67990)
管理(32059)
(29369)
(26512)
金融(26512)
(24536)
银行(24532)
(23913)
企业(23913)
(23842)
中国(23324)
地方(20678)
方法(18091)
数学(15763)
(15748)
数学方法(15557)
(15380)
(14111)
业经(13698)
地方经济(12733)
(11351)
中国金融(11140)
(10540)
农业(10001)
(9239)
财务(9206)
财务管理(9184)
企业财务(8784)
(8447)
机构
学院(161397)
大学(161072)
(81591)
经济(79917)
研究(59945)
管理(56411)
中国(54865)
理学(45599)
理学院(45123)
管理学(44474)
管理学院(44166)
(40572)
(33740)
财经(30513)
科学(30401)
(30345)
中心(29581)
(27768)
经济学(27363)
(27296)
研究所(26297)
经济学院(24251)
(23680)
银行(22862)
(22568)
北京(22523)
(22388)
财经大学(22272)
人民(21934)
(21544)
基金
项目(89098)
科学(69750)
研究(69604)
基金(64117)
(53688)
国家(53169)
社会(46764)
科学基金(45410)
社会科(44468)
社会科学(44459)
(34737)
基金项目(32119)
教育(30847)
(27891)
资助(27678)
编号(27605)
自然(25114)
成果(24775)
自然科(24512)
自然科学(24507)
自然科学基金(24044)
(21370)
重点(20356)
课题(20326)
(19790)
国家社会(19767)
(19103)
发展(18460)
(18197)
(18109)
期刊
(105438)
经济(105438)
研究(62228)
(37370)
金融(37370)
中国(37006)
(32329)
管理(24299)
(22094)
学报(19277)
科学(18341)
经济研究(17306)
财经(17134)
教育(15928)
大学(15808)
(14929)
学学(14716)
技术(14238)
业经(14173)
问题(13523)
农业(13070)
(10584)
国际(9911)
技术经济(9652)
理论(9109)
世界(9055)
统计(8763)
经济问题(8748)
经济管理(7977)
改革(7862)
共检索到288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金融危机给经济学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工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四个方面,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辅靖  
本文着重探讨了美国透支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能否纠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金融危机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本文认为,美国彻底摆脱透支消费模式的条件并不具备;发达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趋势不会根本逆转,但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宜推动二者的过分背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能逆历史车轮而行,目前建立全球范围的超国家货币从理论根据和现实考量上说还是美丽的理想,最现实的途径是坚定不移地做强自己的货币;危机并不表明,市场应重新让位于政府、国有化是济世良方,只是说明,危机中不要受左右教条的束缚,要敢于打破政府与市场、国有和私有、管制与放任的界限,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一场正在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不断蔓延开来。对中国来说,如何从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理论启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政府干预与市场原则、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等与金融危机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了虽然简约但却相当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见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康霖  
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几个问题●曾康霖[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都610074]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南韩和日本接着发生了金融危机,人们关注着危机的发展,同时给金融领域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如韩国金融危机与东南亚特别是泰国的金融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能欣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一年多了。在这期间,危机很快蔓延到东北亚,并影响着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大洋洲、美洲和欧洲。同时,危机的深化在一些国家促发了经济衰退和政治、社会的动乱。本文联系这次危机提出几个问题,拟引起进一步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伟东,陈金贤,翁莉萍  
作者阐述了当前金融危机预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认为正是这些误区导致当前金融危机预警效果的低效和不完整性。基于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新一代的预警模型必须引入非线性研究范式、非经济的预警指标和全方位的预警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志国  
2010年,世界经济已进入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影响乃至挑战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存在。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能否长期持续以很高的国外市场份额支撑未来经济高速增长?如果改变中国目前外需过大的发展方式,中国的投资、消费和产业结构成长将是什么样的格局?本文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一些解答,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点,通过对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反思,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西方国家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我们能够更为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这场危机本身以及在应对危机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智一  
韩日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经济的思考宋智一迄今全球共发生过25次金融危机。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多导因于某些金融机构的倒闭,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内在脆弱性及其积累构成了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金融风险;有人则认为几乎所有的金融风险都与金融资产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少明  
一、快速有效打赢大危机硬仗的抓手"信心托起市场"。"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谁能在危机面前措施得力、在低谷之中抓住机遇,谁就能平稳度过困难期,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芳  
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金融思考·王晓芳·金融危机的飓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荡了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波及日本、香港、南韩,震荡了整个亚洲。此次发生金融危机的都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剖析危机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崇台  
近30年来,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一直保持年平均8%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卫生状况显著改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已消除了绝对贫困,印尼距此目标也不远。韩国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美元,美国为2801美元,相差3...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秀福  田娟  
此次危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生动的借鉴素材,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11年,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再度成为描述全球经济最频繁的关键词。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乃至政治格局。对于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探究其成因,反思其教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利娜  
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发端于次贷,但本质是美国实体经济扭曲的增长方式"低储蓄、过度负债"所致。金融危机暴露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的缺陷。应对全球的经济动荡,中国要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需要运用税收、信贷政策维系市场的稳定,银行需要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也要坚守审慎的原则,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