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2)
2023(6619)
2022(5490)
2021(5210)
2020(4476)
2019(10535)
2018(10242)
2017(20476)
2016(10681)
2015(12139)
2014(11969)
2013(11771)
2012(10497)
2011(9328)
2010(10179)
2009(9806)
2008(8355)
2007(7340)
2006(6515)
2005(5942)
作者
(28826)
(23856)
(23654)
(22606)
(15106)
(11368)
(10806)
(9334)
(9033)
(8718)
(8193)
(8106)
(7572)
(7569)
(7398)
(7312)
(6985)
(6858)
(6800)
(6465)
(5942)
(5880)
(5644)
(5503)
(5456)
(5403)
(5298)
(5171)
(4842)
(4694)
学科
(46986)
经济(46948)
管理(30262)
(29082)
(26066)
金融(26066)
(24780)
企业(24780)
(22893)
银行(22892)
方法(22301)
(22205)
数学(20754)
数学方法(20270)
中国(19738)
(11568)
中国金融(11056)
(10921)
(10101)
地方(9572)
业经(8987)
理论(8685)
(8419)
财务(8382)
财务管理(8369)
企业财务(8020)
(7335)
贸易(7323)
(7192)
农业(7189)
机构
学院(143656)
大学(141685)
(61008)
经济(59702)
管理(56666)
理学(48483)
理学院(48055)
管理学(46870)
管理学院(46633)
研究(44401)
中国(44321)
(29303)
(28913)
科学(24761)
中心(24353)
财经(23618)
(21852)
(21619)
(21467)
(21348)
(21079)
银行(20870)
(20461)
经济学(20088)
金融(20056)
(19677)
研究所(19666)
业大(19414)
北京(18350)
经济学院(18249)
基金
项目(94700)
科学(74914)
基金(69277)
研究(69066)
(59316)
国家(58849)
科学基金(51703)
社会(44187)
社会科(42175)
社会科学(42165)
(37804)
基金项目(35830)
自然(33497)
自然科(32857)
自然科学(32854)
教育(32765)
自然科学基金(32249)
(31138)
资助(30426)
编号(28121)
成果(22213)
重点(21380)
(20598)
(20509)
(20118)
课题(19442)
创新(19111)
教育部(18273)
国家社会(18228)
大学(18143)
期刊
(60642)
经济(60642)
研究(44306)
(36295)
金融(36295)
中国(28172)
(22407)
管理(20843)
(19324)
学报(18507)
科学(18472)
大学(15138)
学学(14465)
教育(14059)
技术(13732)
财经(11817)
农业(11504)
经济研究(10331)
(10033)
统计(9694)
业经(9350)
(8755)
理论(8657)
决策(8022)
实践(7930)
(7930)
问题(7461)
技术经济(7160)
商业(6420)
现代(6349)
共检索到220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太辉  张晓朴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与美国此次金融危机表明,人口老龄化、信贷扩张和房地产泡沫"齐碰头"通常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本文在这一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信贷因素嵌入传统的"人口-资产泡沫模型",构建了分析上述三因素"齐碰头"影响金融稳定的"人口-信贷-房价模型"(DCP模型)。该模型表明,人口数量增加、抚养率下降会通过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增加房地产居住性需求,推动房地产"基础价格"的上涨;信贷扩张则会在此基础上加大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导致房地产"泡沫价格"不断膨胀,最终冲击金融体系的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谭福梅  
本文尝试利用金融危机预警的标准方法—KLR信号分析法对银行危机预警进行探讨,阐述了银行危机预警的KLR信号法模型,并利用KLR信号法模型对美国等15个国家1974—2007年的银行危机进行了实证检验。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信号法模型能预测到这次危机吗?为了对模型的预警绩效进行全面评估,本文进行了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样本内检验表明,信号法模型对银行危机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样本外检验表明,在次贷危机前预警指标发出了明显的信号。当然,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结论的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飞雪  谷静  
为了考察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波动特征及关联变化,提出采用具有准确拓扑序列的亚超度量空间方法。通过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样本的月数据进行金融危机前后对比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间聚集效应更加明显;房价间距离明显缩短,表明70城市房价波动的关联性提高;聚集的中心节点由二三线城市逐渐变为一线城市,使得一线城市的影响力大幅增强。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大幅降低,但其整体上仍然是相对稳定的。建议继续加大对影响力逐渐增强的一线城市房价的关注力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制度,防止由于"涟漪效应"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朝阳  安亚人  
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特征,通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会发生显著的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由于银行中介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同周期性,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积累掩盖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市场高涨往往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思潮、道德风险问题与实质性监管松弛。基于对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负债表量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应从资本充足率、金融资产计量属性、坏账拨备比率三个维度采取逆周期金融监管策略,以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谭政勋  陈铭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较新的PMG估计法(pooled mean-groupestimators),来分析房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分离房价对均衡价值的偏差,并以此来度量房价失衡;然后利用面板logtit模型分析房价失衡与房价变化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期检验价值抵押效应和偏离效应。长期来看,人均GDP是推动房价上涨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其次,银行贷款最小;银行贷款是短期房价上涨最主要的推动力,人均GDP其次,人口的影响最小;人口增加引起的房价上涨很难调整,而信贷扩张造成的房价上涨则相对容易。房价上涨和房价偏离均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但房价偏离的作用力要大得多,本文的结果支持了价值偏离假说。当房价偏离均衡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松兰  
本文认为金融危机预测的关键在于切实有效的测算模型,并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信号接近模型,对该模型理论做出简要释义,进而以亚洲金融危机重灾区韩国届时有关指标为数据,对信号接近模型及应用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登武  孙伟利  
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发现这些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缺陷:即脱离了危机前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同时把政府在经济恶化后的经济政策外生于模型之外,从而导致了危机理论只能解释危机而无法形成正确的预测。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市场缺陷在宏观经济恶化条件下的放大,是不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现代金融条件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频次和危害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文  林娜  
金融危机(FinancialCrisis)对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进入90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更是愈演愈烈: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的利率机制(ERM)受到冲击,导致英镑和意大利里拉退出平价网体系;1994—1995年,以墨西哥为首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南旭光  罗慧英  
目前对金融危机预警主要有三种模型,即KLR、FR和STV,而这些模型通常对数据有特殊要求,不仅造成应用上的困难,预测能力也不足。本文利用Cox和Oakes提出的等比例危险模型(PHM)进行实证分析,采用13个相关预警变量,构建金融危机前一年的预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预警效果检验,证明该模型预警效果较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军  解学成  
美国次级债引起世界性金融危机,并波及实体经济,引发人们对金融创新的质疑。目前我国处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如何妥当进行金融创新等问题。本文将金融创新因素引入传统IS-LM模型,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具有双刃剑的效应,当实际利率大于或等于预期利率时,金融创新具有经济增长效应;实际利率小于预期利率时,如果金融创新只是提高了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而没有拓展融资渠道、增加真实投资,金融创新将导致金融危机;而且金融创新会减弱货币政策效应,而提升财政政策效应,因此文章建议金融危机求解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晶妹  王涛  
由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紧密,面对全球性经济金融风暴的到来,中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本文剖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和发展机理,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特征,同时分析了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金融系统的资产及风险状况,最终得出了中国银行业发展基本保持平稳,房地产行业信贷风险可控的研究结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李宏瑾  
银行信贷扩张在东亚国家和地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东亚金融危机中具有代表性的泰国、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地区的银行信贷与房地产泡沫危机表明:银行信贷在房地产业的过度扩张不仅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而且在泡沫崩溃和经济、金融危机中也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汲取东亚金融危机的这一深刻教训,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制度建设,以保证我国银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堪  于鸣  
文章采用非参数-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美国与国际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事件宣告效应监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与中、韩、日之间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与香港市场间不存在显著危机传染效应,因香港市场成为美国市场的替代市场受到投资者青睐;与英国市场传染效应不显著,相关性增加是由于经济来往密切引起,而非金融危机传染导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