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5)
- 2023(16825)
- 2022(14477)
- 2021(13615)
- 2020(11246)
- 2019(26040)
- 2018(25789)
- 2017(49482)
- 2016(26780)
- 2015(30233)
- 2014(30207)
- 2013(29957)
- 2012(27762)
- 2011(25087)
- 2010(25872)
- 2009(23871)
- 2008(22366)
- 2007(19577)
- 2006(17428)
- 2005(15708)
- 学科
- 济(110266)
- 经济(110151)
- 管理(72710)
- 业(72568)
- 企(59913)
- 企业(59913)
- 方法(47803)
- 数学(41654)
- 数学方法(40959)
- 中国(35891)
- 融(29341)
- 金融(29340)
- 农(29209)
- 银(27935)
- 银行(27886)
- 地方(27826)
- 行(26957)
- 财(25706)
- 业经(25258)
- 学(23015)
- 制(21658)
- 农业(19904)
- 理论(19844)
- 贸(19837)
- 贸易(19816)
- 易(19210)
- 技术(16980)
- 和(16740)
- 务(16576)
- 财务(16489)
- 机构
- 学院(375194)
- 大学(374600)
- 济(149316)
- 经济(145944)
- 管理(145418)
- 研究(129653)
- 理学(124681)
- 理学院(123240)
- 管理学(120762)
- 管理学院(120105)
- 中国(103484)
- 京(81082)
- 科学(80394)
- 财(68902)
- 所(65999)
- 农(62361)
- 中心(60160)
- 研究所(60009)
- 业大(55684)
- 江(55492)
- 财经(54555)
- 北京(52075)
- 范(50259)
- 师范(49733)
- 经(49468)
- 农业(48621)
- 院(46585)
- 州(46212)
- 经济学(44678)
- 技术(41029)
- 基金
- 项目(251623)
- 科学(197269)
- 研究(183719)
- 基金(180868)
- 家(158211)
- 国家(156613)
- 科学基金(133971)
- 社会(113525)
- 社会科(107660)
- 社会科学(107627)
- 省(99555)
- 基金项目(95089)
- 自然(87736)
- 自然科(85742)
- 自然科学(85726)
- 教育(85094)
- 自然科学基金(84148)
- 划(83721)
- 资助(76114)
- 编号(75518)
- 成果(61705)
- 重点(56634)
- 发(56518)
- 部(54579)
- 课题(53090)
- 创(52459)
- 创新(48863)
- 科研(48032)
- 教育部(46761)
- 大学(46661)
- 期刊
- 济(166337)
- 经济(166337)
- 研究(114038)
- 中国(78501)
- 学报(59635)
- 农(57555)
- 管理(55288)
- 科学(54898)
- 财(50732)
- 融(49355)
- 金融(49355)
- 教育(45892)
- 大学(45003)
- 学学(42296)
- 农业(39343)
- 技术(34126)
- 业经(27488)
- 经济研究(26776)
- 财经(26309)
- 经(22458)
- 问题(20929)
- 业(20664)
- 图书(19980)
- 理论(18555)
- 科技(18121)
- 技术经济(18063)
- 统计(17136)
- 实践(16961)
- 践(16961)
- 版(16758)
共检索到571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文江
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对外汇市场买卖价差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利用GARCH(1,1)模型建立了7个发达国家的货币买卖价差的波动模型;模型考虑了汇率和波动性对买卖价差的影响;同时利用事件分析法加入了金融危机的虚拟因子,以确定金融危机对买卖价差的影响水平;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了ARCH效应检验。模型结果显示,对买卖价差的影响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汇率、POSTCR、波动率和CRISIS。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和威 岳国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发达国家先后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意图帮助本国经济摆脱衰退的困境。本文对2008-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总量调整型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运用ARDL-ECM模型研究日本、欧元区、美国和英国总量调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性利率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在金融危机后减弱,在金融危机后的低利率时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超低利率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有显著影响;样本地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低利率时期不尽相同:美国和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后对通胀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需要密切关注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的溢出效应,不断丰富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篮子。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戴金平 张华宁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纷纷实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开始恢复,人们开始担心通货膨胀的出现,因此研究非传统货币政策何时退出就成为当前各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实行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原因在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从市场基准利率向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传导受阻。因此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降低短期利率预期和风险溢价,同时提高通胀预期,降低长期实际利率,最终起到刺激实体经济的作用。文章以美国为例,考察了美国金融指标、通胀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得出结论: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恢复还未得到充分的确认。另外,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给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宏瑾 唐黎阳
资本回报率反映了社会投资的总体收益,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投资至关重要。基于资本租金公式法的测算表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全社会的税前资本回报率总体上高于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的优势逐步缩小。尽管中国税负水平呈明显下降态势,但中国的税后资本回报率仍大多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从影响因素来看,中国的资本和产出价格、产出资本比和资本收入份额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产出资本比和存货因素表明,中国资本使用效率亟待提高;资本回报率与杠杆率水平负相关。今后,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减税降费、去杠杆等各项工作,切实提升资本回报率水平,更好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资本回报率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比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平方
文章比较分析了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反金融危机措施,并对发达国家的反危机措施进行简要评价,最后,总结了中国的反危机措施,认为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已经见效,但仍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要以危机为契机,推进各项改革,通过制度创新释放经济活力,加大科技教育投入,使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涧生 姚淑梅 李大伟 杜琼 季剑军
一、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举措(一)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1.财政政策。一是密集推出经济刺激方案紧急救市。2008年2月,布什政府出台了规模14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应对危机。同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资金总额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明 何德旭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四次主要变革,发现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化大体上遵循"危机反应模式"。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的两次变革从政策工具层面向思想理念层面深化,传统意义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边界正在经历打破和重塑。量化宽松、现代货币理论等政策实践和理论主张对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的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分离、倡导中央银行独立性、注重财政稳健等原则形成了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问题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皓 敬海燕
为应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主要发达经济体陆续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冲击,需要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台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措施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危机爆发以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重心和工具有所不同,在传统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纷纷出台了"前瞻性指引""负利率""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恢复。但是,非常规货币政策也给世界经济金融市场埋下了新的隐患。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不仅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将引发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资本大量流入,形成资产泡沫;而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将引发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资本大量外流,增加债务压力和资产价格暴跌,甚至引发货币危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雪 王文举
近些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大,关于金融危机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的模型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这些模型常常和一些具体的危机紧密联系,并且使用一些复杂的技术方法(特别是数学方法),所以难以从总体上把握。本文以竹田(2007)为基本线索,从模型演化的角度分析相关领域的主要成果,提出全局博弈方法在金融危机模型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基本应用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霞 孙雪芬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对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利率为主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针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贷款机制等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在危机中有效地改善了货币市场条件;但对个别金融机构的救助、大规模资产收购计划,并没有改善货币市场条件,反而导致LIBOR-OIS利差扩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恩扬 侯铁珊
文章通过分析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三个新兴市场国家1990—2010年间的货币错配指数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利用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分析得出:货币错配是引起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货币错配的急剧增加,对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会使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失效。
关键词:
货币错配 金融危机 非抛补利率平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司明 孙大超
本文用主权杠杆率来衡量主权债务偿付能力,采用OECD国家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影响主权债务偿付能力的诸多因素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不同违约风险水平国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升高、人口老龄化及政府预算收入降低是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实体经济来促进经济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这也是防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盛斌
一、货币预期性冲击模型——理论框架90年代的货币危机(1992年的欧洲货币联盟、1994年的墨西哥和1997年的东南亚国家和韩国)引发了人们对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预期性冲击(speculativeatack)模型的关注。它的核心思想是用来解释外汇投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伯颖
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都实行了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体系的刺激性财政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状况趋于恶化,巨大的财政赤字进一步导致公共债务急剧上升。为此,在国际组织的建议下,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开始由财政刺激向财政调整转变,并在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案。面对财政政策的国际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未来财政政策的定位和财政改革重点也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适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发达国家 财政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莹
"二战"后,受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等理论影响,欠发达经济体严厉规制金融部门。理论模型显示,短期抑制会产生金融租金,可能出现增长效应;长期来看,金融租金趋于耗散,实际增长率低保障和自然增长率,带来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推进金融自由化运动。由于价格调整快于数量调整,金融市场调整快于产品市场,自由化产生负产出效应。来自于金融、实际部门的任何冲击以及制度与政策失灵,负产出均引致金融危机。抑制程度越深,负产出效应越大,自由化过程中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也越大。本文使用41个国家的数据,以二元选择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