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8)
2023(6329)
2022(5194)
2021(4879)
2020(3964)
2019(8868)
2018(8334)
2017(17066)
2016(8839)
2015(9802)
2014(9725)
2013(9541)
2012(9016)
2011(8055)
2010(8706)
2009(8612)
2008(7501)
2007(6775)
2006(6384)
2005(5902)
作者
(23413)
(19282)
(18997)
(18483)
(12457)
(9135)
(8898)
(7560)
(7313)
(7188)
(6512)
(6302)
(6229)
(6164)
(6085)
(6075)
(5703)
(5627)
(5572)
(5436)
(4893)
(4746)
(4533)
(4532)
(4424)
(4373)
(4260)
(4244)
(3854)
(3847)
学科
(32792)
经济(32763)
(28841)
管理(27296)
(25816)
金融(25816)
(23730)
企业(23730)
(23373)
银行(23373)
(22790)
中国(18059)
(12999)
(11784)
(11489)
方法(11288)
中国金融(11135)
数学(10086)
数学方法(9929)
地方(9741)
(8688)
(8686)
业经(8666)
财务(8662)
财务管理(8652)
企业财务(8313)
农业(7831)
(7713)
贸易(7703)
(7590)
机构
学院(121742)
大学(117978)
(56181)
经济(54934)
管理(46965)
研究(40704)
中国(39967)
理学(39290)
理学院(38963)
管理学(38484)
管理学院(38247)
(30074)
(23591)
财经(22743)
中心(21495)
(20612)
(20547)
科学(20367)
银行(19961)
(19357)
(19254)
(19170)
金融(18908)
(18808)
经济学(17885)
研究所(17054)
财经大学(16856)
人民(16823)
(16285)
经济学院(16111)
基金
项目(73187)
研究(58716)
科学(58415)
基金(52875)
(43752)
国家(43309)
科学基金(38081)
社会(37879)
社会科(36121)
社会科学(36116)
(28819)
基金项目(26602)
教育(26568)
编号(24866)
(23482)
资助(22817)
自然(22326)
自然科(21820)
自然科学(21816)
成果(21487)
自然科学基金(21445)
课题(17475)
(16973)
(16658)
(16550)
重点(16358)
(15822)
项目编号(15420)
国家社会(15350)
(15153)
期刊
(63720)
经济(63720)
研究(42087)
(33870)
金融(33870)
中国(24686)
(22520)
管理(17954)
(15847)
科学(12783)
教育(12507)
学报(11963)
财经(11387)
经济研究(10512)
业经(10326)
大学(10171)
技术(9971)
(9705)
学学(9639)
农业(9555)
问题(7833)
(7561)
国际(7499)
理论(7128)
实践(6396)
(6396)
现代(6078)
世界(5712)
技术经济(5586)
农村(5460)
共检索到200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米歇尔·欧姬芙  阿莱西奥·特泽  肖诗阳  
近丸年发生的几次严重金融危机加剧了学界对政府治理危机之手段、成本及效果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系统分析各类政治因素对于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之成本与效果的影响,尤其是不同政体与党派制度对于危机治理时政府耗费财政成本的影响。通过对1970-2011年147次系统性金融危机数据的整理分析,作者发现危机中政府干预金融部门所耗费的财政成本与多个政治因素存在相关性。要理解这一点,作者着重分析了大的制度背景对政府在治理财政危机时具体政策选择的影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梁艳芬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声势大,范围广,影响深,遍全球,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直接导致2009全球经济下跌0.6%;国际贸易萎缩23%,国际直接投资下降37%全球失业人数增加3000多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哲敏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救市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搭配使用使得以IS-LM-BP模型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大显神威。尽管中美两国的救市政策无一例外地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路径和政府干预的反自由主义理念,但依然存在不同之处。IS-LM-BP模型并没有过时,运用该模型分析两国救市政策的异同对于我国早日走出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伟  朴明根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日益加深,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重重压力将加深全球增长下滑的风险。为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救市措施来应对危机。本文在对美国救市措施进行简要概览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前情况下财政政策更为有效的结论,并对美国未来救市政策的走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涛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超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其首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过程、政策有效性和政策风险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异同及成因,旨在总结两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危机的有效性、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策风险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颖  
本文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回暖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当前国内外存在是否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争论以及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与否要建立在深入分析实体、政府等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并进行国际间的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小芬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后,产业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文章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产业政策应着重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直接干预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产业政策应配合整个经济政策,以实现整体计划的目标;但产业政策不能解决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产业政策的作用空间将主要取决于体制改革的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荣茂  惠莉  李熠  
1.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政策方面,应灵活运用"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加大对"绿箱"政策投入,如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调整"黄箱"政策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松  
本文针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商业银行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建议商业银行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完善市场营销策略,以有效应对形势变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景双  张舢瑶  
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价值主体选取价值标准的方向。价值取向主体经由自身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通过实践以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主体自身、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变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荣  赵立卫  廖骏  张建武  罗传银  
2009年,为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科学评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的成效,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在部领导的指导下,劳动科学研究所组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题组,完成了部重大政策课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曲绍卫  马世洪  李清贤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否抓住战略机遇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转"危"为"机"是一项重大抉择。美国政府为加快经济复苏和提升以知识经济为支撑而引领国际竞争力,在"财政悬崖"凸显、"财政紧缩"的窘境下,依然通过调整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加大对大学生资助力度,以进一步保障人力资本积累及后备竞争实力,以便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先机。美国基于后金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蔡祥玉  齐美杰  杜明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激烈动荡,经济迅速进入衰退。对此,3月3日以来,美联储迅猛、激进地使用紧急大幅降息、"无限"量化宽松(QE)等六大类工具,进行了17次操作。2020年3月3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到1%~1.25%的水平,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迎春  郑春芳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英国表现尤为突出。英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按其理论传导机制所述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明显作用。文章基于IS-LM-BP模型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经济预期黯淡导致居民储蓄率上升,消费与投资需求减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存在较长时滞,以及有限的政府预算导致货币政策缺少财政政策的进一步配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厉欣岩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已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尽管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系不十分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时要有特定的活跃市场这一前提条件,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但公允价值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然选择,应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来解决未来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