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4)
2023(15004)
2022(12757)
2021(12130)
2020(10054)
2019(23578)
2018(22955)
2017(44358)
2016(23484)
2015(26607)
2014(26282)
2013(26337)
2012(24161)
2011(21911)
2010(21987)
2009(20784)
2008(19435)
2007(16646)
2006(14756)
2005(13435)
作者
(66282)
(54846)
(54347)
(51929)
(35036)
(26280)
(24760)
(21517)
(21084)
(19539)
(18741)
(18729)
(17489)
(17209)
(17146)
(16856)
(16172)
(15723)
(15673)
(15647)
(13695)
(13311)
(13240)
(12528)
(12241)
(12201)
(12085)
(11876)
(11056)
(10778)
学科
(97520)
经济(97414)
管理(65131)
(62726)
(52703)
企业(52703)
方法(43863)
数学(37672)
数学方法(37269)
中国(33325)
(28447)
金融(28446)
(26645)
银行(26610)
(25720)
(24995)
(24550)
业经(21506)
(20579)
(20344)
(20241)
贸易(20223)
(19738)
地方(19502)
理论(17275)
农业(16545)
(15930)
财务(15852)
财务管理(15829)
企业财务(15124)
机构
大学(336599)
学院(330703)
(140820)
经济(138009)
管理(130092)
研究(115753)
理学(112510)
理学院(111278)
管理学(109479)
管理学院(108888)
中国(93402)
(72541)
科学(67986)
(64026)
(57287)
中心(52905)
研究所(52261)
财经(51696)
(49167)
(47275)
北京(46820)
业大(45945)
(45718)
经济学(44274)
(43670)
师范(43333)
(41646)
经济学院(39874)
财经大学(38838)
农业(38378)
基金
项目(223794)
科学(176463)
研究(166343)
基金(164447)
(142574)
国家(141431)
科学基金(121234)
社会(106210)
社会科(100778)
社会科学(100751)
基金项目(86446)
(83409)
自然(76943)
教育(75610)
自然科(75172)
自然科学(75154)
自然科学基金(73817)
(71299)
资助(68370)
编号(66843)
成果(55538)
(50754)
重点(50003)
(47606)
(46440)
课题(45988)
国家社会(44391)
教育部(44176)
创新(43338)
大学(42754)
期刊
(149791)
经济(149791)
研究(104257)
中国(63689)
学报(50471)
管理(48007)
科学(47489)
(47272)
(44876)
(41971)
金融(41971)
大学(39025)
教育(36964)
学学(36336)
农业(30941)
技术(26920)
财经(25817)
经济研究(25212)
(22129)
业经(21536)
问题(19363)
(17504)
图书(17240)
理论(17079)
(16489)
世界(15897)
国际(15794)
技术经济(15612)
实践(15369)
(15369)
共检索到496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廷惠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危机生成原因和演绎路径的研究 ,对不同经济体、不同时期的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因素导致危机出现的关键作用 ,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更注重危机的随机性以及不确定性。基于金融中介的危机理论解释了银行业危机生发、演化的具体机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具有与发展的初始条件和选择的制度改革与演化路径有关的特定原因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称为外资导致的危机。金融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具有不容忽略的国际传递性。加入WTO之后 ,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都将以不可逆转的方式进行 ,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比“入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明  
笔者基于2001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的中国经济数据,运用VAR模型验证了中美两国股市的联动性,并在原RBC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假设,建立一个DSGE模型。经过数量建模分析,得到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脉冲响应,验证了本文的传导机制,得到金融因素外部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燕晓伟  赵然  
次贷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问题普遍得到各国共识,但其理论研究明显落后。在总结和梳理自次贷危机之后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察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前沿发展,并做出评论性总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纵观人类的经济史,金融危机必然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剧烈波动甚至是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传统的周期理论却无法解释金融市场变化如何能够大幅度改变真实经济变量。伯南克等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为理解金融市场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在对金融加速器理论的思想源头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资产价格泡沫与产出波动、经济周期的非线性、非对称性特征以及信贷的超常增长与金融不稳定性的关系等现实问题基于金融加速器的视角进行了透视。随着现代经济表现出愈来愈明显的金融经济周期特征,有必要高度关注金融加速器效应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艳声  邹辉文  
次贷危机很大程度上与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有关,且当前对信用衍生品的定价研究主要使用无套利原理。在单一框架下进行研究很可能对其定价产生盲点。本文使用一般均衡原理,建立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同时均衡下的单名CDS定价模型,发现一般均衡的定价结果已经包含了无套利定价结果。在敏感性分析中,将无套利定价与一般均衡定价进行对比,发现一般均衡定价有更丰富更准确的风险刻画能力。在情景模拟中,将金融危机时期和金融危机后无套利定价与一般均衡定价进行对比,发现一般均衡定价在金融危机时期与无套利定价差距较大,在正常时期差距较小,这也从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艳声  邹辉文  
次贷危机很大程度上与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有关,且当前对信用衍生品的定价研究主要使用无套利原理。在单一框架下进行研究很可能对其定价产生盲点。本文使用一般均衡原理,建立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同时均衡下的单名CDS定价模型,发现一般均衡的定价结果已经包含了无套利定价结果。在敏感性分析中,将无套利定价与一般均衡定价进行对比,发现一般均衡定价有更丰富更准确的风险刻画能力。在情景模拟中,将金融危机时期和金融危机后无套利定价与一般均衡定价进行对比,发现一般均衡定价在金融危机时期与无套利定价差距较大,在正常时期差距较小,这也从侧面表明一般均衡定价对于无套利定价的完善和补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淑芹  王玉凤  肖宏伟  
美国频繁对外作战导致其财政赤字不断恶化,从战争的视角探析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根源,有利于揭示出"美元霸权"的真正动机。在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考虑到美元的中心地位,文章引入一国货币为国际储备货币,构建了具有微观基础的两国一般均衡模型,系统考察了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财政冲击对世界实际利率和全球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巨额战争开支引致的财政恶化推高了世界利率,当利率上升超出稳定区间所要求的界限时,便会刺破泡沫,诱发危机。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是本轮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而潜藏在战争背后的"美元霸权"才是本轮危机的实质根源。为应对"美元霸权",中国应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公齐  
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采取措施减少金融海啸的冲击。小国金融危机是大国与小国间的经济失衡及大国利用优势货币转嫁和分散风险的结果,具有外生性;大国金融危机是内部经济风险累积不可调和的产物,具有内生性。因而在拯救金融危机的策略上大国利用其国际货币地位和完善金融体系转嫁风险或分散危机;小国则要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摆脱金融危机及其冲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欧定余  陈维涛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催生了"10+3"等东亚区域合作,东亚合作的深入使东亚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关系日益深化。文章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东亚如何在相互依赖中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洛林  余永定  李薇  
日本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王洛林,余永定,李薇一、当前日本面临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金融业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到1995年终于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主要表现是:1.金融机构受到不良债权的严重困扰...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韩霖  
近日,世界税收领域令人瞩目的大事似乎都与"增税"或试图"增税"有关。无论是澳大利亚推出的"矿产资源租赁税",还是日本近乎夭折的消费税增税,或是美国各州大幅提高的烟草税,似乎都在讲述一种新的趋势:增税势在必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各类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影响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因素发生了新变化,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不能适应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关系的需要,必须进行变革,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谭爱花  李万明  谢芳  
"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民工荒"在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各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农民工三个层面深入探究后金融危机下"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建设性对策,这是对"民工荒"成因和对策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吴松洋  
市场情绪变化是影响股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自身变化及其对股债关系的影响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股债关系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危机前后我国股债(国债和企业债)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债来说,在危机前的股市牛市(熊市)中,股市的乐观(悲观)情绪会传染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债总体呈现正向关系并产生非对称性;危机爆发后,强烈的恐慌情绪使股债关系呈现"跷跷板"效应,随着市场恐慌的缓解和股市的反转,"跷跷板"效应减弱,但在股票牛市行情确立后,债券避险功能丧失,"跷跷板"效应再次增强;在股市震荡期内,无论危机前后的股债关系都比较微弱。而企业债只在危机爆发后熊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