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5)
2023(16831)
2022(14052)
2021(12837)
2020(10882)
2019(24620)
2018(23691)
2017(45313)
2016(24357)
2015(27288)
2014(26470)
2013(26400)
2012(24362)
2011(22038)
2010(21916)
2009(20908)
2008(20001)
2007(17533)
2006(15040)
2005(13572)
作者
(70319)
(58730)
(58484)
(55621)
(37150)
(28415)
(26588)
(22733)
(22249)
(20573)
(20052)
(19538)
(18386)
(18368)
(18367)
(18365)
(17704)
(17241)
(17052)
(16926)
(14525)
(14296)
(14244)
(13511)
(13261)
(13090)
(12900)
(12819)
(11702)
(11677)
学科
(100825)
经济(100717)
管理(67217)
(66360)
(53431)
企业(53431)
方法(48929)
数学(44317)
数学方法(43946)
中国(33114)
(29474)
金融(29472)
(28631)
(27511)
银行(27458)
(27210)
(26449)
(23821)
贸易(23804)
(23269)
(21559)
业经(21113)
(19148)
(18771)
地方(18748)
财务(18739)
财务管理(18700)
农业(18221)
企业财务(17829)
环境(14446)
机构
大学(345657)
学院(344906)
(151129)
经济(148394)
管理(129425)
研究(119723)
理学(112168)
理学院(110960)
管理学(109152)
管理学院(108550)
中国(98814)
科学(71651)
(71113)
(69111)
(62951)
(60908)
中心(57053)
财经(56110)
研究所(55654)
业大(52615)
(51286)
农业(50205)
经济学(49049)
(48596)
北京(44695)
经济学院(44670)
(42159)
财经大学(42082)
(41561)
师范(41007)
基金
项目(232508)
科学(182611)
基金(171989)
研究(164618)
(151814)
国家(150621)
科学基金(128070)
社会(107792)
社会科(102537)
社会科学(102509)
基金项目(90101)
(88655)
自然(82744)
自然科(80953)
自然科学(80926)
自然科学基金(79578)
(75628)
教育(75356)
资助(71188)
编号(64241)
重点(53084)
(52356)
成果(51441)
(49982)
(49101)
国家社会(46077)
创新(46057)
科研(45797)
教育部(45039)
课题(44160)
期刊
(154771)
经济(154771)
研究(99844)
中国(63297)
学报(58686)
(56555)
(53285)
科学(51757)
(48699)
金融(48699)
管理(44542)
大学(43540)
学学(41609)
农业(37609)
财经(28359)
教育(28043)
经济研究(27911)
技术(25925)
业经(24349)
(24340)
(20701)
问题(20547)
(20448)
国际(18370)
(16990)
世界(16766)
统计(16736)
技术经济(16574)
理论(16351)
商业(15962)
共检索到506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遭受冲击。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原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之后的货币乘数。通过基本统计分析与单位根检验,得到了货币乘数不稳定这一结论。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货币乘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燕芬  
本文首次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对我国的基础货币数据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协整方法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的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Engle-Granger两步法的分析结果均显示,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我国的货币乘数不稳定。因此,我国央行目前采用的以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这一框架,缺乏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支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朝阳  
货币乘数稳定性是中央银行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货币乘数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有两种方式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存量的影响:一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导致货币存量的变化;另一种是把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理解为基础货币变动,而不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剔除央行主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后,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明  白雅娟  
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变量——货币乘数着眼,研究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乘数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动情况,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反映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效果。根据从2006年3月到2009年10月的数据,发现中国货币乘数总水平有所缩小,但相对美国货币乘数的巨幅收缩则仍然显得比较平稳,使我国得以运用相对较少的基础货币增幅换取了较大的货币供给增幅。同时,尽管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较大,但预测公式仍然保持了基本稳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  李佳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由此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晓  李佳  
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分析,并探讨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吻合性,以及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因此本文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与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由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较粗放,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因此本文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以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主要研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通缩、促增长。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变化的原因,货币信贷的增长需要货币乘数的提高。再次本文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考察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我国在"保增长"宏观经济目标下的信贷增长,强调在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情况下,实际信贷增长要突破信贷目标。随着经济转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必须加以防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邢哲  
货币乘数的变化是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由于金融制度及金融深化水平不同,央行影响货币乘数的能力自然会有差异,本文从货币乘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我国2001年至2007年期间货币乘数的变化及央行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货币乘数变化的分析,印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帆  
本文以2000年至2012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狭义货币乘数K1和广义货币乘数K2的趋势;推导出影响K1和K2的因子,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各因子与K1、K2之间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机理;并剖析了各因子的变动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云峰  董邦国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 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贵发  
传统货币乘数理论由于简化了银行的行为,导致其对有关现象难以给出合理解释,本文通过借鉴Freixas和Rochet理论模型,构建了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五部门分析模型,并以中国2006-2011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研究货币乘数与银行资产负债调整的关系。研究表明,面对外部冲击,银行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我国货币乘数基本稳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丰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内有许多学者沿用西方的理论和计量方法直接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结论。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显著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现象不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光  
本文在协整分析的框架内,首先使用年度数据检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而后通过Andrews和Kim(2003)样本端点结构变化检验的自举分析,使用季度数据研究1993—1996年的高通胀和2007年新一轮通胀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M1和M2的需求函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发生了结构变化。与90年代高通胀不同,新一轮价格上涨没有影响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以期为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占风  涂占新  陈妤  
:近年来,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多次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本文利用199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传导两个方面,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相关变量的关系,得出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中介变量的控制效果都是显著的;中介变量的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明显,但存在着1~5个季度的滞后;贷款余额的增加会引起PPI的上涨等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