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3)
- 2023(10675)
- 2022(8706)
- 2021(7998)
- 2020(6694)
- 2019(14817)
- 2018(14102)
- 2017(27573)
- 2016(14706)
- 2015(15706)
- 2014(15301)
- 2013(15121)
- 2012(13991)
- 2011(12390)
- 2010(12443)
- 2009(11760)
- 2008(10596)
- 2007(9159)
- 2006(7819)
- 2005(7065)
- 学科
- 济(56998)
- 经济(56932)
- 业(44948)
- 管理(41840)
- 企(37132)
- 企业(37132)
- 方法(27321)
- 融(26936)
- 金融(26936)
- 数学(25020)
- 数学方法(24858)
- 银(24051)
- 银行(24007)
- 行(23249)
- 中国(20861)
- 财(19977)
- 制(15464)
- 农(15333)
- 务(14570)
- 财务(14550)
- 财务管理(14533)
- 企业财务(14137)
- 地方(12980)
- 业经(12779)
- 贸(11619)
- 贸易(11611)
- 易(11339)
- 中国金融(11280)
- 学(11269)
- 农业(10776)
- 机构
- 学院(201677)
- 大学(201460)
- 济(84965)
- 经济(83450)
- 管理(75957)
- 研究(67936)
- 理学(66603)
- 理学院(65889)
- 管理学(64723)
- 管理学院(64398)
- 中国(58206)
- 科学(42706)
- 农(41900)
- 京(41291)
- 财(40706)
- 所(34702)
- 业大(34652)
- 中心(33745)
- 农业(33500)
- 财经(33385)
- 研究所(31925)
- 经(30733)
- 江(28600)
- 经济学(27800)
- 财经大学(25586)
- 经济学院(25509)
- 北京(25420)
- 融(24570)
- 院(24208)
- 金融(24157)
- 基金
- 项目(143020)
- 科学(112241)
- 基金(107014)
- 家(96334)
- 国家(95540)
- 研究(95263)
- 科学基金(81573)
- 社会(63662)
- 社会科(60762)
- 社会科学(60744)
- 基金项目(57460)
- 自然(55386)
- 省(54787)
- 自然科(54244)
- 自然科学(54223)
- 自然科学基金(53319)
- 划(47295)
- 资助(43716)
- 教育(42778)
- 编号(34976)
- 重点(32333)
- 部(31390)
- 创(30719)
- 发(30030)
- 创新(28844)
- 科研(28686)
- 计划(28290)
- 国家社会(27342)
- 教育部(26692)
- 成果(26452)
共检索到29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饶卫 闵宗陶
本文用ARJI跳跃扩散模型来探讨金融危机对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与中国大陆股市产生跳跃频率与跳跃所引起的变异,并比较总变异、跳跃所引起的变异与扩散所引起的变异在金融危机期间与非金融危机期间是否有差异,最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与中国大陆股市波动性间的关系。
关键词:
ARJI模型 金融危机 股市波动 联动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英杰
随着美国股市大幅波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次贷危机已转化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主要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结果的VAR结构化、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危机前和危机期间六个主要国家(地区)的股市进行联动性实证分析,发现危机期间股市联动性加强,美国股指对其他股指的影响增大;英美之间因实体经济竞争产生的联动在危机期间被全球风险导致的共同震荡所取代;危机期间日元套利资本在美日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加剧了美股波动,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日股波动;危机期间日经指数取代恒生指数而成为美股向亚洲市场的直接价格传导者;上证指数与世界股指的联动在危机期间显著增强,但仍然是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孟卫东 周新生 柏骥
以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我国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使用调整后的EGARCH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明显减弱———这与美国股市明显不同,且波动性结构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表现为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减弱、中国股市波动的持久性增强等。最后,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金融危机发生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是中国股市波动性结构变化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
股市波动 金融市场 股指波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熊家财
通过建立VAR-MGARCH-BEKK模型对我国沪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都只存在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的直接波动溢出,而美国和日本股市只能通过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产生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沪市的对外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其他股市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统筹性,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袁圆 戚逸康
本文采用股票指数数据,通过BEKK-GJR-GARCH模型考察了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在金融危机发生的特定时间窗口下,两者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此外,本文在引入表征危机事件和地产调控冲击的虚拟变量之后,考察了冲击对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两种溢出效应都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地产板块对整体股市的波动溢出持续性很小,但冲击会加剧波动;反之,整体股市对地产板块的波动溢出则具备持续性,冲击更强烈。波动溢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期间存在变化,直接冲击作用均减弱,但非对称性依旧突出。危机和地产调控对于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的波动性存在明确影响:直接来看,2010年的房市调控影响幅度最大,超过2015年股灾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点值得房市调控政策制定者注意;间接来看,六次事件中的五次均对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的相关性有影响,普遍性很高,因此,风险监管层有必要关注不同冲击下股市内部相关性的变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龚朴 黄荣兵
为了揭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我国内地股市的冲击大小,本文基于中美股市的联动性,采用时变t-Copula模型测算次贷危机对内地股市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次贷危机加剧了我国内地股票市场的震荡,不过次贷危机对内地股市冲击的程度并不高,而且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内地股市的影响呈阶段性的变化;结果也显示香港股票市场在危机的传染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股市的剧烈震荡易于通过香港股票市场传导至内地股票市场。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潘婉彬 熊欣慰
基于分位点相协回归模型对黄金价格与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危机期间黄金价格与汇率呈现显著为负的极端尾部相依,即市场低迷或高涨时两者走势相反;危机期间由于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的高涨转变为正的极端尾部相依,即市场低迷或高涨时两者走势趋同.此外,危机期间黄金价格与欧元、澳元、英镑、加元汇率存在对称的极端尾部相依,但长期呈非对称的极端尾部相依.最后,黄金价格与汇率的尾部相依随分位点变小而增强,即市场高涨或低迷时相依程度更强.
关键词:
黄金 外汇 金融危机 联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刘杰 乔桂明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和蔓延,选取沪深3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标准普尔指数2008年9月10日到2010年10月7日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股市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三地股市具有显著的联动性。这一研究结果有利于投资者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也有利于监管者对系统性风险进行预期监管;同时对我国股市国际化进程的认识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罗阳 方媛媛
文章在回顾多元GARCH类模型的基础上,用多元对角VECH-GARCH模型分析整个大中华区四个股市之间的相关关系;用多元DCC-GARCH模型分析它们之间的动态联动性。结果表明:大中华区的日收益率波动的条件方差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持久的,大中华区股市的波动呈现出趋同的现象。2006年中国大陆基本完成股改以后,沪深股市相关性明显的增强,而且大陆股市之间及与香港股市之间的相关性显著的提高,这说明股改对我国的股市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2006年的股改基本完成和2008以来积极的两岸政策,导致两岸股市的相关性明显增强;而香港和台湾股市的相关性受国际股市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莱 张宏志
伴随中国经济及金融的逐步开放,中美股市不仅出现了显著的联动,而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这种联动还显著增强。现有研究分析了中美股市的联动及其相依结构,但几乎没有涉及联动及危机期间联动增强的原因。本文通过在(DCC)GARCH模型中引入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允许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响应时变,分析了中美股市联动及危机期间联动增强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冲击的跨国传导和传染是中美股市联动的主要动因,危机期间的净传染是中美股市联动增强的一个原因,但解释力不强,理性传染是危机期间中美股市联动增强的主因,在引起理性传染的宏观经济因素中,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结构性突变最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秋灵 刘伟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2007年8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的日数据,文章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日收益率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对投资者及时采取合理准确的投资策略以及管理当局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有一定指导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黄飞雪 寇玲 杨德礼
为研究波动溢出效应是否存在于中英美股市问,若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如何,截取2005年7月22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沪深300指数共1045个日收盘数据,时间段分为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构建三元MGARCH-BEKK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危机发生前,中英美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为:先从英国到美国再到中国;(2)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英美股市间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传导机制变为:先从美国到英国再到中国。通过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美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国,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2)中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天栋 章洋
本文基于BVGARCH-BEKK模型对比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汇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揭示金融市场联动特征和金融危机对其内在影响。实证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汇市的波动风险会显著地传导到股市,而股市的波动不会对汇市产生明显的影响。危机前后地产、工业板块与汇市的互动关系同总体股市与汇市的互动关系趋同,而危机爆发后汇市对商业、公用板块的传递效应消失。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宏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资本市场的联系也比以往更加紧密,文章通过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ECM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和香港、日本、美国、日本、欧洲以及新加坡等主要国际股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股票价格和收益率两个方面研究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和溢出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德珵 孙路 陈哲
在梳理国际主要股票市场间联动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1991-2011年数据,通过对各个时间区间的分析尤其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后比照,按照由表及里、由特征属性到变化趋势与影响机制的系统与动态分析的思想方法,对国内A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1)2000年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境内外主要股市联动性显著增强;(2)境内外股市相互冲击效果不断增大,传导速度加快;(3)在股市资金联动性不断加强的同时,波动幅度也随之扩大;(4)这种市场联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