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4)
- 2023(5852)
- 2022(4788)
- 2021(4391)
- 2020(3798)
- 2019(8393)
- 2018(7810)
- 2017(15944)
- 2016(7953)
- 2015(9059)
- 2014(9096)
- 2013(9269)
- 2012(8724)
- 2011(7773)
- 2010(8167)
- 2009(8149)
- 2008(7042)
- 2007(6261)
- 2006(5748)
- 2005(5491)
- 学科
- 济(34988)
- 经济(34960)
- 银(32904)
- 银行(32759)
- 行(31240)
- 融(29507)
- 金融(29507)
- 业(23684)
- 企(20335)
- 企业(20335)
- 管理(20020)
- 制(17403)
- 中国(16699)
- 方法(13831)
- 数学(12262)
- 数学方法(12196)
- 中国金融(11759)
- 业务(11337)
- 地方(10745)
- 度(10444)
- 制度(10442)
- 产业(10002)
- 银行制(9914)
- 业经(9511)
- 财(9200)
- 农(7946)
- 体(7805)
- 体制(7022)
- 务(6723)
- 财务(6708)
- 机构
- 大学(110230)
- 学院(109850)
- 济(53592)
- 经济(52560)
- 中国(42784)
- 管理(42097)
- 研究(37143)
- 理学(35028)
- 理学院(34726)
- 管理学(34303)
- 管理学院(34088)
- 银(29162)
- 银行(28055)
- 财(26353)
- 行(26134)
- 京(22733)
- 融(21541)
- 金融(21182)
- 财经(20818)
- 中心(20485)
- 经(18864)
- 经济学(18406)
- 所(17660)
- 科学(17558)
- 人民(17302)
- 经济学院(16838)
- 江(16782)
- 财经大学(15843)
- 研究所(15723)
- 国人(15688)
- 基金
- 项目(67382)
- 科学(53808)
- 研究(52096)
- 基金(49721)
- 家(41086)
- 国家(40735)
- 科学基金(35827)
- 社会(35105)
- 社会科(33777)
- 社会科学(33772)
- 省(26018)
- 基金项目(25733)
- 教育(22924)
- 划(21196)
- 资助(21038)
- 自然(20669)
- 编号(20369)
- 自然科(20213)
- 自然科学(20211)
- 自然科学基金(19889)
- 成果(16785)
- 发(16155)
- 部(15246)
- 创(15170)
- 重点(15114)
- 国家社会(14871)
- 性(14184)
- 创新(14111)
- 课题(14106)
- 发展(13926)
共检索到187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石凯
近年来,美国银行产业受到金融危机强烈冲击,问题银行增加、资产规模收缩、资产质量恶化、经营业绩下降。研究显示,目前,美国银行体系仍然在相对恶劣的状况下运行。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美国的银行体系已经复苏,与此相反,在经营环境继续恶化和风险承受能力持续下降的双重冲击下,未来,美国银行产业仍然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美国银行产业 复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平 余根钱
以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为起点,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过程、冲击途径和冲击程度,并用分行业和分地区的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以全新的视角对政府调控的作用进行了归纳;经济回升是政府调控结果,回升又带动经济内在动力的增加,从而为政府退出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金融危机的空前深化不仅有助于启发我们挣脱盲目崇拜西方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的思想枷锁,也向我们警示了开放经济环境下的风险传染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守东 田艳芬 邵志高 杨东亮
从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和汇率风险视角构建的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指数更具时效性;建立时变参数模型,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冲击,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明显的负向冲击。为避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加剧,应从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三个角度来控制银行风险的积累;特别是在制定实施刺激经济的措施时,要避免其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关键词:
流动性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正>文章系统回顾美国地区银行危机,分析其出险情况、救助措施,指出其出险原因的内部因素为经营模式脆弱性,外部因素为美国加息周期下的挤兑风险。文章初步探讨了下一阶段美国银行业前景,并总结了此次危机的几点启示,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监管改革在阻止危机传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应重视地区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引发的风险,并妥善处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梅波 吕朝凤
金融危机会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增长路径、降低其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同时也会通过资本渠道、外贸渠道、产业结构调整渠道对他国经济产生冲击。本文通过考察外部金融危机通过外贸渠道对东南亚国家经济产生的影响,得出金融危机外部冲击对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影响期为1-3期、对不同国家产出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南亚各国从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中复苏的路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外部冲击 东南亚国家 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和平
正当苏东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恶果付出沉重代价。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跌入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的深渊,生产萎缩,失业剧增,企业倒闭,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处在一派萧条之中。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市场、资本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杨丹辉 黄速建 张其仔 罗仲伟 陈耀 吕铁 刘楷
本文根据目前各种统计数据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工业的反应。外部需求萎缩致使中国工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利润明显减少。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不佳;工业增长的区域结构调整加快,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增大。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的情况下,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同时也为中国工业发展路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政府尚须出台更有效的后续政策应对日趋加深的危机影响。从长远来看,中国工业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建立层次丰富、结构完整的大国工业体系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长期任务。
关键词:
工业发展 金融危机 出口 产业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德旭 郑联盛
在对不同的金融危机的历史研究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具有较为普遍的演进规律与进程,一般具有危机孕育、引发、爆发和深化等阶段,逐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功能、金融稳定性和实体经济等造成巨大的冲击,并对政府政策提出挑战。政府在金融危机防范和救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和吸收器,政府政策的合理性决定着危机处置的有效性。政府应该坚持及时性、针对性和与市场相协调的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等相关措施,并加强对政策措施的评估与反思。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演进 冲击 政府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订单减少或流失,沿海地区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最先受到生产和出口冲击,进而使得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农民工受到就业冲击。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加深,中国未来城镇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为此,我们需要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把"反冲击"和"反周期"的政策措施有效结合起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韩剑
本文从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把流动性划分为资金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阐述流动性的扩张和收缩与金融危机的相互联系。重点分析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纵向和横向传染的四条机制,包括银行同业市场中流动性危机的传染、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相互传导、预期传染和心理恐慌以及跨国溢出与挤出。文章进一步对流动性的国内和国际监管及流动性危机的救助与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 金融危机 传染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飞洋 马永强
本文基于政府、银行与企业三方利益博弈的视角,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的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下民营企业信贷约束的变化规律,以及政策性负担、政治关系和银企关系对民营企业信贷软约束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信贷约束的硬化与软化,是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不对等的利益博弈的结果,并分别伴随着宏观货币政策的从紧和宽松相应出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