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0)
- 2023(15971)
- 2022(13422)
- 2021(12113)
- 2020(10535)
- 2019(23501)
- 2018(22824)
- 2017(44197)
- 2016(24108)
- 2015(27070)
- 2014(27057)
- 2013(27082)
- 2012(25685)
- 2011(23589)
- 2010(24333)
- 2009(23306)
- 2008(22697)
- 2007(20624)
- 2006(18621)
- 2005(17110)
- 学科
- 济(115356)
- 经济(115230)
- 管理(67381)
- 业(64140)
- 企(50617)
- 企业(50617)
- 方法(44387)
- 数学(39288)
- 数学方法(38937)
- 中国(34715)
- 融(29353)
- 金融(29350)
- 农(29073)
- 银(28769)
- 银行(28705)
- 财(27966)
- 行(27696)
- 地方(27408)
- 学(24804)
- 制(24649)
- 业经(23287)
- 贸(20718)
- 贸易(20700)
- 易(20085)
- 农业(19631)
- 务(16881)
- 财务(16846)
- 财务管理(16803)
- 环境(16595)
- 体(16074)
- 机构
- 大学(363931)
- 学院(361982)
- 济(157192)
- 经济(153940)
- 管理(131175)
- 研究(130279)
- 理学(111768)
- 理学院(110388)
- 管理学(108528)
- 管理学院(107843)
- 中国(103805)
- 科学(79966)
- 京(76984)
- 财(73758)
- 所(68524)
- 农(67992)
- 研究所(62183)
- 中心(60296)
- 财经(58320)
- 江(56416)
- 业大(55397)
- 农业(53918)
- 经(52614)
- 经济学(50112)
- 北京(48786)
- 范(47032)
- 师范(46463)
- 院(45594)
- 经济学院(45185)
- 州(44974)
- 基金
- 项目(231442)
- 科学(179958)
- 基金(167523)
- 研究(163970)
- 家(148093)
- 国家(146857)
- 科学基金(122933)
- 社会(105437)
- 社会科(99962)
- 社会科学(99930)
- 省(90613)
- 基金项目(88332)
- 自然(78894)
- 自然科(77014)
- 划(77003)
- 自然科学(76980)
- 自然科学基金(75621)
- 教育(74265)
- 资助(68625)
- 编号(65042)
- 成果(54173)
- 重点(53312)
- 发(51806)
- 部(50934)
- 创(47828)
- 课题(45793)
- 创新(44990)
- 科研(44763)
- 国家社会(43997)
- 计划(43322)
- 期刊
- 济(179482)
- 经济(179482)
- 研究(111354)
- 中国(69940)
- 学报(63018)
- 农(61804)
- 财(56394)
- 科学(55089)
- 融(48847)
- 金融(48847)
- 管理(47146)
- 大学(46162)
- 学学(43882)
- 农业(40341)
- 教育(32252)
- 财经(30136)
- 经济研究(29764)
- 技术(28520)
- 业经(27273)
- 经(25979)
- 问题(24044)
- 业(20474)
- 贸(19942)
- 技术经济(18998)
- 版(18102)
- 理论(18098)
- 国际(17625)
- 统计(17522)
- 商业(17223)
- 实践(15965)
共检索到556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郑甘澍
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完全消失,而我国却将率先走出危机的阴影。代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温州、泉州以及东莞地区也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后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恢复迹象。本文利用有关数据比较分析这三个地区经济受此次危机的影响情况和恢复程度,通过比较从中提取受影响程度最小的区域,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因素,探讨与思考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雪梅 李奎 杜丹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危机对各区域增长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从经济增长因素变动来分析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以及各地区在危机中的经济增长表现及潜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可持续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成了以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生产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是催化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劳动分工新的均衡机制尚未浮现,经济全球化继续向深入方向发展。在此条件下,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向均衡化方向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延续危机之前的基本走势,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向西、向北方向移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 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后凯
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由东南沿海向北部和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的趋势,其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目前已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这种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外贸出口、工业生产、房地产业、地方财政和劳动就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总体上看,这次金融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和基本面。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应该实行长短结合,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促升级、促协调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青
文章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及现状,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 调控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我国外资外贸的国内区域分布一直以来呈现很明显的不平衡。但金融危机以来,这一区域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资与外贸在国内三大区域分布的过程和特征,揭示了外资外贸区域分布的今后趋势及其决定因素,最后结合上海改革开放实践,分析了外资外贸的区域分布新变化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影响及启示。
关键词:
外资 外贸 区域分布 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骆东奇 郭英 李乐 赵伟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已经日益显现,但由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结构特点不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整体影响出发,通过选取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分析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对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而言,国际和国内市场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原因在于:市场分割所导致的狭小的内部市场规模不足以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但东部地区可以借助广阔的外部市场,在报酬递增机制作用下,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源集聚,政策难以扭转这种局面。金融危机改变了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国外市场需求的衰落凸现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这为中西部崛起进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适当的政策措施无疑将会发挥关键性作用,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消除行政性阻隔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地区差距 市场规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简玉刚 李玲 李静
2008年全球经济遭遇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严重肆虐,这场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甚至更深层次的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直到现在仍然引人深思。由于我国大陆地区各区域经济结构不同,因此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复苏增长表现出独特的区域差异。文章从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整体复苏增长的情况出发,通过选取多个复苏能力指标,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将数字图形化,并通过对比分析金融危机时的地区差异图形,得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大陆地区经济复苏呈现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经济复苏 区域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福成
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根源的探究和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审视,都显示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巨大生命力。以《资本论》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重温《资本论》,结合中国国情,为有效抵御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扩大内需并稳定外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魁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高等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课程改革、专业结构及学科发展等都受到挑战。为此,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的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点,通过对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反思,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西方国家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我们能够更为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这场危机本身以及在应对危机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智一
韩日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经济的思考宋智一迄今全球共发生过25次金融危机。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多导因于某些金融机构的倒闭,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内在脆弱性及其积累构成了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金融风险;有人则认为几乎所有的金融风险都与金融资产价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金融危机给经济学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工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四个方面,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智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