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4)
2023(5799)
2022(4756)
2021(4425)
2020(3901)
2019(8623)
2018(8120)
2017(16203)
2016(8590)
2015(9424)
2014(9327)
2013(9129)
2012(8651)
2011(7674)
2010(8233)
2009(8055)
2008(7070)
2007(6284)
2006(5642)
2005(5270)
作者
(22198)
(18066)
(17629)
(17233)
(11533)
(8498)
(8463)
(6934)
(6823)
(6619)
(6114)
(6076)
(5617)
(5602)
(5597)
(5579)
(5289)
(5073)
(5019)
(5009)
(4380)
(4361)
(4202)
(4098)
(4097)
(4074)
(3978)
(3929)
(3601)
(3552)
学科
(29051)
经济(29006)
管理(27644)
(25942)
金融(25942)
(25303)
(22871)
银行(22865)
(22484)
企业(22484)
(22196)
(16460)
中国(16078)
(11395)
中国金融(11055)
(10895)
财务(10875)
财务管理(10851)
企业财务(10462)
方法(9953)
数学(8552)
数学方法(8454)
地方(7865)
业经(7501)
(7443)
(6969)
(6555)
国家(6307)
体制(6083)
(5575)
机构
大学(112633)
学院(110828)
(48030)
经济(46888)
管理(39616)
研究(38439)
中国(37951)
理学(32887)
理学院(32540)
管理学(32147)
管理学院(31928)
(28536)
(23872)
财经(21341)
中心(20255)
(19416)
科学(19272)
(18930)
(18369)
(17786)
银行(17730)
金融(17439)
(16628)
研究所(16584)
经济学(16322)
(16276)
财经大学(16137)
北京(15644)
人民(15600)
(14975)
基金
项目(67542)
科学(53119)
研究(52656)
基金(49375)
(41636)
国家(41235)
科学基金(35314)
社会(34354)
社会科(32688)
社会科学(32679)
(25369)
基金项目(25368)
教育(24096)
(21511)
编号(21444)
自然(20611)
资助(20524)
自然科(20162)
自然科学(20159)
自然科学基金(19795)
成果(19786)
(15799)
重点(15438)
(15385)
课题(14938)
(14712)
国家社会(14480)
(14467)
(14271)
项目编号(14210)
期刊
(53066)
经济(53066)
研究(39521)
(31077)
金融(31077)
(24741)
中国(23969)
管理(15562)
(14483)
学报(14216)
教育(12965)
科学(12490)
大学(11977)
财经(11104)
学学(11030)
(9461)
经济研究(9207)
农业(9127)
技术(7412)
财会(6765)
国际(6639)
世界(6632)
业经(6512)
问题(6479)
会计(6469)
理论(6446)
(6027)
实践(5672)
(5672)
中国金融(5317)
共检索到185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邓瑛  朱新蓉  
金融危机中欧美政府的积极救市孕育了宏观调控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本文从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反思着手,探讨以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导致经济失衡和泡沫中扮演的角色,从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政府救助的道德风险、低利率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非对称调控方式的不稳定性以及单一货币政策框架的脆弱性等五个方面逐一解析,并提出了为化解和应对危机未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调整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旭东  
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及时地进行宏观调控予以应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次宏观调控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采取的宏观调控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次调控时面临的外部冲击大小不同,调控的灵活性、预见性不同,调控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力度不同,调控时的经济体制基础不同,调控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同。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能更为有效地拉动内需,走出经济低迷的状况。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卢岚  邓雄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随着其影响的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迅速下降,信贷骤然紧缩,许多金融机构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正逐步显现。为挽救经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应对措施,推出了一些新的流动性管理手段,各国央行联手注入流动性,有的甚至突破最后贷款人范围直接救助等等。深刻理解当前金融危机实质,以及研究在金融危机中,当一些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建成  包双叶  
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高度重视住房消费与住房投资,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对二者的区别对待。"鼓励消费,抑制投资"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住房投资的信贷风险较高,容易引发银行危机,乃至整个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而住房消费似乎具有某种"抗体",其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从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从现实层面推翻了以上传统认识,有力冲击了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住房消费与住房投资在多重视角下的重新解读,从理论层面修正了传统认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王建军  张国柱  
文章用金融危机四阶段周期理论剖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通过构造金融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及贸易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对20国集团国家金融危机隐蔽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和危机恢复期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金融渠道具有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贸易渠道具有次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传染性变化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同步;贸易渠道传染性周期演进滞后于金融渠道;金融危机恢复期宏观经济变量显著性增强,表明调节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兰宗敏  吴琛琛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美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美国推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在广泛利用G7、G20等多边协调平台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创造了联合降息、货币互换等新机制,并大量进行各种非正式的双边、多边政策协调,其政策协调的目标和形式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外溢性的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应在完善国内政策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实力提升的有利时机,逐步创建为我所用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兰宗敏  吴琛琛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美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美国推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在广泛利用G7、G20等多边协调平台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创造了联合降息、货币互换等新机制,并大量进行各种非正式的双边、多边政策协调,其政策协调的目标和形式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外溢性的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应在完善国内政策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实力提升的有利时机,逐步创建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新立  
过去的2009年,是我国全面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一年。2009年我国经济呈现出一个前低后高的回升态势,在应对危机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中走出了一个V型的复苏之路。整个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基本形成,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的代价。当前我们的经济回升存在着脆弱性,存在不巩固、不稳定、不协调等问题。为了保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新的一年应坚持扩大内需不动摇,继续维持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需要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创造出口需求、维持房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涧生  姚淑梅  李大伟  杜琼  季剑军  
一、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举措(一)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1.财政政策。一是密集推出经济刺激方案紧急救市。2008年2月,布什政府出台了规模14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应对危机。同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资金总额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银胜  
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及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不同时点下我国宏观调控背景的比较分析,重点研究了应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应该选择的宏观调控目标、着力点及相关调控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耀  
在全球经济景气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迪拜债务链终于断裂,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又一波震荡。金融危机史表明,大量的微观审慎行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孕育并加速了宏观经济的动荡。只有通过研判经济周期,采取有利于宏观审慎目标的逆周期政策安排,才能够降低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或弱化其破坏性。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更要学习以市场化的方式,通过相关的宏观审慎措施应对大量集中的微观审慎行为带来的金融新挑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选  龚六堂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主要采取了超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强力干预日元汇率、直接干预股票市场、大力整顿金融环境、出台政策告示等措施。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后危机时期制订货币政策不应当只盯住单一目标,要注重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配合,警惕信贷资金不流入实体经济,防止陷入赤字财政陷阱,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时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苗迎春  周茂荣  杨继梅  
2007年,一场由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系列华尔街银行危机拉开了世纪金融风暴的序幕。面对战后空前的大危机,各国政府联手应对,几乎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问题。对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从淡化总量政策到强化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反方向的组合向同方向的组合转变,汇率政策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转向贬值的方向,从近期的刺激需求逐渐转向兼顾活跃和改善供给。2009年的中国经济会比2008年更困难,未来两三年的中国经济将比较困难,但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保持高速增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珍  王海东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起步晚,机制还不健全,尚存在微观上保障不足,宏观上覆盖面窄、不利于其天然双向调节经济波动功能的有效发挥等问题,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本文研究认为:应深刻总结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在不超越发展阶段、充分权衡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一方面,失业保险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高覆盖面,特别是失业风险较高的农民工,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应提高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在应对经济波动方面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其宏观上调节需求、平滑波动的功能,随着参保率的提高,基金规模的加大,这方面的空间也将随之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