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9)
2023(11866)
2022(9602)
2021(9073)
2020(7570)
2019(17083)
2018(16552)
2017(30444)
2016(16680)
2015(18630)
2014(18015)
2013(17137)
2012(15538)
2011(14096)
2010(14223)
2009(13384)
2008(12154)
2007(10393)
2006(9224)
2005(8417)
作者
(44918)
(37326)
(37294)
(35610)
(23573)
(18071)
(16769)
(14505)
(14480)
(13107)
(12946)
(12446)
(11872)
(11703)
(11701)
(11625)
(11053)
(10928)
(10825)
(10706)
(9307)
(9234)
(8985)
(8487)
(8468)
(8402)
(8163)
(8146)
(7499)
(7457)
学科
(60450)
经济(60376)
管理(41560)
(39197)
(31195)
企业(31195)
中国(27376)
(26796)
金融(26796)
方法(25631)
(24416)
银行(24385)
数学(23708)
(23704)
数学方法(23541)
(18283)
(17507)
(16670)
(15530)
贸易(15516)
(15288)
业经(13720)
(11979)
中国金融(11375)
农业(11311)
地方(11189)
(10740)
财务(10724)
财务管理(10706)
企业财务(10304)
机构
大学(224243)
学院(219496)
(99122)
经济(97495)
研究(81122)
管理(77884)
中国(68260)
理学(67041)
理学院(66319)
管理学(65237)
管理学院(64872)
(47094)
科学(46208)
(46137)
(40512)
(39994)
中心(37711)
研究所(37177)
财经(36336)
(33503)
经济学(33114)
业大(32958)
农业(31559)
(30713)
北京(30334)
经济学院(30034)
(29418)
师范(29038)
(28465)
财经大学(27447)
基金
项目(147935)
科学(115785)
研究(108336)
基金(107975)
(95670)
国家(94870)
科学基金(80081)
社会(70992)
社会科(67550)
社会科学(67535)
基金项目(56548)
(55515)
教育(51432)
自然(49830)
自然科(48764)
自然科学(48746)
自然科学基金(47944)
(47642)
资助(43826)
编号(41861)
成果(35103)
重点(34175)
(34036)
(32232)
(32005)
国家社会(30889)
课题(30331)
创新(29985)
教育部(29690)
大学(29372)
期刊
(100776)
经济(100776)
研究(71675)
中国(49742)
学报(37301)
(36253)
金融(36253)
(35323)
(34775)
科学(32424)
教育(31186)
大学(29019)
管理(28279)
学学(26590)
农业(23275)
经济研究(18918)
财经(18910)
(16408)
技术(16264)
业经(14217)
(13797)
(13482)
问题(13333)
国际(13154)
世界(12256)
(10085)
理论(9674)
图书(9649)
技术经济(9328)
科技(9243)
共检索到340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群英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高等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课程改革、专业结构及学科发展等都受到挑战。为此,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的思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钦梅  
不合适的经济增长方式、信息不对称、金融自由化过度及超前消费导致了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基本影响不大,但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必须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安毅  
自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至今,国际上不断发生金融危机。而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全世界再次感受到大型危机的破坏力。对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并且迅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受到本次危机的冲击更加明显。历史表明,每次危机都紧随着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我国应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复杂形成机制,并根据本国国情,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稳步推动金融乃至全社会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易建华  成钢  
在去年冬季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韩国成为全球瞩目的新焦点。韩国金融危机带有显著的外债型特点。到1997年,韩国外债额高达1530亿元,60%以上为短期外债,其中400多亿美元外债今年一季度到期。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与企业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呆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勇  
对经济学者来说,当下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极富挑战的时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更多是防过热、防通胀,重点是抑制蓬勃的增长动力不至失控,增长几乎不用担心。危机过后,可谓新旧问题交织,长期短期矛盾杂陈,国际国内互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概括来说,这几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灿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深刻的启示。1重视结构调整,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失调,出现了由“泡沫经济”引起的巨额不良债权和由于出口锐减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使生产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毅  
自1929年经济危机至今,国际上不断发生大型金融危机。而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人们再次领略到危机形成过程的异常复杂性。每一次危机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并紧随着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中国恰逢经济周期回落。对中国而言,不仅需要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防止危机向国内传染,同时更需要总结历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和演化机制,深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确保今后不发生中国式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安毅  赵婷  
自1929年大萧条后,每隔一定时期,国际上就会发生一次金融危机。每次大型危机都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不仅需要进行持久深入的理论诠释,而且需要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进行纠偏。对于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并且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而言,要少走弯路,避免危机,加快发展,就需要全面总结历次金融危机成因,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思路。金融改革的设计思路切忌生搬硬套国外模式;应及时化解经济和金融体制中的各类主要内部矛盾;确立合理的金融创新路径和节奏;理顺金融机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综合配套措施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木乙工  
一、出口退税率调整情况的回顾我国从1985年正式开始恢复出口退税政策,同时,彻底取消了实施多年的出口财政补贴,1985年当年实现退税19.8亿元,1986年至实行增值税制度前的1993年,出口退税的金额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增加。我国虽然十多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苟文均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苟文均1.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实际经济和金融体制的脆弱性而不在于投机无论是拉美还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都反映了实际经济和金融体制早已存在的脆弱性。金融危机的根源不仅在于金融体系本身的残缺,而且更深刻地植根于金融体系赖以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忠  孙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国际的最后贷款者。东亚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问题和缺陷。IMF还难以承担国际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紧密相联的。东亚金融危机使各国感到有必要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本文剖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各种方案,分析得出“7+1+1”方案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协调的最佳选择,并阐述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应坚持的原则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元旭  
一、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金融动荡和危机很早就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据IMF的资料表明,自1980年以来,该组织181个成员单位中有133个成员单位发生过重大金融动荡,52个国家的大多数银行多次丧失支付能力。进入90年代以来,金融动荡和危机更是不断,主要有:1991年英国货币危机,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全球债券市场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美元狂跌,英国巴林银行破产,1996年捷克、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银行倒闭,1997年泰国金融金融危机等,其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墨西哥危机和东南亚危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华  陈露芳  
权威的行政体制在东亚经济增长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1997年几乎席卷整个东亚国家的危机实际上反映了东亚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中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过度干预的弊端。随着东亚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国的公共行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东亚权威行政体制的改革不仅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解决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需要。在权威行政体制的转型中,政府主导经济向市场主导经济的过渡、中央政府集权向地方政府分权的转移和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成为东亚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