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2)
- 2023(13898)
- 2022(11390)
- 2021(10284)
- 2020(8494)
- 2019(18816)
- 2018(17752)
- 2017(33613)
- 2016(17563)
- 2015(19500)
- 2014(18850)
- 2013(19041)
- 2012(17953)
- 2011(16563)
- 2010(16616)
- 2009(15709)
- 2008(14417)
- 2007(12474)
- 2006(11396)
- 2005(10575)
- 学科
- 济(96544)
- 经济(96462)
- 管理(48127)
- 业(45334)
- 企(34830)
- 企业(34830)
- 方法(34305)
- 数学(31113)
- 数学方法(30959)
- 中国(30722)
- 融(27367)
- 金融(27366)
- 银(25058)
- 银行(25023)
- 行(24306)
- 地方(23851)
- 农(21437)
- 财(20018)
- 业经(18310)
- 制(18180)
- 贸(18167)
- 贸易(18152)
- 易(17705)
- 学(17377)
- 农业(15140)
- 地方经济(14610)
- 环境(14156)
- 体(12788)
- 务(11695)
- 财务(11676)
- 机构
- 大学(261816)
- 学院(259659)
- 济(128316)
- 经济(126310)
- 研究(100148)
- 管理(94898)
- 中国(82481)
- 理学(81648)
- 理学院(80675)
- 管理学(79605)
- 管理学院(79129)
- 科学(57471)
- 财(55189)
- 京(55099)
- 所(50791)
- 农(46630)
- 研究所(46391)
- 中心(45464)
- 财经(44519)
- 经济学(42999)
- 经(40762)
- 经济学院(38743)
- 业大(37800)
- 农业(36686)
- 江(36630)
- 院(35361)
- 北京(35223)
- 财经大学(33350)
- 范(31372)
- 科学院(31368)
- 基金
- 项目(173912)
- 科学(137840)
- 基金(130781)
- 研究(122748)
- 家(116527)
- 国家(115625)
- 科学基金(97637)
- 社会(84865)
- 社会科(80844)
- 社会科学(80826)
- 基金项目(68275)
- 省(64323)
- 自然(60848)
- 自然科(59470)
- 自然科学(59449)
- 自然科学基金(58427)
- 划(55267)
- 教育(53634)
- 资助(52908)
- 编号(44802)
- 重点(40208)
- 发(39823)
- 部(39551)
- 国家社会(37800)
- 创(36655)
- 成果(35416)
- 创新(34575)
- 中国(34107)
- 教育部(33965)
- 科研(33358)
- 期刊
- 济(140414)
- 经济(140414)
- 研究(83020)
- 中国(50548)
- 学报(43594)
- 农(42005)
- 财(40318)
- 科学(40256)
- 融(39405)
- 金融(39405)
- 管理(35233)
- 大学(32875)
- 学学(31643)
- 农业(27753)
- 经济研究(25427)
- 财经(23806)
- 经(20714)
- 业经(19137)
- 技术(18817)
- 问题(18580)
- 贸(17212)
- 教育(16839)
- 国际(16237)
- 世界(15727)
- 业(15198)
- 技术经济(14060)
- 统计(12829)
- 策(11601)
- 商业(11549)
- 资源(11505)
共检索到401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志国
2010年,世界经济已进入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影响乃至挑战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存在。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能否长期持续以很高的国外市场份额支撑未来经济高速增长?如果改变中国目前外需过大的发展方式,中国的投资、消费和产业结构成长将是什么样的格局?本文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一些解答,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思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育川
两年以前我们还在庆贺亚洲奇迹的成功——几十年建立在人们误以为是完善的经济基础上的强劲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自由化的市场以及全知全能的政府干预。一年前我们则热衷于谈论亚洲金融危机的独特性———源于亚洲国家私人部门、金融体系以及公司制度的结构性缺陷。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肖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文章通过分析次贷危机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现代经济学带来的巨大挑战,指出未来经济学首先应抛却经济学的自负,并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努力把握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推动抽象模型与直接经验的对话、注重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平衡以及探索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不确定性 符号经济 现代经济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勇
对经济学者来说,当下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极富挑战的时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更多是防过热、防通胀,重点是抑制蓬勃的增长动力不至失控,增长几乎不用担心。危机过后,可谓新旧问题交织,长期短期矛盾杂陈,国际国内互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概括来说,这几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金融危机给经济学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工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四个方面,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相关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钱津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少在十个方面给予现代经济学严峻的挑战,即从今往后的经济学研究必须在经济人假设、经济研究范围、价格理论、效用理论、政府作用、信用理论、金融衍生品市场、货币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经济学研究基础范畴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的理论认识创新。
关键词:
经济学 国际金融危机 挑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埃德蒙·菲尔普斯
一个国家的活跃性主要表现为创新及其在商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创新无论从消费、发展还是营销的角度看,都非常值得关注。它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带来更高的工资水平,提高国家的活跃性和世界地位。消费作为产业链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能有效检验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创新,使产业链不断持续下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消费也越来越多,中国必须实现自给自足,要特别注意创新,产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而不是主要依赖其他国家。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局势下,消费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消费者如果能够储蓄得少一点,就能够刺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减少失业率。为应对更多的出口需求,中国应把资源从出口方面调转过来,要通...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锡良
虽然全世界联手出台了很多反危机的措施,但当前的金融危机在短期内不可能结束,中国经济率先回暖的可能性也较小。我们要防止各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失效以后出现的通货膨胀预期以及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也要注意防范政府融资平台可能出现的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宏观经济课题组 韩康 王健 董小君 樊继达 惠双民 黄文虎 张占斌 李江涛 马小芳 时红秀 张青 蔡春红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韩康副院长担任组长的"宏观经济课题组",分赴东部、中部和东北三个地区六个省市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六省市的经济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普遍对自身发展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预期持比较乐观态度,由于这些省市经济结构特点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可能性的差异。调研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理论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研究成果,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小芬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通过信用体系的连锁反应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稳定性。本文分析次贷危机的未来走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展望了次贷危机的发展趋势,讨论次贷危机和房价下跌如何影响美国实体经济,进而影响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渠道和程度。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应该相机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景德
本文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人民币汇价、进出口贸易、证券市场、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指出要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发生,有赖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金融业的不断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明棋
近期看,美国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美国金融市场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和调整。但是,美国商业银行将通过此次危机的冲击加速其兼并和整合的步伐,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将因此加快重组。对于近期美国金融资产价格走低的前景,我们一是不要在低位盲目抛售,使潜亏变成实际亏损。二是不能抱着抄底的侥幸;对于资金大进大出的冲击,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本流动的监管;对于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的前景,需要注意中国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控制;我们的银行信贷应该更加注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信用盲目虚拟扩张和收缩,金融创新也要根据我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新黄浦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黄浦新黄浦经济研究所一市场经济的存在注定着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就像高速公路和严重车祸一样,孪生兄弟般的不可分离。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金融风波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成为经济危机的睛雨表。而后工业化的水平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宗良 王志峰
一、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影响中国经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金融市场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全面的冲击,其涉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程度前所未有,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亚洲,其他地区几乎不受影响,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并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同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