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9)
- 2023(14689)
- 2022(11829)
- 2021(10883)
- 2020(8868)
- 2019(19917)
- 2018(19113)
- 2017(36813)
- 2016(19616)
- 2015(21786)
- 2014(21309)
- 2013(20836)
- 2012(19146)
- 2011(17229)
- 2010(17291)
- 2009(16430)
- 2008(15274)
- 2007(13386)
- 2006(12142)
- 2005(11098)
- 学科
- 济(80138)
- 经济(80052)
- 业(54920)
- 管理(54920)
- 企(42322)
- 企业(42322)
- 中国(32277)
- 方法(31761)
- 数学(28783)
- 数学方法(28545)
- 融(27885)
- 金融(27885)
- 银(26321)
- 银行(26286)
- 行(25467)
- 农(25282)
- 财(22369)
- 贸(19369)
- 贸易(19353)
- 制(19319)
- 易(19025)
- 业经(18912)
- 农业(16973)
- 地方(16765)
- 学(13783)
- 务(13459)
- 财务(13420)
- 财务管理(13402)
- 策(13384)
- 企业财务(12843)
- 机构
- 学院(274315)
- 大学(273724)
- 济(126091)
- 经济(123933)
- 管理(102911)
- 研究(100381)
- 理学(88403)
- 理学院(87492)
- 管理学(86209)
- 管理学院(85739)
- 中国(83848)
- 科学(57589)
- 京(57440)
- 财(57301)
- 所(50078)
- 农(49579)
- 中心(46842)
- 研究所(45627)
- 财经(45516)
- 经(41768)
- 经济学(40862)
- 业大(40429)
- 江(39553)
- 农业(38975)
- 经济学院(37018)
- 北京(36528)
- 院(35794)
- 财经大学(34037)
- 范(33606)
- 师范(33204)
- 基金
- 项目(183401)
- 科学(145539)
- 基金(136425)
- 研究(132591)
- 家(120483)
- 国家(119500)
- 科学基金(101724)
- 社会(88988)
- 社会科(84676)
- 社会科学(84658)
- 基金项目(70842)
- 省(68730)
- 自然(63911)
- 自然科(62552)
- 自然科学(62532)
- 自然科学基金(61476)
- 教育(59469)
- 划(58857)
- 资助(55729)
- 编号(51113)
- 重点(41857)
- 部(41624)
- 成果(41357)
- 发(40992)
- 创(38790)
- 国家社会(38598)
- 创新(36437)
- 教育部(35882)
- 课题(35866)
- 科研(35057)
- 期刊
- 济(134561)
- 经济(134561)
- 研究(85922)
- 中国(54799)
- 农(46320)
- 学报(43928)
- 融(43345)
- 金融(43345)
- 财(41894)
- 科学(40641)
- 管理(38168)
- 大学(33649)
- 学学(32066)
- 农业(30811)
- 经济研究(24142)
- 教育(24015)
- 财经(22976)
- 业经(21220)
- 技术(20652)
- 经(19873)
- 问题(18005)
- 贸(17297)
- 业(16731)
- 国际(16475)
- 世界(15249)
- 技术经济(13045)
- 版(12511)
- 理论(12223)
- 现代(12121)
- 科技(11855)
共检索到419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李春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外部需求拉动下,我国工业化加速增长。金融危机宣告了传统增长道路的终结,使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能过剩的矛盾突显。我国工业化进程并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停滞,应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积极谋划,加速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步伐,加快支撑我国工业化进程技术路线的战略转型,引导国内消费需求,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工业化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文君 李博
本文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举措。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短期的,从长期看,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基本没有改变,金融危机使工业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动力增强,使产业梯度转移得以加速,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工业结构 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车长波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渐由虚拟经济传递到实体经济,致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石油消费出现萎缩,国际油价急剧下跌,各国石油工业面临严峻考验。本文结合我国石油工业现状,就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挑战、机遇和应对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石油工业 金融危机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宏观经济课题组 韩康 王健 董小君 樊继达 惠双民 黄文虎 张占斌 李江涛 马小芳 时红秀 张青 蔡春红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韩康副院长担任组长的"宏观经济课题组",分赴东部、中部和东北三个地区六个省市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六省市的经济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普遍对自身发展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预期持比较乐观态度,由于这些省市经济结构特点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可能性的差异。调研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理论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研究成果,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本文从深层次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对中国经济基本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中期调整、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首先应该立足于自身问题,顺应周期波动,加快结构调整,将政策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根源 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明棋
近期看,美国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美国金融市场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和调整。但是,美国商业银行将通过此次危机的冲击加速其兼并和整合的步伐,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将因此加快重组。对于近期美国金融资产价格走低的前景,我们一是不要在低位盲目抛售,使潜亏变成实际亏损。二是不能抱着抄底的侥幸;对于资金大进大出的冲击,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本流动的监管;对于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的前景,需要注意中国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控制;我们的银行信贷应该更加注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信用盲目虚拟扩张和收缩,金融创新也要根据我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宗良 王志峰
一、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影响中国经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金融市场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全面的冲击,其涉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程度前所未有,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亚洲,其他地区几乎不受影响,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并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同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伟 陈文英 林芳 陈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速建 刘建丽 王钦
本文通过详实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一系列经济监测指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宏观运行面、运营状况和企业行为的影响,总结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影响的若干基本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金融危机的后势影响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判断。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工业企业 影响 成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浩
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演变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如何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中必须进行深层思考和对策调整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取得的成就和隐忧,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营运、就业、价格和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影响,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策略,着重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向海外投资的机会和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可行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慧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层面,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欧洲、亚洲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贸易不平衡、存在巨额贸易顺差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一大特点,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为我国带来大量的外汇储备,也成为我们抵御外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冲击的坚强后盾,然而昔日顺差的优势,成为这次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软肋。
关键词:
贸易顺差 金融危机 出口 经济增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磊
多哈谈判八年来,由于各方在农业领域的特殊保障机制、棉花补贴以及非农领域的部门减让等问题上迟迟不能达成一致,导致多哈回合的谈判难以完成。金融危机下这一谈判前景如何?将对全球和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海峰
本文论述了中国农民工的现状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就业的不利影响,指出要切实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转"危"为"机",扎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激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永刚
2011年5月9日至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重点对中美两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所关心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沟通。本文试图分析经济危机对金融、贸易、投资、货币和科技等中美核心经济关系产生的影响,并对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后凯
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由东南沿海向北部和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的趋势,其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目前已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这种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外贸出口、工业生产、房地产业、地方财政和劳动就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总体上看,这次金融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和基本面。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应该实行长短结合,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促升级、促协调有机结合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