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1)
2023(9344)
2022(7180)
2021(6300)
2020(5296)
2019(11765)
2018(11435)
2017(23282)
2016(12016)
2015(13794)
2014(13538)
2013(13385)
2012(12340)
2011(10829)
2010(11296)
2009(10931)
2008(9814)
2007(8670)
2006(7726)
2005(7201)
作者
(32897)
(27049)
(27020)
(25957)
(17529)
(13052)
(12377)
(10701)
(10267)
(9792)
(9385)
(9300)
(8694)
(8689)
(8511)
(8511)
(7977)
(7907)
(7890)
(7532)
(6843)
(6799)
(6532)
(6279)
(6200)
(6179)
(5994)
(5908)
(5452)
(5309)
学科
(55488)
经济(55431)
(39323)
管理(37884)
(32296)
企业(32296)
(28472)
金融(28472)
方法(26143)
(25914)
银行(25904)
(25003)
数学(24016)
数学方法(23930)
中国(22969)
(18662)
(15871)
(14653)
(13368)
财务(13333)
财务管理(13301)
业经(13288)
企业财务(12871)
地方(12638)
中国金融(11331)
农业(10545)
(10461)
(9518)
贸易(9507)
(9251)
机构
大学(168922)
学院(168594)
(76087)
经济(74687)
管理(64639)
理学(54928)
理学院(54444)
管理学(53736)
管理学院(53422)
研究(53093)
中国(51439)
(40171)
(33847)
财经(31894)
(29141)
中心(27823)
科学(27238)
经济学(25984)
(25575)
(25268)
(24240)
财经大学(24101)
(24089)
经济学院(23731)
金融(23620)
(23376)
银行(22393)
研究所(22240)
北京(21164)
(21046)
基金
项目(108798)
科学(86961)
研究(81800)
基金(81475)
(69132)
国家(68560)
科学基金(60254)
社会(55437)
社会科(52915)
社会科学(52903)
基金项目(42369)
(41288)
教育(37372)
自然(36495)
自然科(35661)
自然科学(35656)
自然科学基金(35104)
(34103)
资助(33718)
编号(32161)
成果(26725)
(25209)
重点(24503)
国家社会(23988)
(23498)
(22892)
教育部(22621)
课题(22210)
人文(22126)
(21894)
期刊
(79599)
经济(79599)
研究(53430)
(39476)
金融(39476)
中国(32871)
(32678)
管理(24004)
学报(23131)
(22768)
科学(20708)
大学(18937)
学学(18029)
财经(17227)
(14579)
农业(14044)
经济研究(13690)
教育(13398)
技术(12709)
业经(12267)
问题(10923)
(9375)
理论(9331)
国际(8955)
实践(8301)
(8301)
财会(8262)
技术经济(7738)
统计(7674)
商业(7649)
共检索到262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朝印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危机中遭受质疑和约束。在相关国际金融组织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努力下,资产证券化正在逐步得以恢复。要保障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对资产证券化监管的首要目标是维护金融安全,对金融效率、金融自由的追求必须符合维护金融安全的要求。相关国际组织及一些国家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律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的逻辑起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勇  刘燕  
金融危机暴露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监管制度的缺陷。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多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留存和加强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文章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的内容、难点以及可能的影响,结合正在修订中的监管改革措施,提出了我国改革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思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韦邦荣  王春贤  
从美国本轮金融危机来看,金融监管方面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已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呈现出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逆向倾斜,但金融监管还是保持传统模式。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在金融证券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流动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传统的分业功能型监管则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监控不足;二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监管结构显然不能很好适应这种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贵春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证券自律监管组织遭遇的诉讼案件明显增多。证券自律监管纠纷主要集中在自律组织未能或不当履行监管职责、纪律处分措施及程序不当、创新业务和收费规则引起的争议、会员的信用管理以及对特定主体的信息公开(披露)等五个方面。总体而言,美国法院在决定是否介入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时,仍然以自律组织享有绝对豁免权以及当事人是否穷尽救济作为考量前提,而在具体的案件审判中则倾向于审慎界定绝对豁免权的适用范围,要求绝对豁免权以及穷尽救济原则的适用应与自律监管密切相关。这些争议及判例为思考我国证券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薛海舟  赵薇  
对于金融监管模式,美国自1999年开始采取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我国自1998年开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在次贷危机前,乃至时下,我国金融界都有变更分业监管模式的呼声。不过,目前国内外相关人士已开始重新认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经营的法律制度的规制以及金融行政监管体制问题。此时,我们特别有必要重新深究中美两种经营和监管模式的优劣,并冷静思考我国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拒绝对西方的盲从。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阎建军  关凌  
本轮金融危机与次贷产品链条及其机理缺陷直接相关。本文对资产证券化中的两种保险机制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做了探讨。研究发现:按揭保险业发挥了逆周期的稳定器功能,减缓了系统性风险对住房金融体系冲击。债券保险业较深介入次贷债券及其衍生品的供需链条之中,是导致本轮金融危机中系统性风险爆发的一环。在对二者不同的风险特征做了比较分析之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完善中国保险业业务结构的若干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奎  程宝库  
国际证券监管碎片化是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国际证券监管碎片化导致各国证券监管的朝底竞争,各国证券监管和执法的代沟,免费搭车和旁观者效应问题,从而诱发金融危机。集中化国际证券监管体制能够有效消除这些问题。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只有实现国际证券监管集中化,才能有力地防止或减少未来的金融危机。国际证券监管集中化的实现路径包括赋予国际证监会组织更大的权力,建立集中化的全球性证券监管者。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细松  
美国次贷危机缘于资产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本身不是危机的主要成因。金融创新还强化了金融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因而成为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问题还在于,有缺陷的资本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负向冲击时它推进了虚拟经济崩溃向实体经济衰退的转化。因此,要防控资产证券化负向功能的快速膨胀,重点是加强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工具及其风险的监管,同时坚持金融市场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蹇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全球股价、大宗商品的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等剧烈变动。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对工业、制造业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金融危机如此广泛且迅速地蔓延也正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金融全球化的这一高级阶段。而从危机的开始到进一步发展,都与曾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推进器这一角色的金融衍生产品脱不了干系。加强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监管,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  
美国资产证券化监管漏洞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制定了新金融监管法案,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提出很多改革措施,包括改革监管机构、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以及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等。这对我国正在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是我国资产化市场很不发达,无需跟风进行监管改革;二是应关注系统性风险,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三是加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完善内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孙杰  
有研究分析,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创新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房地产资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违约掉期在制度设计、产品定价及其市场影响方面虽然有不足,但是总体评价应该是正面的,它们在未来的发展不会因此受到抑制,依然会构成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不受监管的衍生产品交易才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具体原因。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不仅是经济学家的建议,也是当前发达国家政府关注和改革的重点。如何在保证金融市场活力的前提下完善市场监管依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萌  
资产证券化在创造了市场流动性,满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需求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隐患。本文以次贷危机为例说明了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引致金融危机的一般性规律,并认为资产证券化改变了传统的融资模式,加大了内生流动性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延迟和放大了风险从而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方向、工具、中介目标选择上的难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柳勇  周强  
2007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几乎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跨国银行在金融危机国际传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经济状况良好时期,资产证券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得银行私人最优的流动性准备低于社会最优水平,二者在降低银行融资流动性风险的同时,扩大了市场流动性风险。即使从长期来看银行也是稳健的,短期资产价格波动也可能导致挤兑,引发系统性风险。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维护国内金融体系稳定的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崔晓静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获取民众支持,极力推进国际税收合作,取得了新成果。OECD关于税收政策透明度和信息交换的标准获得了普遍认可,并被纳入了众多双边税收协议;各国针对避税地完善了监管法制,尤其是美国通过的三个税收法案,为他国提供了新视角;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避税地主动与在岸国进行合作。这些新发展为国际税收合作创造了新契机,也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