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3)
2023(5048)
2022(4206)
2021(3817)
2020(3313)
2019(7100)
2018(6733)
2017(13104)
2016(7021)
2015(7952)
2014(7870)
2013(7923)
2012(7444)
2011(6600)
2010(7298)
2009(7457)
2008(6356)
2007(5672)
2006(5330)
2005(5150)
作者
(19421)
(15842)
(15681)
(15197)
(10069)
(7703)
(7303)
(6254)
(5973)
(5871)
(5436)
(5429)
(5183)
(5134)
(5082)
(5042)
(4788)
(4615)
(4480)
(4366)
(4204)
(3825)
(3787)
(3716)
(3670)
(3644)
(3595)
(3590)
(3310)
(3248)
学科
(25935)
经济(25889)
(25612)
金融(25612)
(23173)
银行(23170)
(22561)
(22472)
管理(21516)
(19527)
企业(19527)
中国(16393)
(11472)
(11231)
中国金融(10988)
方法(9389)
(8415)
财务(8385)
财务管理(8373)
数学(8144)
企业财务(8087)
数学方法(8038)
地方(8022)
(7994)
业经(7063)
(6434)
(5740)
制度(5739)
农业(5654)
理论(5549)
机构
学院(94605)
大学(94564)
(40903)
经济(39874)
管理(34452)
中国(33704)
研究(31252)
理学(27978)
理学院(27720)
管理学(27306)
管理学院(27127)
(23484)
(19700)
(19072)
银行(18445)
中心(17866)
财经(17667)
(17371)
(16637)
(16441)
金融(16132)
(15890)
科学(15549)
(15224)
人民(15173)
(14484)
(13819)
经济学(13436)
国人(13430)
中国人(13361)
基金
项目(55107)
科学(43178)
研究(42696)
基金(40036)
(33441)
国家(33103)
科学基金(28817)
社会(27673)
社会科(26401)
社会科学(26395)
(21621)
基金项目(20171)
教育(19529)
编号(17593)
(17562)
资助(17221)
自然(17095)
自然科(16752)
自然科学(16748)
自然科学基金(16479)
成果(15829)
课题(12482)
重点(12414)
(12329)
(12279)
(12180)
(11753)
国家社会(11449)
项目编号(11282)
(11190)
期刊
(48022)
经济(48022)
研究(34000)
(31518)
金融(31518)
中国(23318)
(19727)
(14297)
管理(13816)
学报(12526)
教育(11049)
科学(10973)
大学(10339)
学学(9493)
财经(9480)
农业(8079)
(8037)
技术(7734)
经济研究(7110)
业经(7073)
理论(6261)
问题(6003)
实践(5726)
(5726)
国际(5527)
(5173)
财会(5168)
农村(5027)
(5027)
图书(4987)
共检索到167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静  
利益冲突影响资信评级的独立性,使评级失误屡屡发生,不仅危害评级业自身发展,还对社会信用体系、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资信评级利益冲突表现为投资者与筹资者利益对抗、评级机构信息优势、评级机构与筹资者利益关联、高风险筹资者机会主义行为和松散的外部约束。结合理论解释,从暴露的现实问题着手进行改革,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从根本上确保资信评级质量。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学安  金文杰  
利益冲突被认为是造成信用评级机构功能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或完善监管立法,加强对利益冲突的规制。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因此应通过改革收费机制、强化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重构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实现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聂正彦  安小雪  
资信评级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原因所在。因投资者利益与筹资者利益的对抗、收费模式的变更及松散的外部监管引发了资信评级的利益冲突。利用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影响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因素后,得出应从监管者和评级机构方面着手,化解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结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史燕平  郑毅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羊淑青  谭金可  
一度被奉为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的资信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推波助澜,引起了人们对其规制立法的重新思考。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评级行业,借鉴此次危机的教训,规范行业运行,保障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势在必行。应该把握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现实,秉持发展与监管并重以及评级公正、客观与独立的理念,梳理与制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监管模式与收费机制、信息披露与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以及法律责任机制等具体的序列化、层次化的制度设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劳拉·索乐亚  夏青  
据称,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高层官员受贿丑闻已成为全球备受瞩目的利益冲突丑闻。在选择未来世界杯比赛主办国家、转播权、门票等事项中出卖投票权以获取个人利益的指控,揭示了实际发生或已被认定的重要利益冲突不仅会引起极大的名誉损害,还会使组织偏离其战略发展目标。就在FIFA事件受到极大关注之际,媒体也不断报道不同组织中已经显露出来的利益冲突事项。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总合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孕育与发展,其发展程度可以视为中国市场力量发展的一个晴雨表,但目前关于资信评级行业的研究停留在市场表象的浅层次探讨,不能和它在市场上的重要性相配比。本文通过对中外资信评级行业研究文献的归纳和分析,试图厘清两个问题,一是金融危机给资信评级行业带来的反思、影响及改变,二是国内资信评级市场的现状、特点及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非  
利益冲突是金融兼业经营不可避免的弊端。通过对西方国家管制利益冲突的格拉斯—斯蒂格尔墙、防火墙和中国墙三项制度的介绍,使我们可以提出在欧盟、日本、美国均已实行金融兼业经营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应逐步实行兼业经营。与此同时,有必要建立防火墙和中国墙制度,以保护公众利益,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庆丰  尹皎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学者越来越认同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才是引发危机的真正根源。事实上,早在危机爆发之前,西方学者就在积极探讨各类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和金融机构的各类利益冲突行为。其研究主要包括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涉及证券分析师的乐观偏差、共同基金的利益冲突、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师的声誉机制、基金经理的薪酬激励、股票的IPO抑价等诸多现象。此外,法律法规在控制利益冲突方面的作用也是西方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拟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应元  于泳波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金融市场面临更大的挑战,各国业界人士都开始认同金融机构中的利益冲突是引发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其实在危机爆发以前,许多业界人士就开始讨论金融机构中的利益冲突带来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各类银行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利益冲突行为。本文针对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分析了法律法规在解决利益冲突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康健  
证券公司的经纪和承销业务与证券分析师独立研究工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使投资评级出现乐观偏误。文章使用2007年7月~2009年6月对沪深A股的投资评级数据并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经纪业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越高的证券公司其分析师越倾向于做出乐观评级,但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的承销关系对投资评级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投资评级的乐观程度有所降低。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证券公司与证券分析师的声誉,这一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声誉因素在"中和"乐观偏误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旭  石妮  张笑寒  
笔者以声誉溢价模型对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声誉机制是解决评级市场利益冲突、保证评级等级正确性的结论,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证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楚建会  
利益冲突被认为是信用评级机构失去中立性和丧失预警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有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运行模式来看,利益冲突广泛存在于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分析师两个层面。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的监管部门不断地修改现有法律,并发布一些监管条例,试图控制利益冲突对评级结果的影响。信用评级机构也通过内部规则和程序治理利益冲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静  谭中明  
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会影响评级独立性,致使评级结果准确性较差。收费模式偏差、评级机构治理管理存在缺陷,法律责任追究不力、监管不当和市场声誉机制缺乏约束力等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制定了许多措施以规制评级利益冲突行为。为达到好的效果,规制策略应具有系统性,涉及修正收费模式、建立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管等一系列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