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5)
2023(11932)
2022(10022)
2021(9302)
2020(7572)
2019(17310)
2018(16689)
2017(32179)
2016(16980)
2015(19450)
2014(19195)
2013(19414)
2012(18720)
2011(17182)
2010(17616)
2009(16574)
2008(15837)
2007(13928)
2006(12897)
2005(12392)
作者
(48907)
(40309)
(40185)
(38259)
(25948)
(19476)
(18399)
(15735)
(15512)
(14518)
(14046)
(13653)
(13198)
(12913)
(12826)
(12623)
(11860)
(11704)
(11689)
(11091)
(10477)
(9908)
(9762)
(9258)
(9182)
(9147)
(9053)
(8850)
(8217)
(8057)
学科
(77322)
经济(77242)
(41103)
管理(39586)
(34365)
银行(34220)
中国(32872)
(32697)
(31443)
金融(31443)
(30675)
企业(30675)
方法(26406)
数学(23261)
数学方法(23136)
(22829)
地方(22107)
(20554)
(18517)
贸易(18497)
(18054)
(17655)
业经(16952)
农业(14261)
(13277)
制度(13270)
(12884)
(12741)
业务(12377)
(12155)
机构
大学(240699)
学院(239686)
(112969)
经济(110804)
研究(95713)
中国(87192)
管理(83592)
理学(68871)
理学院(67938)
管理学(67139)
管理学院(66668)
(54160)
(52938)
科学(52806)
(49347)
中心(44638)
研究所(44381)
财经(40820)
(39729)
经济学(37342)
(37291)
(36648)
北京(36125)
(34974)
(33890)
经济学院(33636)
银行(33552)
(32890)
师范(32605)
(31277)
基金
项目(147447)
科学(116286)
研究(111617)
基金(107536)
(93302)
国家(92524)
科学基金(77726)
社会(72744)
社会科(69265)
社会科学(69253)
基金项目(55027)
(54042)
教育(49818)
(47081)
自然(46246)
资助(45302)
自然科(45178)
自然科学(45169)
自然科学基金(44378)
编号(44049)
(38289)
成果(37469)
重点(34226)
(34186)
课题(31858)
发展(31786)
国家社会(31314)
(31285)
中国(31000)
(30679)
期刊
(130101)
经济(130101)
研究(86423)
中国(57698)
(54065)
金融(54065)
(38424)
(38060)
学报(33462)
管理(33141)
科学(33121)
教育(27073)
大学(25995)
农业(24657)
学学(24214)
经济研究(22279)
财经(21070)
国际(19337)
业经(18934)
技术(18654)
(18274)
(18144)
问题(17151)
世界(16154)
(14051)
理论(12168)
(11640)
论坛(11640)
技术经济(11085)
现代(10970)
共检索到409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路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美国金融危机,进而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影响。2009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彰显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国际银行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凸现了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欣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银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有25家银行倒闭或被接管,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40家。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吉伟  
目前,全球私人银行业已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资产管理规模接近危机前水平,但盈利水平依然承受较大压力。同时,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客户需求的转变以及全球经济增速的差异化,全球私人银行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加大IT投入、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加强客户经理团队培训以及大量拓展新兴市场客户等措施,不断适应新的外部经营环境。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时间比较短,还需要顺应经营环境变化,学习借鉴国际私人银行发展新趋势和经验,理顺经营思路,提高市场竞争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胜  
本文分析了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由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银行业利润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危机前水平;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银行业经营绩效继续领先,由美国和欧洲银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将由西向东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分析了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新变化,由于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全球银行业利润有所改善,发达国家银行业利润扭亏为盈,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银行业继续领先,由美国和欧洲银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将由西向东转移,亚洲国家的银行地位尤其是中国银行业地位在不断上升。因此,中国银行业应抓住机遇,合理制定与调整其发展战略,加速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转型,加强金融监管和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银行的资本质量与数量,稳步推进其在全球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诸廷助  陈华龙  赵玉花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经历了重大改革。这场改革突出地呈现出三个特点:外国金融资本大量进入,对韩国国内银行业的控制力度显著增加;购并模式成为韩国银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但对银行业效率的影响不确定;混业经营极大改变了整个金融业的竞争环境,银行从中受益最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建国  
与整个世界经济一样,国际银行业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给国际金融带未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这些最新发展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对银行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影响和启示作一概略分析。一、银行业的传统角色作为金融中介,商业银行通常发挥着传统的两个基本功能:第一、把国内和国外的资本需求者与资本供给者联系起来,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其它金融性企业,如储蓄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金融公司等,虽然也有类似的功能,但商业银行始终,并将继续处于主要的金融中介地位。在此项作用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吸收的个体存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本文在简要回顾金融危机对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危机产生根源的各种观点进行评述,提出了应基于更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危机爆发原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银行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缺陷。最后结合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中国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田勇  陆洋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虽然有限,但却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我国银行业必须深入分析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倪楠  刘立新  
投资银行最初起源于欧洲,是资本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中介。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为企业做IPO、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佣金和手续费,而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比例较小,因此承担的风险较小。2008年次贷危机以前,在世界范围内,投资银行按照组织形态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独立的投资银行形式(代表公司为美国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该模式下的投行业务专业化程度高,但缺乏存款来源,因此较容易产生流动性危机;第二类为全能型银行形式,即银行既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也从事投行业务(代表公司为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利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充足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且投行业务产生的亏损可以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内容一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世界经济。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也对其与新资本协议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中国银行业为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认真做出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崔军  
本文认为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造成了冲击,也加剧了中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的竞争。作为私人银行业务后起者的中资银行,需要充分认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信誉提升、人才易得性增强、抗风险处置能力提升的相对优势,克服竞争激励、分业经营、跨文化管理等劣势,在竞争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争取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异的经营业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军  姜磊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围绕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这一主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文件,综合分析这些新的银行监管要求,基本可以勾画出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衍行  徐婷婷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在优胜劣汰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银行控股公司模式显现出独有的生存优势。本文根据当前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格局调整与模式转变,分析今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并对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