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3)
- 2023(13478)
- 2022(11153)
- 2021(10334)
- 2020(8757)
- 2019(19480)
- 2018(19030)
- 2017(36044)
- 2016(19400)
- 2015(22067)
- 2014(21823)
- 2013(21432)
- 2012(19963)
- 2011(18069)
- 2010(18417)
- 2009(17812)
- 2008(16847)
- 2007(14951)
- 2006(13362)
- 2005(12583)
- 学科
- 济(76149)
- 经济(76034)
- 管理(57367)
- 业(53756)
- 企(44938)
- 企业(44938)
- 方法(30427)
- 中国(30255)
- 融(29705)
- 金融(29698)
- 银(27167)
- 银行(27143)
- 数学(26634)
- 财(26517)
- 数学方法(26437)
- 行(26280)
- 制(23196)
- 农(19790)
- 贸(18047)
- 贸易(18032)
- 易(17711)
- 务(17002)
- 业经(16987)
- 财务(16952)
- 财务管理(16921)
- 企业财务(16198)
- 体(16070)
- 学(15143)
- 地方(13918)
- 农业(12779)
- 机构
- 大学(275138)
- 学院(271753)
- 济(122099)
- 经济(119706)
- 研究(100621)
- 管理(97921)
- 中国(85870)
- 理学(82567)
- 理学院(81637)
- 管理学(80461)
- 管理学院(79954)
- 财(61816)
- 京(58963)
- 科学(55343)
- 所(50473)
- 财经(47882)
- 中心(46951)
- 研究所(45344)
- 经(43705)
- 农(42325)
- 江(40727)
- 经济学(40024)
- 北京(37966)
- 院(36461)
- 经济学院(36033)
- 财经大学(35887)
- 业大(35157)
- 范(33820)
- 师范(33452)
- 农业(33036)
- 基金
- 项目(174518)
- 科学(138353)
- 研究(129921)
- 基金(129716)
- 家(113192)
- 国家(112309)
- 科学基金(95331)
- 社会(85210)
- 社会科(81017)
- 社会科学(81001)
- 基金项目(66899)
- 省(63975)
- 教育(59527)
- 自然(58736)
- 自然科(57404)
- 自然科学(57386)
- 自然科学基金(56392)
- 划(55469)
- 资助(53643)
- 编号(50842)
- 成果(43802)
- 部(40975)
- 重点(40379)
- 发(37486)
- 制(37248)
- 国家社会(36962)
- 课题(36467)
- 创(36464)
- 教育部(35664)
- 性(35118)
- 期刊
- 济(134683)
- 经济(134683)
- 研究(89899)
- 中国(60756)
- 财(49426)
- 融(44196)
- 金融(44196)
- 学报(41215)
- 农(38889)
- 管理(38539)
- 科学(38427)
- 大学(32380)
- 学学(30564)
- 教育(28949)
- 农业(25478)
- 财经(25006)
- 经济研究(22718)
- 经(21548)
- 技术(21331)
- 国际(19606)
- 贸(19226)
- 业经(18028)
- 问题(17932)
- 世界(15884)
- 业(14092)
- 理论(12739)
- 版(12214)
- 技术经济(12046)
- 会计(11648)
- 现代(11623)
共检索到436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和国际投资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从多个方向上对国际投资体制建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回顾国际投资体制的演化背景入手,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后,国际投资体制建构的四大新特征,即国际投资体制建构格局从统一转向分散、建构基础从双边协定转向跨区域诸边协定、建构理念从放任的自由主义转向内嵌的自由主义、建构目标从投资保护转向系统治理。论文进而立足于从单向引资大国转变为双向投资大国的中国在当前国际投资体制构建变化进程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提出以积极姿态实现从国际投资体制参与者向建构者的转型、以多层次战略应对分散化的国际投资体制建构格局、以深化国内改革应对国际投资体制构建的新议题等应对之策。
关键词:
国际投资体制 建构特征 中国 应对之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秉文
金融危机对全球养老金影响巨大,总资产从2007年底的34.77万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初的29.88万亿。但受损情况很不平均:公共养老金最小,企业养老金最大,主权养老基金较大,根本原因在于投资策略和投资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国际经验对中国养老金的分类投资管理带来重要启示:基本养老保险中的统筹基金应以国债型投资为主,账户基金应加速市场化进程;企业年金应完善治理结构和扩大税优政策;全国社保基金应尽快充实和拓宽投资渠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鞍钢 王大鹏
文章回顾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过程,通过目标一致法的评估显示:中国直面这场由美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挑战,在与世界各国同时面对的这场"大考"中,率先复苏,实现稳定增长,实现了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瞩目和惊奇的"答卷"。通过中国与其他国家应对危机措施与结果的经验总结,文章从"一个大脑"、"两只手"机制、"两条腿"走路和"两个积极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在体制机制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比较优势 中国新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洋
本文首先就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PE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概述,并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PE市场在投资主体、基金退出形式、投资对象和投资热点方面的显著特征进行总结。文章进一步对当前PE投资的重点行业之一银行业进行了分析,对投资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中国PE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本土私募应该加强对风险投资的参与,PE基金应加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应对PE市场和银行借贷市场实行一定程度的隔离,谨防PE市场的过热发展等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万超 周兵 靳玉英
金融危机可能通过宏观经济、微观信贷、投资者心理等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本文通过识别和统计分析1975~2008年间81个样本国家(地区)发生的银行危机,发现金融危机恢复在不同危机类型和国家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从经济理论和数据特征角度解释该差异化恢复的原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万超 周兵 靳玉英
金融危机可能通过宏观经济、微观信贷、投资者心理等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本文通过识别和统计分析19752008年间81个样本国家(地区)发生的银行危机,发现金融危机恢复在不同危机类型和国家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从经济理论和数据特征角度解释该差异化恢复的原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玉强 汪川 武岩
香港和新加坡是两个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对市场反应灵敏,在全球金融经济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在金融危机中,香港和新加坡利用自身发达与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通过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最大程度避免了危机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金融危机后两地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监管体制 香港 新加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苌弘
本文结合日本和韩国两个东亚国家在金融危机之中所受到的冲击和应对危机的措施、表现以及改革的动向进行研评,认为金融体制需要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监管理念和技术也应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我国需要借鉴日本与韩国在金融危机中的经验和教训,强化集中、协调、统一下的跨行业金融监管机制,探讨金融商品的横向统一规制、资本市场统合立法问题,实行统一、综合监管,逐步统一监管标准,使金融体制建设真正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日、韩 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霞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去已6年有余,然而各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仍在进行中。通过比较分析各国在危机后进行的监管体制改革发现:金融监管职能不断强化,进入全面监管、系统监管、国际协作监管阶段;金融监管目标的针对性增强,强调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金融监管原则更加丰富全面,强化依法监管以及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的原则;金融监管模式与金融结构相匹配是金融监管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也为我国未来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监管职能 监管目标 监管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玲
面对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欧盟选择了加强金融监管和规范金融市场的路径,实施了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计划,其具体措施包括机构创新和规则修订,分别从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两个层面入手改革欧盟金融监管体系;并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和市场参与者,提高银行资本金要求、消除跨境支付障碍、严格信用评级机构制度、加强欧盟基金体制的协调和统一等等。欧盟中央银行在此次金融体制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这些改革措施不是对现有各成员国监管的取代,泛欧监管体系的形成还有赖于采取更为实质性的措施,但从技术标准和共同监管的文化角度而言,欧盟的金融体制改革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对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各国政府纷纷采取非常规的、激进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复苏,救助金融机构。尽管上述危机应对政策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却有延缓结构调整、助长道德风险、降低美元资产安全、削弱经济金融稳定等后续负面影响。该文分析上述影响后提出,中国应从注意政策的长短期搭配、保持政策的前瞻与灵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制定危机应对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贵平
本轮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之所以连累世界各国,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运行框架下世界各国不得不以美元为储备的被动局面有关。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虽势在必行,然而在当前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持有巨额美元外汇的中国,更需小心谨慎,对内要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对外加强国际合作,规避国际金融风险;同时要吸取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教训,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风险 管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建生 玄兆辉 吕永波 任远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近十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贸易主体、贸易方式、产品结构、国际市场和国内产业布局虽然仍保持着较高的集中度,但是都有向均衡发展的趋势。然后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测度了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并对竞争力低水平徘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依靠创新驱动外贸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品 贸易结构 竞争力 创新驱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琼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孙琼本文认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在防止开放经济下的金融危机方面的做法与墨西哥和泰国正好相反。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才能在经济对外开放,外资大量进入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国内经济迅速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通货稳定的发展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琼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孙琼·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几次改革。到目前为止,已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正向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迈进。而国际国内要求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面对这种形势,借鉴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