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9)
2023(6023)
2022(4942)
2021(4472)
2020(3839)
2019(8487)
2018(7923)
2017(16509)
2016(8257)
2015(9122)
2014(9064)
2013(9335)
2012(8684)
2011(7629)
2010(8192)
2009(8139)
2008(6879)
2007(6102)
2006(5527)
2005(5127)
作者
(23179)
(19036)
(18936)
(18326)
(11886)
(9197)
(8761)
(7410)
(7254)
(6898)
(6585)
(6360)
(6218)
(6116)
(6087)
(6014)
(5593)
(5573)
(5352)
(5282)
(5008)
(4790)
(4472)
(4396)
(4326)
(4279)
(4211)
(4011)
(3848)
(3790)
学科
(39818)
经济(39799)
(27989)
(25355)
金融(25355)
(23689)
企业(23689)
管理(22988)
(22455)
银行(22446)
(21857)
中国(17694)
方法(14588)
数学(12760)
数学方法(12696)
(12170)
地方(12016)
(11982)
中国金融(11038)
业经(10861)
(10460)
产业(10415)
(8691)
财务(8666)
财务管理(8657)
企业财务(8403)
(8365)
体制(7447)
农业(7316)
(6997)
机构
学院(118964)
大学(116596)
(57741)
经济(56768)
管理(45271)
研究(40451)
理学(38704)
理学院(38339)
中国(38024)
管理学(37884)
管理学院(37666)
(27006)
(23532)
财经(21592)
科学(21250)
中心(20424)
(19526)
(19482)
经济学(19455)
(17776)
经济学院(17700)
(17570)
研究所(17563)
(17504)
(17350)
金融(17240)
银行(16746)
财经大学(16213)
(15746)
业大(15219)
基金
项目(76638)
科学(61141)
研究(57783)
基金(56208)
(47665)
国家(47273)
科学基金(41224)
社会(38978)
社会科(37454)
社会科学(37447)
(30841)
基金项目(29518)
教育(25070)
(24661)
自然(24434)
自然科(23877)
自然科学(23873)
自然科学基金(23504)
资助(23324)
编号(22303)
(18817)
成果(17880)
重点(17558)
(17145)
(17102)
国家社会(16565)
创新(16004)
发展(15898)
课题(15682)
(15659)
期刊
(62727)
经济(62727)
研究(38238)
(29506)
金融(29506)
中国(22008)
(20575)
管理(17580)
(16469)
学报(15153)
科学(14991)
大学(12363)
学学(11955)
财经(11344)
经济研究(10863)
业经(10611)
农业(10059)
(9928)
技术(9502)
问题(8499)
教育(7208)
(6676)
国际(6408)
商业(6378)
技术经济(6298)
理论(6064)
现代(5934)
世界(5572)
经济问题(5519)
统计(5499)
共检索到185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为  
始于2007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极大,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拉动内需作为突破口,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利用金融危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结合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提出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冬昶  苗燕民  
金融危机的侵袭给外向型、外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的珠三角地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扭转产业集群过度竞争格局,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供了契机。本文认为,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应着眼于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地改造升级以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两层面上,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小川  
本文分析了因金融危机而暴露出来的金融业治理缺陷问题,指出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对金融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产生了负面激励,使其偏好从事具有短期效益和高风险的投机业务,而问责机制的不健全更是加强了这种负面激励。为解决薪酬制度的激励偏差问题,金融监管者可以从薪酬方案的合理性、健全性、独立性、尽职性和透明性等五个方面来实施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正辉  刘思明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产业,主要有纺织、玩具、钢铁等;并对这些产业的行业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产业具有高污染、高耗能以及劳动密集两大特点;最后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连城  李春生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经济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稳增长、调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可以明确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问题,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钟怀宇  
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趋势日益明显。但这种变革仍然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的传导蔓延,又使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衰竭、产品品种转换压力加大、农村信贷投入面临更大困难等问题。本文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略,必须着眼于农业产业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趋势与未来,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进行适应性的结构调整等措施,从而保证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不仅不能被削弱,反而应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进一步与持续的增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葛岳静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文艳  吴书胜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效率提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金融存量规模扩大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东西部地区为正相关,中部地区为负相关。在发生经济危机时,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和国内投资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效应受危机时间点的影响,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效应不一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霖  苏启林  
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市场需求锐减,将东部地区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置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出口导向型代工产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即严重依附于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商的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放大器"。出口导向型代工产业由于内在升级动力机制无法有效建立,造成产业内源性升级缓慢,但金融危机却在客观上为产业外源性升级提供了契机。金融危机背景下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在于:一是沿着产业链的上游进行技术破坏,从代工供给终端摆脱对生产者驱动的依附;二是沿着产业链的下游进行市场破坏,从代工需求终端摆脱对购买者驱动的依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作平  曲佳莉  
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全球金融发展、贸易自由化以及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受到重挫。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省份,2008年四川GDP达12506.25亿元,列全国第9位,西部第1位。四川经济总量占西部地区总和的20%左右,在西部具有举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我国珠三角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严厉,珠三角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而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制造业的生存危机。因此,推动珠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汉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产业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愈发地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但也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产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出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实现中国产业升级目标的意见与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传忠  韩元军  张孝岩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失业剧增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中国经济受外国经济体影响的程度。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对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产业振兴政策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并通过脉冲效应分析得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升级对劳动规模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实现我国就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统一的新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世宏  郑江淮  
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转型国家的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面临新的生存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外贸出口额大幅缩减,但更为主要的是发展中转型国家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自身所处的国际低端产业价值链所致。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必须依赖自主创新。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回报过低是目前制约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升级的主要瓶颈。为此,必须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淘汰竞争对手的效应,尽快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报酬,实现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增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民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由于缺乏吸引流动性的新兴产业,本次调整有可能是长期的;由于有国际货币金融乘数效应和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必须全球共同救市。中国近期所做的价格调整是失败的,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也是无效的,投资与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为此,需要进行产量调整,并通过恢复利率平价、降低税率平价来维持出口竞争力。人民币是被美元渗透的货币,在本质上不是一个国际货币,再加上人民币缺乏微观基础,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明智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