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6)
- 2023(14932)
- 2022(12899)
- 2021(12063)
- 2020(10018)
- 2019(22673)
- 2018(22455)
- 2017(43703)
- 2016(23303)
- 2015(26002)
- 2014(25411)
- 2013(25232)
- 2012(22856)
- 2011(20473)
- 2010(20624)
- 2009(19237)
- 2008(17583)
- 2007(15166)
- 2006(13221)
- 2005(11564)
- 学科
- 济(94416)
- 经济(94325)
- 管理(65375)
- 业(65025)
- 企(54231)
- 企业(54231)
- 方法(40388)
- 数学(34694)
- 数学方法(34303)
- 中国(28603)
- 融(27484)
- 金融(27481)
- 银(25427)
- 银行(25391)
- 农(25380)
- 行(24519)
- 业经(23097)
- 财(22624)
- 地方(21616)
- 制(19314)
- 学(18185)
- 贸(17394)
- 贸易(17378)
- 农业(17275)
- 易(16814)
- 理论(16423)
- 技术(15578)
- 务(15346)
- 财务(15279)
- 财务管理(15257)
- 机构
- 学院(319656)
- 大学(318214)
- 济(129389)
- 管理(128627)
- 经济(126546)
- 理学(111688)
- 理学院(110534)
- 管理学(108658)
- 管理学院(108115)
- 研究(105217)
- 中国(82470)
- 京(66763)
- 科学(63730)
- 财(57101)
- 所(51352)
- 农(49595)
- 中心(49479)
- 研究所(46980)
- 业大(46752)
- 财经(46535)
- 江(45271)
- 经(42265)
- 北京(41835)
- 范(41535)
- 师范(41183)
- 经济学(38764)
- 农业(38677)
- 院(38284)
- 州(38013)
- 经济学院(35127)
- 基金
- 项目(222039)
- 科学(175191)
- 研究(165179)
- 基金(160684)
- 家(138942)
- 国家(137803)
- 科学基金(119263)
- 社会(104238)
- 社会科(98880)
- 社会科学(98859)
- 省(87625)
- 基金项目(85383)
- 自然(76628)
- 教育(74986)
- 自然科(74875)
- 自然科学(74860)
- 自然科学基金(73495)
- 划(72654)
- 编号(68406)
- 资助(65870)
- 成果(54410)
- 重点(49441)
- 发(48384)
- 部(48283)
- 创(47229)
- 课题(46178)
- 创新(43989)
- 国家社会(42568)
- 项目编号(42544)
- 科研(41982)
- 期刊
- 济(139356)
- 经济(139356)
- 研究(92701)
- 中国(58903)
- 学报(47223)
- 管理(46228)
- 农(45707)
- 科学(44128)
- 财(41491)
- 融(38774)
- 金融(38774)
- 大学(36124)
- 教育(35275)
- 学学(33984)
- 农业(31676)
- 技术(27794)
- 业经(24257)
- 经济研究(22532)
- 财经(21770)
- 经(18681)
- 问题(17567)
- 图书(17240)
- 理论(16298)
- 业(15813)
- 科技(15698)
- 技术经济(15473)
- 实践(15056)
- 践(15056)
- 商业(14648)
- 现代(14632)
共检索到464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万选 唐海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雪峰 陈晞 邱巍
文章在分析了两岸金融合作现状后,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大三通的机遇面前,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更需加强,并提出两岸金融合作的制度框架,为合作制定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提供参考。文章具体阐述未来两岸合作的发展路径,为两岸金融的合作和共同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三通 两岸金融合作 制度框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湘云 杜金岷
全球化条件下,金融系统是一个开放式复杂巨系统;基于理性———个人主义———均衡这种简化论框架的传统危机理论忽视了金融复杂系统的多层次性、演化的非线性。本文基于演化博弈和复杂性科学分析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新的结论。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密切警惕投资主体、金融市场和政府的行为非理性,这样有利于预防与控制金融危机的演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星 吴怡 吴钢
本文基于Eora 26数据中189个国家(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网络,并基于整体和个体视角分解测度服务贸易网络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重点考察金融危机对中国服务进出口部门发展的动态影响。此外,本文基于全球产业支撑网络的视角引入本国附加值率指标,对2004-2013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核心产业发展地位进行了测度,明确了异质性服务贸易部门提升发展地位的着力点。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陷入"低附加值率陷阱",服务贸易结构尚不具备较强的危机抗性,并且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服务贸易关系发展倾向于开拓新兴市场,量增而非质升。"十三五"时期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服务贸易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哲 陈烨 吴钢
本文利用220个国家及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变动幅度指标,测度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构成了明显的冲击;金融危机是在全球贸易网络发展到高峰时所爆发的从局部到全面的崩溃;金融危机前后全球贸易网络中贸易流量的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全球贸易网络的骨架支撑部分对于金融危机的扩散及恢复起重要作用;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中贸易流量的影响程度相当于使其发展水平倒退近两年。
关键词:
美国金融危机 全球贸易网络 网络变动幅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树洁 刘畅 周笑宇
本文根据WTO最近一期关于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议,总结了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继而分析了过去两年中国的经济表现,贸易和投资情况,讨论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WTO 贸易政策 中国 金融危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南 李建军
本文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在系统界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状况和国际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贸易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升级态势,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微笑贫困陷阱"境况。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本土加工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吸收能力较低等实际情况,使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升级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宏观、中观的角度探讨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家、区域以及产业环境的培育措施,同时从加工贸易企业的微观竞争优势培育角度提出了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钧霆 王冬
本文通过对2004~2009年中国与日本和韩国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金融危机后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的发展态势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的产业内分工体系仍保持基本稳定,产品内分工仍是中国与日韩生产分工的重要形式,同时最终产品贸易比重在不断上升,中日韩之间正在形成中间产品生产与最终产品消费的新的"复合型"产业内分工发展机制。中国在东亚产业内分工格局中不仅作为生产基地而且作为消费基地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中日韩应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实现区域内产业内分工体系的重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 产业内分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秦春雷 张巍 朱艳春
本文以金融危机下的恒生指数成份股为研究样本,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构建复杂网络,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析网络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最小生成树长度、直径、特征路径长度均在金融危机初期下降至较低水平,中期在波动中有所上升并逐渐接近初始水平,后期则在经历一番波动后又重回初始水平;网络聚合系数、平均度则在金融危机初期上升至较高水平,中期则维持在此水平并稍有波动,后期下降并维持在较初期更高的水平;在金融危机中期,节点的度较大的股票数量减少,中心节点数量剧增。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柳学信 郝德操
2009年7月3日,"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决策"两岸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学者们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金融危机对两岸金融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两岸具体行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决策等问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企业发展战略 经营决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彦杰 钟娟 邢孝兵
2008-2009年国际贸易的急剧衰退究竟是金融危机的结果,还是贸易体系在危机前就已积累的内在失衡?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隐藏于贸易体系中的金融危机预警信号。文章利用贸易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贸易网络演化对金融危机的早期预警作用,以及这一预警作用产生的根源,从而揭示了贸易网络演化与金融危机之间的深层关系。研究发现:(1)某些贸易网络结构的变化确实是金融危机的早期信号,而且这种变化也是影响危机的重要因素。(2)贸易网络演化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作用与贸易收益不平衡有关,而失衡风险的不断累积最终会导向金融危机。(3)金融危机周期与重要贸易体之间的收益失衡程度存在对应关系,并且金融危机对具有劣势收益的贸易体更易造成冲击。上述结论说明,分析贸易网络结构的变化可以成为金融危机预警的新工具,且其变化所反映的贸易失衡也为预判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以及优化贸易政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彦杰 钟娟 邢孝兵
2008-2009年国际贸易的急剧衰退究竟是金融危机的结果,还是贸易体系在危机前就已积累的内在失衡?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隐藏于贸易体系中的金融危机预警信号。文章利用贸易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贸易网络演化对金融危机的早期预警作用,以及这一预警作用产生的根源,从而揭示了贸易网络演化与金融危机之间的深层关系。研究发现:(1)某些贸易网络结构的变化确实是金融危机的早期信号,而且这种变化也是影响危机的重要因素。(2)贸易网络演化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作用与贸易收益不平衡有关,而失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当前的"美元体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可持续性。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美元体制"下,东亚各经济体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撑者,也自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现阶段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东亚各经济体尚不具备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同时,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应改变应对危机的实用主义哲学,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目标进行更加长远的路径设计,在区域整体层面和局部层面两个层次上加快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化发展。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使中国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但其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能否进行顺利的调整,使中国成为能够替代美国的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的提供者,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日两国能否比较顺利地开展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东亚地区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决定了该地区难以出现"一家独大"式的货币合作模式。因此,中日两国的协调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未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