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7)
2023(16065)
2022(13401)
2021(12738)
2020(10867)
2019(25127)
2018(24416)
2017(47198)
2016(24802)
2015(28403)
2014(28232)
2013(28102)
2012(25777)
2011(23021)
2010(23048)
2009(21968)
2008(21009)
2007(18286)
2006(15655)
2005(14187)
作者
(70340)
(58903)
(58674)
(56036)
(37366)
(28451)
(26886)
(22996)
(22517)
(20877)
(20001)
(19907)
(18568)
(18524)
(18433)
(18412)
(17349)
(17340)
(17128)
(16937)
(14503)
(14398)
(14270)
(13509)
(13360)
(13258)
(13007)
(12713)
(11785)
(11667)
学科
(106281)
经济(106172)
管理(72492)
(72395)
(60533)
企业(60533)
方法(52049)
数学(46732)
数学方法(46267)
中国(33622)
(31172)
(30151)
金融(30148)
(28286)
银行(28246)
(27175)
(27124)
(23595)
(22306)
贸易(22287)
业经(21838)
(21728)
(21253)
财务(21195)
财务管理(21154)
企业财务(20255)
(19828)
地方(19369)
农业(17909)
(15551)
机构
大学(358049)
学院(356041)
(156571)
经济(153682)
管理(139007)
研究(120814)
理学(120124)
理学院(118826)
管理学(116860)
管理学院(116210)
中国(100904)
(74484)
(73177)
科学(70125)
(60367)
财经(59074)
中心(57936)
(56387)
研究所(54778)
(53977)
(50475)
经济学(50037)
业大(49844)
北京(47164)
经济学院(45264)
农业(44442)
财经大学(44399)
(43395)
(43037)
师范(42965)
基金
项目(237378)
科学(188684)
基金(177262)
研究(171568)
(154283)
国家(153066)
科学基金(132222)
社会(111950)
社会科(106408)
社会科学(106379)
基金项目(93356)
(88909)
自然(85688)
自然科(83798)
自然科学(83773)
自然科学基金(82334)
教育(78777)
(76253)
资助(73496)
编号(67542)
(54471)
成果(54225)
重点(53552)
(50365)
(49671)
国家社会(47526)
教育部(47304)
创新(46545)
科研(46353)
课题(45685)
期刊
(162793)
经济(162793)
研究(104492)
中国(66030)
(58795)
学报(53410)
科学(50556)
管理(50240)
(49882)
(48874)
金融(48874)
大学(40976)
学学(38875)
农业(33050)
财经(30229)
技术(29353)
教育(29320)
经济研究(27677)
(25926)
业经(24727)
问题(21501)
(20086)
(18377)
国际(18068)
统计(17983)
理论(17675)
技术经济(17563)
世界(17317)
(16237)
(16081)
共检索到527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吴松洋  
市场情绪变化是影响股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自身变化及其对股债关系的影响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股债关系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危机前后我国股债(国债和企业债)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债来说,在危机前的股市牛市(熊市)中,股市的乐观(悲观)情绪会传染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债总体呈现正向关系并产生非对称性;危机爆发后,强烈的恐慌情绪使股债关系呈现"跷跷板"效应,随着市场恐慌的缓解和股市的反转,"跷跷板"效应减弱,但在股票牛市行情确立后,债券避险功能丧失,"跷跷板"效应再次增强;在股市震荡期内,无论危机前后的股债关系都比较微弱。而企业债只在危机爆发后熊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倪晋武  段希文  蒲斯伟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趋势和波动特征与此前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分别研究了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中我国沪市与香港、美国股市的传染效应,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MGARCH模型分别考察市场间价格的传染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美国道.琼斯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对我国上证指数都存在价格引导作用。而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一方面仍旧受道.琼斯指数趋势的引导,但另一方面反而影响了恒生指数的价格趋势;在波动溢出效应方面,金融危机前,恒生指数对上证指数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反而对恒生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单向波动传染效应,同时道.琼斯指数对上证指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德珵  孙路  陈哲  
在梳理国际主要股票市场间联动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1991-2011年数据,通过对各个时间区间的分析尤其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后比照,按照由表及里、由特征属性到变化趋势与影响机制的系统与动态分析的思想方法,对国内A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1)2000年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境内外主要股市联动性显著增强;(2)境内外股市相互冲击效果不断增大,传导速度加快;(3)在股市资金联动性不断加强的同时,波动幅度也随之扩大;(4)这种市场联动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璐  刘海龙  
文章基于2003年3月~2013年9月的月度数据运用ARDL-ECM检验了金融危机前后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国内外物价差、人民币汇率预期和全球流动性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具有显著且一致的解释力,全球风险在2008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的影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武力超  
本文采用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结构会有一个短期逆转的现象。而在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中,由于股票市场发展并不十分充分,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结构变化的广度会小于那些金融体系结构均衡发展的国家。因此,新兴经济体由于经济衰退和金融体系破坏而承担的成本更高,经济恢复需要的时间更长。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不应仅仅关注金融体系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建立更为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而且注重提升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质量和法治完善程度,将有助于金融危机的治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洋  
本文首先就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PE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概述,并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PE市场在投资主体、基金退出形式、投资对象和投资热点方面的显著特征进行总结。文章进一步对当前PE投资的重点行业之一银行业进行了分析,对投资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中国PE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本土私募应该加强对风险投资的参与,PE基金应加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应对PE市场和银行借贷市场实行一定程度的隔离,谨防PE市场的过热发展等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达  项卫星  刘晓鑫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美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国对美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依赖逐步加深,美元本位制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全球金融危机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对美元本位制的依赖,在长期内能否摆脱对美元本位制的依赖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转型能否成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圆圆  张明  
近年来,G20国家海外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金融一体化程度持续提高,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并未显著缓解。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海外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海外资产增长主要源自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项目,而后者的外汇储备项目是资产增长最重要的形式,此外,外国直接投资是后者海外负债增长的主要形式。海外资产负债的结构差异,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经常账户余额的波动、投资收益的变化,以及估值效应等因素,共同导致G20国家海外净资产头寸波动性的加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孟卫东  周新生  柏骥  
以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我国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使用调整后的EGARCH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明显减弱———这与美国股市明显不同,且波动性结构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表现为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减弱、中国股市波动的持久性增强等。最后,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金融危机发生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是中国股市波动性结构变化的可能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兰陵  
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东盟目前的层次属于较低级的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方向是要要建立经济共同体。而这一努力方向的障碍之一就是东盟10个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如何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差距是东盟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俱乐部趋同三个方面对东盟整体及各个分组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地判断了当前东盟各国的经济趋同、趋异性,为东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实证基础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张婕  朱忠翔  张子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文章在严谨界定产业贸易转移概念的前提下,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系统构建了产业贸易转移的定量测度模型,进而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发现有:(1)中国虽然仍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净转入国,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规模大幅减缓。(2)欧盟、美国、印度等地区或国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产业贸易转移目的地,且以服务业为主。(3)采掘业开始向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转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单娇  郭帅  
金融危机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对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中和后金融危机时期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各个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是不同,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渠道。需要根据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研究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红  
全球经济放缓及国际贸易萎缩,促成各国推行出口增长战略促进经济复苏,引发包括关税变化的贸易政策调整,使得关税在金融危机时期成为各国主要但非唯一的贸易保护工具,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及其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贸易政策)等发生巨变对形成2009年以来全球关税发展的特征、原因及趋势影响重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贺凤羊  刘建平  
本文从结构突变的视角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CPI涨跌(π)序列进行了内生结构变动的单位根检验,证明了其数据生成过程(DGP)为两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单位根过程。并运用考虑结构突变的时序模型对π序列进行了拟合,拟合优度达到了97.28%,克服了简单地用差分序列进行建模而造成数据信息大量损失的缺陷,同时,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ARCH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前后我国CPI涨跌的波动并不存在ARCH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郑阳  姜涛  王睿  
选取2004—2013年沪深两市36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各5年,即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和相对波动情况下,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策略的两种模式即背农与非背农经营对公司经营绩效与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外部经济环境如何,多元化经营总是降低企业绩效;在外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只有背农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分散风险,而在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情况下,实施非背农经营显著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