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3)
2023(9807)
2022(8417)
2021(7495)
2020(6560)
2019(15125)
2018(14656)
2017(29121)
2016(15265)
2015(17554)
2014(17701)
2013(17888)
2012(16820)
2011(15202)
2010(15769)
2009(15218)
2008(14396)
2007(13122)
2006(11300)
2005(10221)
作者
(45139)
(37780)
(37635)
(35907)
(23547)
(18125)
(17447)
(14724)
(14107)
(13523)
(12640)
(12500)
(11969)
(11967)
(11831)
(11758)
(11529)
(11061)
(10963)
(10764)
(9360)
(9282)
(9256)
(8589)
(8535)
(8527)
(8323)
(8226)
(7672)
(7622)
学科
(71734)
经济(71680)
(43805)
管理(39955)
(34345)
企业(34345)
方法(32322)
数学(28276)
数学方法(28088)
(26936)
金融(26932)
(24487)
银行(24458)
(23674)
中国(23319)
(22611)
贸易(22596)
(21938)
(19901)
(18671)
地方(18058)
业经(15791)
(15555)
农业(13511)
产业(12305)
(12203)
(12016)
财务(11983)
财务管理(11956)
企业财务(11284)
机构
学院(227239)
大学(225806)
(104683)
经济(102694)
管理(84894)
研究(77656)
理学(72782)
理学院(72008)
管理学(70942)
管理学院(70524)
中国(64218)
(46377)
(46233)
科学(44480)
(39500)
(38737)
中心(37640)
财经(37162)
研究所(35751)
(34150)
经济学(33996)
(33561)
业大(32671)
经济学院(31242)
农业(30690)
北京(29117)
(27678)
(27543)
财经大学(27491)
(27412)
基金
项目(146391)
科学(114256)
研究(108319)
基金(105556)
(90726)
国家(90003)
科学基金(76356)
社会(69625)
社会科(66436)
社会科学(66416)
(57900)
基金项目(55638)
教育(48246)
(47743)
自然(46898)
自然科(45800)
自然科学(45787)
自然科学基金(44985)
编号(44091)
资助(43688)
成果(35683)
(33886)
重点(33201)
(32798)
(31083)
课题(29959)
创新(29186)
国家社会(29110)
教育部(28290)
科研(28137)
期刊
(111072)
经济(111072)
研究(66817)
中国(40961)
(35775)
金融(35775)
(35573)
(35470)
学报(33166)
科学(30101)
管理(28705)
大学(25233)
学学(24034)
农业(23205)
经济研究(19050)
技术(18622)
财经(18454)
业经(18434)
(17952)
教育(17163)
问题(16479)
国际(16262)
(16007)
(12507)
技术经济(12159)
商业(12092)
理论(11664)
统计(11608)
世界(11524)
(10559)
共检索到342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张婕  朱忠翔  张子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文章在严谨界定产业贸易转移概念的前提下,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系统构建了产业贸易转移的定量测度模型,进而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发现有:(1)中国虽然仍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净转入国,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规模大幅减缓。(2)欧盟、美国、印度等地区或国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产业贸易转移目的地,且以服务业为主。(3)采掘业开始向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转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秀莲  
本文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实施的影响因素。通过运用非期望效用的进化博弈理论,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家是有限理性的,从世界整体看,合作和自由是最终的趋势;从具体各国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不仅仅由实施政策的收益和损失决定,与各国对政策决策权重的判断和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观点,并发现各因素与贸易保护主义实施的可能性均有正的相关性,其中收支函数的影响最大,两国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哲  陈烨  吴钢  
本文利用220个国家及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变动幅度指标,测度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构成了明显的冲击;金融危机是在全球贸易网络发展到高峰时所爆发的从局部到全面的崩溃;金融危机前后全球贸易网络中贸易流量的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全球贸易网络的骨架支撑部分对于金融危机的扩散及恢复起重要作用;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中贸易流量的影响程度相当于使其发展水平倒退近两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盛斌  李德轩  
金融危机催生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措施的滋生和泛滥,暴露了WTO在限制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存在缺陷。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WTO规则应该进行相应修改。文章力图从贸易保护措施的合规性、合理性分析上得出WTO规则中存在的漏洞,并试图针对WTO规则的缺陷加以修正完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舒亚·艾森曼  张贤旺  伊藤宏  宋莹  鲁振坤  
本文通过评估全球金融危机(GFC)和结构变化对于国际储备(IR)积累模式的影响,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国际储备的需求模式呈现不同态势,一国国际储备的合适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决定因素会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变化。同时,在对国际储备的历史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国际储备预测结果与汇率变动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德珵  孙路  陈哲  
在梳理国际主要股票市场间联动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1991-2011年数据,通过对各个时间区间的分析尤其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后比照,按照由表及里、由特征属性到变化趋势与影响机制的系统与动态分析的思想方法,对国内A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1)2000年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境内外主要股市联动性显著增强;(2)境内外股市相互冲击效果不断增大,传导速度加快;(3)在股市资金联动性不断加强的同时,波动幅度也随之扩大;(4)这种市场联动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南  李建军  
本文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在系统界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状况和国际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贸易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升级态势,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微笑贫困陷阱"境况。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本土加工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吸收能力较低等实际情况,使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升级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宏观、中观的角度探讨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家、区域以及产业环境的培育措施,同时从加工贸易企业的微观竞争优势培育角度提出了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嘉为  齐晓楠  张珣  郑桂环  徐山鹰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截至2008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和中欧贸易进行了测算。提出了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例如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减轻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加工贸易进出口显著下降将带来严重就业问题;机电产品进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呼吁欧美扩大对华技术出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常晓鸣  周萍  阙彬  袁静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实现国内产业的转移,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将深刻改变我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路径。为消除国际需求急剧下滑而带给我国制造业的冲击,强调国内自身价值链和产业链构成,是我们未来可能的路径选择之一。推动国际国内产业有序转移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加强自身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其次,建立和巩固与东部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力争形成完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最后,以东部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主体为核心,推动以技术创新带动的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晓红  王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已经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贸易小国成为世界对外贸易规模最大、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经济体。体现在贸易出口方面,出口商品总量显著增长,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贸易方式不断改善,服务贸易成长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和连  郑川  吴钢  
推动文化产品贸易发展逐渐成为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2007-2011年231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全球文化产品贸易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后金融危机时代,传统欧美文化贸易大国较少且集中的情况开始转变,新兴国家核心地位越来越显著。中心势指标数值显示出工艺品贸易网中大国集群强度弱化,影音制品网凝聚效应增强,而出版物网的趋势并不明显。此外,在文化产品贸易格局中,我国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及资源控制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薛荣久  杨凤鸣  
金融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五大特点,即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深层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的虚伪性,贸易保护层次和手段多样性,贸易保护主义应对的复杂性。金融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五大危害,即使经济全球化逆转,严重冲击全球贸易、引发贸易战,使多哈回合久拖不决,把整个世界拖向更为深重的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其危害性已引起世界关注,国际社会通过各种会议,采取共同行动,加以抵制;世界贸易组织也采取了许多积极的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金融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通过三个渠道影响中国,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萎缩,并成为世界贸易摩擦中最大受害成员,作者建议中国采取十二项应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兰陵  
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东盟目前的层次属于较低级的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方向是要要建立经济共同体。而这一努力方向的障碍之一就是东盟10个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如何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差距是东盟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俱乐部趋同三个方面对东盟整体及各个分组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地判断了当前东盟各国的经济趋同、趋异性,为东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实证基础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