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4)
2023(7939)
2022(6656)
2021(6136)
2020(5125)
2019(11156)
2018(10838)
2017(20525)
2016(10740)
2015(11790)
2014(11077)
2013(10795)
2012(9301)
2011(8149)
2010(8541)
2009(8573)
2008(7720)
2007(6934)
2006(6335)
2005(5879)
作者
(26846)
(21745)
(21741)
(20639)
(13845)
(10318)
(9966)
(8377)
(8184)
(7877)
(7389)
(7381)
(6925)
(6880)
(6751)
(6599)
(6546)
(6289)
(6286)
(6208)
(5288)
(5210)
(5184)
(5098)
(4953)
(4861)
(4825)
(4825)
(4409)
(4242)
学科
管理(41716)
(36809)
(34322)
企业(34322)
(32401)
经济(32367)
(26329)
金融(26328)
(24518)
银行(24517)
(23598)
(18224)
中国(17152)
(14464)
财务(14425)
财务管理(14395)
企业财务(13781)
方法(13266)
(12909)
中国金融(11131)
数学(10744)
数学方法(10635)
业经(10015)
(9107)
地方(8152)
理论(8066)
(7472)
(6772)
(6690)
制度(6688)
机构
学院(133705)
大学(129290)
管理(53304)
(53089)
经济(51699)
理学(43019)
理学院(42653)
中国(42317)
管理学(42067)
管理学院(41804)
研究(38184)
(32074)
(26389)
财经(23671)
(21956)
中心(21893)
(21344)
银行(21230)
(21191)
科学(20172)
(19882)
(19667)
金融(19229)
(18333)
(18013)
财经大学(17733)
人民(17411)
北京(16591)
经济学(16573)
(16501)
基金
项目(80707)
科学(63230)
研究(63116)
基金(57554)
(48004)
国家(47543)
科学基金(42119)
社会(39645)
社会科(37803)
社会科学(37794)
(32615)
基金项目(29664)
教育(28920)
编号(27193)
(26101)
自然(25797)
自然科(25150)
自然科学(25147)
自然科学基金(24696)
资助(23866)
成果(22049)
课题(18464)
重点(18011)
(17876)
项目编号(17706)
(17373)
(17244)
(17068)
创新(16670)
(16438)
期刊
(62709)
经济(62709)
研究(41744)
(35348)
金融(35348)
中国(30136)
(29544)
管理(23685)
(15384)
学报(15107)
科学(14806)
教育(13630)
大学(12418)
财经(12145)
技术(11740)
学学(11686)
业经(10706)
(10374)
经济研究(10082)
财会(9699)
农业(9318)
会计(8687)
理论(7484)
现代(6936)
实践(6753)
(6753)
问题(6633)
通讯(6441)
商业(6432)
会通(6415)
共检索到221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孟艳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商业银行过度使用杠杆的弊病和被广泛采用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技术的缺陷。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将会在改革中得以持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由于内外部的原因,尚处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阶段,较西方商业银行仍存在很大差距。为逐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快外部监管环境的完善,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证券市场改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认识,健全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组织体系,坚持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义中  何帆  
研究金融危机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能理清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的流动性陷阱、大衰退、新型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问题。本文梳理了金融危机传导的国内和外部资产负债表渠道以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启示等方面的文献,试图为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打下基础。从既有文献中得到的政策内涵是: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谨慎使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将资产负债表信息纳入经济政策框架并进行风险监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青   杨权  
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不同资产负债配置结构对一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然后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并结合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存量衡量的以FDI为代表的股权负债、债务资产以及官方储备能够显著降低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而以OFDI为代表的股权资产和债务负债则显著提升了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地分析揭示资产负债结构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金融一体化水平的国家存在差异。从资产负债结构诱发金融危机的作用渠道和调节效应来看,估值效应和净投资收益的上升减弱了OFDI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正向提升作用,资产波动性上升导致OFDI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正向提升作用进一步放大,并使债务资产与储备资产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降低作用被削弱。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涌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而且波及全球,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文章在阐述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采用幂函数这一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次贷危机时期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进行了静态拟合实证分析以及多个时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债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世界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杨丹辉  黄速建  张其仔  罗仲伟  陈耀  吕铁  刘楷  
本文根据目前各种统计数据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工业的反应。外部需求萎缩致使中国工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利润明显减少。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不佳;工业增长的区域结构调整加快,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增大。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的情况下,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同时也为中国工业发展路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政府尚须出台更有效的后续政策应对日趋加深的危机影响。从长远来看,中国工业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建立层次丰富、结构完整的大国工业体系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长期任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主流宏观经济学范式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假定企业面临着硬的预算约束;二是假定企业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因此,将预算约束与资产负债表状况引入到现代宏观经济学中,能够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建立坚实的微观基础。美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软预算约束现象,软预算约束与资产负债表失衡相结合,能使我们加深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认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勇  祝红梅  
本文利用SCF调查数据分析了2007年金融危机对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考察了美国的三次经济衰退期间居民资产负债的变化。研究发现,一方面,2007年危机之前的几年间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造成此次危机期间美国家庭陷入比以往危机更严重的财务困境,从而对总需求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2007年危机造成美国居民收入下降、家庭资产大幅缩水,消费金融市场违约率上升,家庭资产负债表被迫进行新一轮调整。这造成了美国消费的持续低迷和复苏的延缓。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磊  
在金融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常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在此框架之下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有效运用对于危机救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日本银行与美联储在此问题上的比较分析,发现建立在各自资产负债表变化特征基础之上的规模与结构的差异性,乃是源自"数量宽松"与"信用宽松"货币政策本质的不同。日美央行在金融危机管理中也因此各具特色,表现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以及资产购买种类的差别等方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区别。而它们的共同点则是运用零利率政策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以配合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应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西三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区域工业增长出现显著分化,其原因包括投资力度的区域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产业转型升级受阻、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失误、大城市集聚区的辐射等。区域工业的均衡发展需要在战略上进行调整,实施区域差别的工业发展战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政策向微观层面倾斜,发展大城市集聚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薇  
金融危机冲击下香港经济基本稳定的原因孙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自1997年7月初,由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并波及到亚洲的其他地区。几个月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贬值了20%至30%以上,股市跌到了多年来的最低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大松  黄溪  
金融危机带来了严重的失业,而失业又是金融危机进一步转化为社会危机的中介链条。投资与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中国的产能过剩和美国的过度借债消费构成了硬币的正反面。当泡沫破灭,危机不期而至时,经济陷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宇  
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本之一的税收,必须加以控制与管理。许多企业意识到,高效率专业化的税务管理,无论对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还是规避企业的纳税风险,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价值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企业税务管理的内涵以及意义,并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德旭  郑联盛  
在对不同的金融危机的历史研究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具有较为普遍的演进规律与进程,一般具有危机孕育、引发、爆发和深化等阶段,逐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功能、金融稳定性和实体经济等造成巨大的冲击,并对政府政策提出挑战。政府在金融危机防范和救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和吸收器,政府政策的合理性决定着危机处置的有效性。政府应该坚持及时性、针对性和与市场相协调的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等相关措施,并加强对政策措施的评估与反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订单减少或流失,沿海地区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最先受到生产和出口冲击,进而使得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农民工受到就业冲击。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加深,中国未来城镇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为此,我们需要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把"反冲击"和"反周期"的政策措施有效结合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