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1)
2023(14806)
2022(12383)
2021(11368)
2020(9558)
2019(21721)
2018(21117)
2017(40540)
2016(21501)
2015(24430)
2014(24028)
2013(24055)
2012(22464)
2011(20363)
2010(20555)
2009(19752)
2008(18713)
2007(16726)
2006(14847)
2005(13718)
作者
(60973)
(51078)
(50719)
(48713)
(32378)
(24376)
(23162)
(19620)
(19306)
(18064)
(17606)
(16978)
(16140)
(16066)
(16057)
(16017)
(14888)
(14788)
(14788)
(14575)
(12671)
(12442)
(12255)
(11762)
(11654)
(11523)
(11017)
(10975)
(10210)
(10073)
学科
(108294)
经济(108209)
管理(56914)
(55121)
(43061)
企业(43061)
方法(42292)
数学(38009)
数学方法(37738)
中国(33717)
(28468)
金融(28466)
(26558)
银行(26529)
(26308)
(25653)
(24778)
地方(24591)
(20960)
贸易(20944)
业经(20799)
(20688)
(20406)
(19085)
农业(17787)
(15120)
财务(15085)
财务管理(15051)
地方经济(14355)
环境(14320)
机构
学院(310366)
大学(309753)
(146209)
经济(143551)
管理(113560)
研究(111359)
理学(96808)
理学院(95751)
管理学(94233)
管理学院(93665)
中国(91925)
(65559)
(64597)
科学(63050)
(56297)
财经(52298)
中心(51968)
研究所(50814)
(49518)
经济学(48304)
(47521)
(45534)
经济学院(43509)
业大(41503)
北京(41371)
(39159)
农业(38840)
财经大学(38740)
(38620)
师范(38271)
基金
项目(197589)
科学(155667)
研究(146455)
基金(145130)
(125330)
国家(124359)
科学基金(106010)
社会(96446)
社会科(91675)
社会科学(91652)
基金项目(75234)
(74934)
教育(66283)
自然(64666)
自然科(63205)
自然科学(63186)
(62825)
自然科学基金(62101)
资助(60465)
编号(58543)
成果(48072)
(44961)
重点(44901)
(44556)
国家社会(41268)
(41012)
课题(40357)
教育部(39121)
创新(38593)
(37965)
期刊
(163689)
经济(163689)
研究(98147)
中国(61786)
(50903)
(46007)
学报(44856)
(43626)
金融(43626)
科学(41923)
管理(41479)
大学(34304)
学学(32558)
农业(30561)
经济研究(28788)
财经(27204)
教育(26865)
技术(25807)
业经(23976)
(23576)
问题(21254)
(19653)
国际(17898)
世界(17378)
技术经济(16769)
(16527)
统计(16171)
理论(14887)
商业(14285)
(14032)
共检索到480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沈春华  许涤龙  徐亚丽  
回顾分析2007年至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历程,运用回归模型估计测度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季度GDP增长率的影响和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损失额,并间接验证2008年底所推出的刺激政策的有效性;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一轮欧债危机逐步演化、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增强,可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在外需形势不明朗和国际游资频繁进出两方面,内部面临稳增长、控通胀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投资、出口、消费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但这种影响十分有限,解释力不足10%。本文认为,将危机冲击下贸易出现的暂时性"崩溃"视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将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过分夸大,并由此主张转变中国外向型发展模式为内需主导型,是片面的、错误的。危机后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区域协调发展,应是我们坚持的基本战略取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健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处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心位置的美元,其汇率作为全球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在此次危机中的走势也引起很大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代表实体经济影响汇率的经常账户余额对于美元汇率的影响;之后着重分析在虚拟经济冲击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于金融危机前后这一轮美元指数变动的影响;最后全面分析和探讨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汇率影响,从而对汇率的决定及走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宇  
利用26个省市1996~2008年的有关数据,就经济结构、金融危机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单位GDP能耗越高,越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率越低;市场化程度越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越是宽松,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我国的启示是:继续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做好应对危机的各种预案,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体系,争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继续执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西三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区域工业增长出现显著分化,其原因包括投资力度的区域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产业转型升级受阻、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失误、大城市集聚区的辐射等。区域工业的均衡发展需要在战略上进行调整,实施区域差别的工业发展战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政策向微观层面倾斜,发展大城市集聚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跃勤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中东欧、波罗的海和独联体等转型国家利用全球化红利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注目的新兴市场。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对这些新兴转型国家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旨在通过剖析这些新兴转型国家"危机综合症"的表现、原因及其化解外部危机冲击的政策选择,以期对中国的反危机政策选择和稳定持续增长有所启迪。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成  刘生福  
国内经济波动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实证检验对两次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次贷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加剧,但不能将其归咎于外部冲击的影响。投资波幅增大是解释经济波动加剧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则在于宏观调控政策对本次危机的反应过度敏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直接推动经济体制转型深化的内在动力,而经济转型虽然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却不是决定性的。在制度与增长二者关系中,制度虽然是影响增长的长期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而恰恰相反,增长对制度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这说明制度创新在增长的大背景中更易达到,而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先明  梁双陆  李娅  袁帆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云南省的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禀赋特征。从扩大需求保增长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云南省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以及省外需求的影响、中央和云南省已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效应、进一步扩大内需还需要增加的投资规模。通过分析发现云南省实体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点领域,并据此提出应对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军  张伯伟  
本文利用非预期性经济波动分解模型,对中国2008~2009年季度经济增长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发现: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外部直接冲击和国内二级传导两条途径,引起国内区域经济的非稳定性变化,并呈现出从东向西顺序延迟和程度递减的特点;从各地区经济下滑产生的来源看,国内区域间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并不显著,东部地区主要源于国际外部直接冲击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多源于区域内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以及自身抗击外在经济冲击影响能力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静  田国强  
最近的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突出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也让学者清楚地意识到在对宏观经济建模时不能忽视源自于金融市场的摩擦和冲击。本文尝试将金融冲击引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此来解释金融冲击对实际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动态影响,探讨金融冲击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结果发现:金融冲击是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力量,它在解释产出增长、投资增长、债务增长、工资增长和就业的波动方面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存在其它多个冲击,金融冲击仍然能够解释近80%的产出增长波动。进行脉冲反应分析时发现,金融冲击会使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出现大幅下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进  方振瑞  
基于1997年至2012年的季度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金融摩擦与金融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探讨金融市场冲击的宏观效应。由贝叶斯估计得到的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匹配观测变量的数据特性,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不利金融冲击造成该年前三个季度投资与总产出显著低于各自趋势水平;2009年由政府推动的扩张性金融冲击则使得投资与总产出分别高出各自趋势水平3.9%与1.3%,有效地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2)金融冲击是投资波动的最主要解释因素,也是总产出波动的第二大解释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涌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而且波及全球,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文章在阐述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采用幂函数这一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次贷危机时期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进行了静态拟合实证分析以及多个时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债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世界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家信心、企业家信心与经济增长波动之间以非对称的方式相互影响,市场信心管理应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非预期的企业家与银行家信心变动能够加剧经济增长波动。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那些激励银行家与企业家信心的政策既要讲究政策力度,又要注重政策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另外,信心调整具有刚性。与企业家信心相比较,银行家信心的衰减速度更快一些。当宏观经济政策同时激励了银行家与企业家信心时,这种不同步的变化可能会增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