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8)
- 2023(12807)
- 2022(10344)
- 2021(9519)
- 2020(8241)
- 2019(18760)
- 2018(17963)
- 2017(35531)
- 2016(18685)
- 2015(21044)
- 2014(20532)
- 2013(20971)
- 2012(19338)
- 2011(17091)
- 2010(17574)
- 2009(17287)
- 2008(16672)
- 2007(14869)
- 2006(13079)
- 2005(12334)
- 学科
- 济(94815)
- 经济(94721)
- 业(90829)
- 企(83929)
- 企业(83929)
- 管理(72829)
- 方法(45845)
- 数学(37763)
- 数学方法(37646)
- 财(34811)
- 业经(29950)
- 融(28862)
- 金融(28860)
- 中国(28691)
- 务(27143)
- 财务(27120)
- 财务管理(27090)
- 农(26685)
- 企业财务(25944)
- 银(25781)
- 银行(25780)
- 行(24937)
- 制(22563)
- 农业(19691)
- 贸(18309)
- 贸易(18292)
- 易(17922)
- 技术(17439)
- 体(16723)
- 策(16384)
- 机构
- 学院(274595)
- 大学(271098)
- 济(135295)
- 经济(133382)
- 管理(114175)
- 理学(97932)
- 理学院(97181)
- 管理学(96345)
- 管理学院(95845)
- 研究(85822)
- 中国(79885)
- 财(65725)
- 京(55178)
- 财经(52581)
- 经(48079)
- 经济学(43648)
- 科学(42286)
- 所(41049)
- 中心(40885)
- 经济学院(39741)
- 财经大学(39385)
- 江(39173)
- 农(37832)
- 研究所(36188)
- 北京(35276)
- 商学(35017)
- 商学院(34731)
- 业大(32131)
- 融(31788)
- 经济管理(31735)
- 基金
- 项目(169292)
- 科学(137718)
- 基金(129878)
- 研究(128183)
- 家(109237)
- 国家(108305)
- 科学基金(96743)
- 社会(88484)
- 社会科(84426)
- 社会科学(84408)
- 基金项目(67672)
- 省(62231)
- 自然(59049)
- 自然科(57824)
- 自然科学(57811)
- 教育(57361)
- 自然科学基金(56948)
- 资助(54276)
- 划(51206)
- 编号(49136)
- 部(40462)
- 成果(39026)
- 创(38654)
- 国家社会(38335)
- 业(37565)
- 重点(37010)
- 教育部(36409)
- 发(35946)
- 人文(35666)
- 创新(35341)
- 期刊
- 济(146425)
- 经济(146425)
- 研究(86391)
- 财(56388)
- 中国(48991)
- 管理(48252)
- 融(45391)
- 金融(45391)
- 农(35270)
- 科学(32890)
- 学报(29969)
- 财经(28244)
- 大学(25544)
- 经济研究(24741)
- 学学(24615)
- 经(24311)
- 技术(24259)
- 农业(23694)
- 业经(22748)
- 问题(19204)
- 贸(18787)
- 国际(17649)
- 技术经济(17287)
- 世界(17267)
- 财会(16019)
- 业(15720)
- 教育(15713)
- 会计(14162)
- 现代(13900)
- 统计(13586)
共检索到423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功富
笔者以上市公司季度投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冲击以及现金储备对这一冲击的缓冲作用。研究发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显著下降;持有较多现金的公司,其投资下降幅度更小;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分别比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下降幅度更大;现金储备的增加有助于减小融资约束企业投资的下降幅度。研究结果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继续实施扩大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调整扩大投资政策的内容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现金储备 企业投资 融资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曾爱民 张纯 魏志华
以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外生冲击事件,本文考察了金融危机对不同财务柔性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非财务柔性企业相比,财务柔性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的投资所受融资约束程度显著更轻,能在金融危机初期更大幅度地增加投资支出,并且这些新增投资能显著更好地改善企业在随后年度的财务业绩。这些证据表明,企业事前储备的财务柔性能有效增强其抵御不利冲击的能力。本文研究丰富了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的理论,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爱民 傅元略 魏志华
本文以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大陆上市企业的冲击为研究事件,实证结果发现,与非财务柔性企业相比,各类财务柔性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具有更强的资金筹集和调用能力,能更好地为其投资活动提供资金;并且在危机前储备不同类型财务柔性的企业在危机中的融资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发现支持了下述观点:当遭遇重大不利冲击而面临现金流短缺时,企业事前储备的财务柔性能较好地为其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提供资金。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财务柔性 融资行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万良勇 孙丽华
一、引言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已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负面冲击。据财政部会计司(2009)统计,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大幅度下滑,1624家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显著特征,200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7.34%,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4.98%。理论上公司高额现金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莉昀
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绩效微观层面入手,探讨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继而进一步讨论政府补助对微观经济实体的激励效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较大,通过金融渠道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不显著。其次,美国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和销售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但对上市公司股价和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再次,该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影响我国企业绩效存在异质性,即小公司相比大公司而言,在面临危机冲击时不那么敏感,业绩相对更好。同时,政府补助可以提高企业利润,但政府补助对企业利润与公司投资外部融资依赖对企业利润的作用存在相互削弱关系。最后,国际金融危机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影响差别不大,但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永强 陈欢
金融危机冲击下,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会发生怎样的调整与变化?内外部资本市场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了外部冲击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常态经济运行环境下,企业集团通过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来缓解融资约束,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内部资本市场的这种作用消失了;当受到外部冲击时,内部资本市场被外部债务市场所替代。此外,危机爆发前,虽然系族总部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了"交叉补贴",但其并非在系族内"挑选胜者",而更多地考虑企业的投资机会在行业中的相对水平。
关键词:
金融危机冲击 内部资本市场 机制变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雪松 洪正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数据,考察银行授信是否降低了金融危机中企业的预防性现金储备。研究发现,获得银行授信的企业在危机期间现金储备的增幅更小,这表明银行授信发挥了流动性保障作用。但是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也影响着这种流动性保障作用的有效发挥:(1)相较于国有银行,源自非国有银行的银行授信为企业提供了更有效的流动性保障;(2)银行授信的流动性保障取决于银企关系的强弱;(3)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依赖银行的流动性保障。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授信的流动性保障能够改善企业在危机中的经营业绩。文章结论表明,我国银行体系在帮助企业部门应对金融风险时存在不足,政府应该尽量剥离国有银行的"政治性"贷款,让国有银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流动性保障。
关键词:
银行授信 金融危机 企业流动性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觅 茅锐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是否、并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向国内市场?本文利用最新的工业企业数据,以金融危机为自然实验,对此进行详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销在金融危机后显著增长;以外需冲击为工具变量的因果性检验表明,内销增长源自出口受阻。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出口转内销",但出口降幅与内销增幅并不匹配,出口下降1%仅带动内销增长约0.3%。而不同企业在出口转内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当面临外需冲击时,东部地区、规模较小和以中低收入地区为主要目的地市场的企业出现较大幅度的内销增幅,而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大和以高收入地区为主要目的地市场的企业则增幅较小或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万良勇 饶静
本文实证研究了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面临的宏观、行业及个体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时,其现金持有价值也更高,并且这种正向关联在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样本组和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样本组同时存在。研究还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企业保守型的高额现金持有政策有助于减缓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并且这种缓冲效应在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行业和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关键词:
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冲击 现金持有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红建 李青原 邢斐
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上市公司是否为获取更多政府补贴进行盈余操纵及其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负向盈余操纵的公司获得更多政府补贴;(2)金融危机之后,负向盈余操纵与政府补贴关系更强;(3)公司使用负向盈余操纵获取更多补贴,会降低政府补贴的边际价值,且操纵程度越大,政府补贴边际价值越低。进一步检验还发现,盈余操纵至亏损状态的企业获得更多政府补贴,而盈余操纵降低政府补贴边际价值现象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该结果说明,政府在对企业进行补贴时,需考虑其可能存在盈余操纵,借助非会计信息以提高补贴的科学性,降低政策性风险,以促进补贴资源更加...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盈余操纵 政府补贴 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婷婷 韩忠雪 李浩波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季度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金融危机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的财务实力、竞争优势以及治理质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投资额明显降低,但是,那些拥有雄厚财务实力、良好竞争优势以及完善治理机制的公司,受金融海啸的冲击程度较小,其投资支出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鑫 贺小刚 李婧文 莫景昭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提出后,许多学者在分析家族企业风险性决策时大多都是以社会情感财富这个单一的非经济目标作为决策依据,而忽略了经济目标在风险性决策模型中的重要性。文章针对这种单一决策目标的模型,基于企业经营的时间维度与目标类型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到社会情感财富与经济目标的家族企业决策框架。基于2001-2016年中国香港本地制造业公司数据,文章重点考察了2003年发生的局部跨域SARS危机与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家族企业海外资产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进行海外资产投资的动力往往更低。另外,不同的外部危机将对家族企业的海外资产投资产生显著的差异化影响。SARS危机冲击弱化了家族控制与海外投资的负向关系,即局部跨域危机来临时,家族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将会加大其海外资产投资以获得潜在的风险性收益;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则强化了家族控制与海外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即全球性金融危机来临时,家族企业为了生存将会缩小其海外资产投资规模。文章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虽然家族企业的海外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但局部跨域危机情境下的家族海外投资却显著改善了企业绩效,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海外投资则更加恶化了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名誉 李志军
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及系统GMM估计方法,得出不同财务特征的企业在解释现金持有及动态调整速度与成本方面的差异,发现金融危机会显著增加公司调整持有现金的成本。进一步分析显示,正常状况下公司进行现金调整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但在金融危机冲击时,中国上市公司对银行融资性资金来源的依赖更为明显,这与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方式相一致。
关键词:
现金持有 金融危机 动态面板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星 张超 辛清泉
本文从需求冲击视角和融资约束视角考察金融危机期间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变化及其原因。使用上市公司季度数据,我们发现资本投资在危机后期相比危机之前下降幅度达到19.4个百分点。并且,海外市场经营程度更高的公司资本投资下降显著更多。没有证据表明,危机爆发前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同危机期间资本投资的变化相关。研究还发现,伴随着资本投资的下降,危机后期公司的现金持有上升而债务融资有所下降。本文认为,来自市场的需求下降和需求不确定程度的增加这一需求冲击假说相比于融资约束假说更有助于解释金融危机期间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上述发现对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环境下宏观调控政策选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投资 融资约束 需求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浮动汇率能够更好地抵御金融危机冲击——来自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证据
金融危机冲击下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与融资决策的实证研究
所得税免税冲击、金融发展与资本结构决策——来自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危机、公司特征及调控政策效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外部收入冲击、产品质量与出口贸易——来自金融危机时期的经验证据
欧债危机、主权风险冲击与金融传导──来自中国金融市场的证据
金融危机、天量信贷与银行债务契约——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利率市场化微观效应研究——基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经验证据
后危机时代银行债权与企业投资不足——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风险对冲手段、汇率冲击程度与风险管理效果——来自上市公司出口业务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