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3)
- 2023(5122)
- 2022(3990)
- 2021(3694)
- 2020(2886)
- 2019(6396)
- 2018(5741)
- 2017(11487)
- 2016(5686)
- 2015(6280)
- 2014(5928)
- 2013(5905)
- 2012(5461)
- 2011(4759)
- 2010(5245)
- 2009(5330)
- 2008(3987)
- 2007(3359)
- 2006(2990)
- 2005(2844)
- 学科
- 融(24931)
- 金融(24931)
- 济(21619)
- 经济(21597)
- 银(21538)
- 银行(21536)
- 行(21017)
- 业(18563)
- 管理(16243)
- 企(15806)
- 企业(15806)
- 中国(14826)
- 中国金融(10907)
- 财(10206)
- 制(8629)
- 方法(8560)
- 数学(7774)
- 务(7771)
- 财务(7758)
- 财务管理(7748)
- 数学方法(7729)
- 企业财务(7547)
- 地方(6483)
- 农(6274)
- 业经(6206)
- 体(5240)
- 农业(4947)
- 体制(4592)
- 事业(4439)
- 理论(4158)
- 机构
- 学院(74391)
- 大学(73746)
- 济(34657)
- 经济(33961)
- 中国(27403)
- 管理(26729)
- 研究(24385)
- 理学(22750)
- 理学院(22577)
- 管理学(22169)
- 管理学院(22044)
- 财(19261)
- 银(15510)
- 融(15312)
- 财经(15156)
- 金融(15034)
- 银行(14992)
- 行(14057)
- 中心(14051)
- 京(13997)
- 经(13928)
- 经济学(12481)
- 人民(12275)
- 财经大学(11745)
- 经济学院(11461)
- 科学(11373)
- 国人(11321)
- 中国人(11275)
- 中国人民(11189)
- 所(11139)
- 基金
- 项目(48416)
- 科学(38732)
- 研究(38049)
- 基金(36332)
- 家(30437)
- 国家(30137)
- 科学基金(26570)
- 社会(26147)
- 社会科(24998)
- 社会科学(24995)
- 基金项目(18280)
- 省(18120)
- 教育(16830)
- 资助(14948)
- 编号(14895)
- 划(14857)
- 自然(14787)
- 自然科(14477)
- 自然科学(14474)
- 自然科学基金(14224)
- 成果(12710)
- 国家社会(11772)
- 重点(11167)
- 部(11095)
- 融(11078)
- 发(11034)
- 创(10879)
- 性(10832)
- 制(10517)
- 教育部(10149)
共检索到120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侯铁建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并由此蔓延为一次金融危机,但本质上依旧是有效需求不足和过度供给之间矛盾的爆发,只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了新的特点。信用工具的扩张即金融创新只是加剧了危机的烈度,并不是危机的根源,最多是诱发因素。次贷危机实际是发达国家总需求管理政策失败的一个表现,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解决,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尤其是货币政策工具,只是拖延了危机爆发的时间。这个结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发展具有显著的警示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在理论的推理逻辑上,经济学历来就存在着历史归纳主义和抽象演绎主义两种传统,两种传统一直在相互争论、相互排斥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吸收中发展。一般地说,那些自然科学出身的经济学家强调抽象的演绎主义分析路径,而那些社会科学出身且具有渊博历史知识的学者则更为注重历史的归纳分析方法。然而,自社会科学各分支分裂之始经济学就日益偏重于抽象演绎的方法,并最终使得经济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相脱节,从而引起了一些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胜勇 石璐鸣
文章通过综述近五年关于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的文献,讨论归纳逻辑对于分析学科发展趋势的局限,进而从演绎逻辑的角度出发,以"社会发展要求图书馆学研究什么"和"图书馆学能研究什么"作为大小前提,推导出"图书馆学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定会和‘面向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息息相关"。并且分析了图书馆学今后研究的重要领域——循证图书馆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武
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中央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由于我国当前金融杠杆率已经相对较高,对金融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家治理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从过往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预防重大金融风险,笔者从三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寻求共性,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濛 宋科
东亚金融危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根植于东亚各国发展模式的内生因素,又有来源于全球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的外生因素。外债负担过重、银行风险集聚、金融自由化无序、金融和政治腐败等是东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一是东亚各国高投资的"同质性"增长模式导致债务规模和不合理的债务结构,特别是大量基于投机和套利的短期资本涌入,使其暴露于巨大的风险当中。二是在"盲目"的投资冲动下,东亚各国的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恶化,风险迅速向银行体系集聚,连锁式的信用恐慌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三是东亚各国资本项目过早开放、利率管制过于放松以及金融监管长期滞后,表明金融自由化与本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程度严重不匹配,无法有...
关键词:
东亚金融危机 典型事实 成因逻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昊青
社会消费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而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却又必然消解社会消费能力,这是导致包括此次金融危机在内的经济危机的根源。西方社会在"市场正义"价值观的主导下,不通过"分配正义"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以化解危机,而是通过"消费道德"和"信用过度"鼓动和放纵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来创造和提高"虚拟消费能力"以缓解矛盾,这既是导致战后以来自由市场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秘密,也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该文认为,秉持"分配正义"、适度消费观和恰当监管是化解市场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能力 分配正义 道德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巧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剖析资本逻辑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立,资本逻辑不仅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而且是资本主义性质世界出现的一切主要矛盾——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经济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破除资本逻辑于整个社会运行的高度统一性,探究限制与发展资本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的途径,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良性可持续。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逻辑 良性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谊 刘军 皮天雷
本文基于当前欧债危机的现实背景,首先界定了金融危机传染的特定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金融危机具有基本因素传染、一体化传染、羊群行为传染与机构传染等传染逻辑;进而进一步指出贸易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投资者行为改变传染机制和共同冲击传染机制是金融危机传染的主要机制;最后,在分析当前欧债危机传染的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欧债危机传染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欧债危机 金融危机 传染 逻辑与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康霖 王赟
马克思论述了货币危机的可能性、现实性及产生的条件以及危机与信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等。马克思揭示了"独立的货币危机"。马克思的基本矛盾理论、经济失衡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消费、储蓄、赤字与美国金融危机的逻辑应有新的概括。逻辑体系的三个要点是:赤字—钱—泡沫。
关键词:
马克思 货币危机理论 金融危机逻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关键词:
国际规则 金融监管 金融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关键词:
国际规则 金融监管 金融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秀福 田娟
此次危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生动的借鉴素材,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11年,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再度成为描述全球经济最频繁的关键词。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乃至政治格局。对于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探究其成因,反思其教训。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剑平
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共性是经济增长模式过分依赖外部要素。美国政府为挽救金融机构付出巨额资金,实际上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也体现了美国自身利益高于"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要并进,并保护好实体经济的企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市场原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岳巍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管、办、评"分离工作日益紧迫,其有利于重塑"政校社"关系,构建多主体共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为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还需了解其分离指向,即高等教育"管、办、评"的结构关系及其政策演进;夯实其分离基础,即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深化高校法人属性的内涵,维持第三方评估的价值中立;践行其分离逻辑,即保证多元主体的平等地位,机构分离和职能分离同步实施,加强各个主体的职能运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校管理 教育评估 办学方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小川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框架,其主要目标是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强的、体现逆周期性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银行的资本要求、流动性要求、杠杆率要求、拨备规则,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特别要求,会计标准,衍生产品交易的集中清算,等等。本文沿着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形成的背景,内在逻辑关系及主要内容的主线,对金融政策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各种响应进行梳理,旨在明确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的内涵及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宏观审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